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允炆和朱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不過,擺在這位21歲皇帝面前的,卻是幾位不太好對付的叔叔,其中以燕王朱棣最難搞。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朱允炆就意識到自己將要面對的問題。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當時朱元璋對他說,我給你留下了幾位叔叔,讓他們去守護邊疆,你就可以在家裏安穩地做皇帝了。朱允炆卻問朱元璋說,外敵入侵可以靠叔叔們對付,但如果叔叔們有異心,我該怎麼辦?

在與朱元璋的對話中,朱允炆提出了一套完美計劃:先用德爭取、再以禮約束、再不濟就削藩改封地,實在不行只能拔刀相向。

按理說朱允炆的想法沒有問題,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讚許。但爲什麼當朱棣真的造反時,朱允炆卻輸的一塌糊塗呢?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2張

簡單來概括,朱允炆輸在了這三個方面:

1.班底不行,能說會道的多,缺少能上陣的武將

朱元璋也意識到,如果把幾個虎視眈眈的兒子,留給自己的孫子,風險不小。於是他選擇了一些人幫助朱允炆料理天下。不過朱允炆身邊的幫手,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紙上談兵、缺少實踐。

比如,以方孝孺、齊泰和黃子澄爲代表的班底,都是飽讀聖賢書的文人。像齊泰,雖然他被任命爲兵部左侍郎,但卻徹頭徹尾是個讀書人。還有黃子澄,雖然滿腦子天下抱負、宏偉目標,理論也一套一套的,但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不適用。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3張

黃子澄曾拿出“漢代七國之亂”被鎮壓的事情,安慰朱允炆。但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漢代七國之亂可以被鎮壓,武將周亞夫功不可沒。可是當時朱允炆身邊,根本沒有像周亞夫這樣的人。

在班底選擇上,朱元璋有着逃脫不了的責任。當年,他爲了減少開國功臣對大明王朝疆域的威脅,殺掉了很多武將。這就導致當朱允炆需要能爲他征戰沙場的人的時候,卻挑不出來一個。

朱允炆身邊的老將只有一個叫耿炳文的,這個人雖然也是開國元老,但他沒有被除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不善於進攻,只善於防守。這就導致後期朱允炆在對抗朱棣時,軍事力量處於劣勢。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4張

反觀朱棣這邊,能夠幫助他起兵造反的“能人”不少,其中以姚廣孝爲代表。起初對於造反,朱棣也曾猶豫過,雖然他有野心,但他也覺得做一代藩王,衣食無憂也挺好。

正是姚廣孝幫助朱棣看清了朝廷削藩的打算,讓朱棣早做準備。當戰爭打響時,姚廣孝在軍事策略上,也給了朱棣很多幫助,指導他避開濟南,直攻京城。

2.策略失敗,想疾風勁雨,卻又錯失時機

建文帝朱允炆一即位,就大刀闊斧地改革,他想趕快除掉這些叔叔們的威脅,他在一年之內,火急火燎地處理了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在這個過程中,朱允炆完全沒有按照當年跟爺爺說的,先用德爭取、再以禮約束的步驟,上來就削了藩。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5張

他的一系列做法,也讓燕王朱棣走上了不得不反的道路。不知道當時朱棣內心OS是不是這樣的:你讓老子安心守邊疆,你卻在不斷修理其他藩王,這不是在殺雞儆猴嗎?

然而在對付朱棣上,朱允炆卻又放慢了腳步。也許他擔心自己勢力抵不過朱棣,想從容應對。可問題就是,他已經拉開了削藩的大幕,卻在關鍵時刻慢下來,不就留給燕王朱棣以喘息的時機了嗎?

