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慶之白袍戰神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有着怎樣的人物魅力?

陳慶之白袍戰神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有着怎樣的人物魅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慶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一首洛陽童謠道出了南北朝傳奇名將陳慶之的光輝戰績,白袍將軍陳慶之一生未嘗敗績,每次作戰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之前熱播電視劇《琅琊榜》主角梅長蘇正是以此人爲原型,更是被日本人驚羨爲“戰神”,連毛澤東晚年再讀《南史·陳慶之傳》時,都曾批註道:“再讀此傳,爲之神往”。其人物魅力可見一斑,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位名將傳奇的一生!

陳慶之白袍戰神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有着怎樣的人物魅力?

早幾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樹依據中國南北朝時南樑伐魏之戰改寫的歷史小說《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驚羨爲“戰神”、“千古第一名將”的“白袍將軍”——陳慶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曉了。

江湖傳言古今第一名將,武力不強,出身書童,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既非將種,也非豪門。史書記載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大將的兩門基本功都是零蛋,關於他的史料又撲朔迷離!但陳慶之一生未嘗敗績,每次都是與兵力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已方的敵軍對陣周旋並能出奇制勝,曾經創造了以三千人對陣一萬人鎮守的虎牢關、卻僅以三天攻破的軍事奇蹟。陳慶之晚年最後一戰,梁武帝蕭衍聽聞老將子云僅有萬餘人對陣叛軍七萬多人,火速點兵三萬正欲馳援,結果大部隊還未出城門,就見一騎飛馬傳捷報。

陳慶之白袍戰神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有着怎樣的人物魅力? 第2張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爲梁武帝蕭衍隨從。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衆心的儒將。

普通六年(525年)41歲的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還是被梁武帝蕭衍以武威將軍去接應軍隊。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爲假節、總知軍事。魏豫州刺史李憲遣其子李長鈞築兩城以拒之,陳慶之攻拔兩城。十一月,李憲力屈而降,陳慶之入據其城。此次作戰,樑軍共克52城,獲75000人。陳慶之轉爲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陳慶之白袍戰神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他有着怎樣的人物魅力? 第3張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內亂,北海王元顥降樑,並請樑朝出兵助其稱帝。梁武帝蕭衍派陳慶之率兵七千護送元顥北歸,這原本一搪塞之舉卻成就了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北伐征程。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縱橫千里,屢戰屢勝,居然殺進魏都洛陽,扶立元顥爲帝。一時間北朝談陳色變,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大同五年(539)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爲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爲其會喪。

陳慶之出身寒門,放在南北朝那樣講血統的時代,這兩個字可以讓他一輩子不能出頭。幸好,他跟對了人。他是樑高祖蕭衍的親隨。”他的愛好和皇帝的愛好相同,而且還精力特別充沛,隨叫隨到,換言之,這也是他得以成長上位的硬實力。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衆心。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爲武將,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爲其效死力,因此能上位,帶兵有方,體恤士卒一步步成爲南北朝時代的第一名將。

毛澤東晚年再讀《南史•陳慶之傳》時,也曾“熱血沸騰,擲書而起”,並圈點滿幅,批註道:“再讀此傳,爲之神往”。可見陳慶之能力,白袍戰神名副其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