其實,當時圍繞着削藩策略,朱允炆團隊中就有兩派聲音,一派是齊泰爲首的,主張直接對付燕王,而另一派以黃子澄爲首,提出先除掉其他藩王再對朱棣下手。朱允炆選擇了後者,他想用曲線的方式迂迴地解決朱棣,但恰恰是這種方式給朱棣充分的準備時間。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6張

相反當朱棣確定“造反”後,他就開始一步步謀劃,推進自己的目標。他先是靠裝瘋,擾亂朱允炆的視線。當裝不下去時,他又開始採取措施硬拼。爲了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支持,他搞定了善於謀劃的寧王,把寧王部下的朵顏三衛騎兵收入囊中,增加自己的戰鬥力。

在面對朱允炆派出的老將耿炳文時,朱棣沒有輕敵。當他知道對方部隊分散時,沒有一舉進攻,而是特意放出消息,告訴對方自己在逼近,等耿炳文把部隊聚攏後才發起進攻。朱棣知道如果自己貿然發起進攻,耿炳文散開的部隊會形成包圍,讓自己腹背受敵。

這樣對比下來,不得不說朱棣的軍事思維更勝一籌。也難怪,他出生在戰火之中,也一直坐在馬背上,跟隨着名將征戰沙場。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7張

3.性格優柔寡斷,缺乏對決狠心

朱允炆是正常繼位的皇帝,所以無論是他削藩,還是討伐朱棣,都是名正言順的。但在對戰朱棣的過程中,朱允炆一次次地表現出軟弱、不夠狠心的問題,這種缺乏氣場的行爲,也最終導致他的悲劇下場。

在建文元年三月,按照規定,新皇帝登基藩王應該覲見。但是朱棣入朝後,卻在衆目睽睽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他的這種無力,已經構成了“蔑視君上”的罪名。然而就當羣臣憤怒,向建文帝提出建議,讓他趁機解決朱棣時,卻遭到了建文帝的否決。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8張

朱允炆想解決朱棣,在他內心憋着一股勁,但他總想着在朱棣真的反了的時候再動用手段,鎮壓他,這樣才顯得自己“師出正義”。但他忘記了,自己要削藩,不是要像聖人說的“先禮後兵”。

後來,建文帝還錯失了另一個時機,那就是朱元璋忌日,藩王祭拜的時候。當時,朱允炆已經削了五個藩王,朱棣預感到下個目標就是自己。他擔心如果自己去了京城可能就回不來了。於是他派出長子朱高熾以及另外兩個兒子,去替自己祭拜。

當時朝廷內的局勢很明朗了,所以當他的三個兒子一進城,兵部尚書齊泰就提議把三個人扣下。朱棣也後悔一下子派了三個兒子去,結果,黃子澄卻建議建文帝不要扣留三人,以免打草驚蛇,應該讓他們回去以麻痹燕王。而建文帝竟然也聽取了黃子澄的意見。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9張

建文帝真的沒有搞清楚形式,整個削藩已經鬧得滿城風雨,還有誰不知道下一個目標就是朱棣。送上門來的機會就被自己這樣錯失了。

再來看看另一邊,朱棣明知自己造反沒有理由,愣是編造出了“清君側”這樣的理由。不僅如此,他這個大旗越扛越順, 一場名不正言不順的造反就這樣變得合理化。反觀建文帝朱允炆,本身是佔據着“輿論”上風的,卻因爲性格中的軟弱讓自己陷入到極大的被動中。

朱允炆已經想好辦法對付朱棣 朱允炆最後爲什麼輸了 第10張

朱元璋曾評價自己這個孫子,認爲他很聰明,書讀得好。但是削藩打仗,不是讀書,不是耐着性子慢慢來就可以的。

朱棣造反的時候,手裏只有10萬兵馬,而當時朱允炆指揮朝廷再加上收編的藩王,其兵力至少是朱棣的三倍。就這樣朱棣用少量的兵力,發動了一場不正義的戰爭,創造了一個藩王成功造反的案例。這讓後人想到燕王攻破京師,皇宮內燃起的熊熊大火時,不免爲朱允炆而惋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