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來的話 朱棣敢不敢對朱允炆下手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來的話 朱棣敢不敢對朱允炆下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朱允炆和朱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朱允炆當初沒有逃跑的話,而是坐在皇宮中等着朱棣的話,朱允炆的下場會是什麼?朱棣敢不敢動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明代一大疑案,至今已經600多年,依然沒有證據確鑿的定論。

《太宗實錄》中記載,朱棣攻陷京城後,朱允炆自焚於皇宮中,這是朱棣一脈的明代官方對外的說法。野史認爲朱允炆是出家爲僧了,流傳最廣的則是他逃到明代統治不到的海外,朱棣組織龐大的船隊讓鄭和數次下西洋,爲的就是搜捕朱允炆。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來的話 朱棣敢不敢對朱允炆下手

真相究竟是什麼,誰都無法確定。反正朱棣一到南京,朱允炆的蹤跡就沒了,生死不知。

由此衍生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朱允炆哪都不去,也不自殺,就坐在皇宮大殿中,朱棣敢殺他嗎?個人認爲,這問題得分兩種情形:

一種是有很多人在場,那麼朱棣絕不會殺朱允炆。

古代做什麼都講究師出有名,有點理想的山賊土匪都不會二話不說悶頭就搶,往往要給自己包裝出個替天行道的模樣,披上層俠義的外衣,在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眼裏,這些人說不定還是俠客。

朱棣也不例外,明明是搶侄子的江山,爲什麼叫“靖難”?因爲“靖”指平定,“靖難”代表着平定禍亂。意思是說,他這不是起兵造反,而是侄子身邊有奸臣需要剷除,他是遵照朱元璋時期定下的規矩履行藩王的義務,是在幫侄子的忙。

這麼一來,朱棣就站到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小老百姓一聽,哦,這是皇帝和皇叔的家務事,燕王不是叛亂朝廷,那沒事了,不必非得幫着朝廷抵禦燕軍。

甚至很多朝廷官員,對燕王也不是很排斥,帶路黨多得很,比如給朱棣打開南京城門的南軍大將李景隆。儘管在李景隆心中,也清楚朱棣是在掛羊頭賣狗肉,但有“靖難”這層遮羞布,背叛起建文帝來也就不那麼過意不去了。

可以說朱棣之所以成功得那麼快,和他一開始就找準了“市場定位”是很有關係的。假設他直接說朱允炆不是個合格的君主,今天我要推翻他自己當皇帝,受到的阻力會大上許多。

完全能想象,倘若沒了“靖難”作爲起兵的合法性依據,某些想打醬油、兩邊不得罪的朝臣,肯定得硬着頭皮幫助朱允炆,否則就是對大明不忠。

但這就代表着,朱棣不能傷及朱允炆性命,甚至必須得善待朱允炆。因爲他起初對天下人說了,不是謀朝篡位,是靖難,如果下令殺朱允炆,就與之前的人設不符,定然受到來自朝野的非議、指責。

通常得位不正的皇帝,對自己的名聲更爲在意。

比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上位後,爲了表明兵變的合法性,便在史書上大加修飾,給人基本的印象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嫉妒李世民,要千方百計整死這個兄弟兼開國大功臣,所以李世民纔不得不“正當防衛”。

所以,朱允炆若是在羣臣的簇擁下坐在龍椅上,將自己置於公衆視線中,正面對上朱棣,朱棣必不敢動他,最多想辦法逼迫他禪位,性命無憂。惋惜朱允炆沒想明白這一點。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來的話 朱棣敢不敢對朱允炆下手 第2張

另一種是隻有朱棣的心腹在場,方便搞靖難之役的這幫子人封鎖消息,那麼朱允炆萬無生理。

咱們都瞭解,所謂的“靖難”,實質上是叛亂的另一種表達。

朱棣所說的奸臣,具體是指朱允炆的親信大臣齊泰和黃子澄,這兩人大約讀書讀傻了,朱允炆才繼位就攛掇着他削藩,提出的建議簡單而粗暴,引起宗室極大的不滿。

按“靖難”的思路,斬殺齊泰、黃子澄之後,朱棣就應該回兵藩地北京,這纔是忠君愛國的好藩王。但這可能嗎?辛苦一場只爲了殺兩個大臣?朱棣答應,他手底下的人也不答應。

也就是說,朱棣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奪朱允炆的帝位。在他的角度,一個死去的朱允炆,纔是他的好侄兒,弄死朱允炆最適合他的利益。

這種情況下,若是朱棣及其心腹遇上朱允炆,如果能確保殺他不會被外頭的朝臣百姓瞭解,朱棣一定會下手,不會留他過年。

朱棣絕不希望在公開的場合與朱允炆碰面,碰上了,他可就尷尬了。朱允炆一服軟,朱棣就不能不和他上演一出叔侄情深,到時還怎麼搞?撕破臉皮吧,用心營造的形象沒了;維持和平的表象吧,當不上皇帝。

順着這個思路一擴散,朱允炆的結局令人不寒而慄。他真的是自焚嗎?他真的逃走了嗎?無論哪一種,都是朱棣所期望的。如此,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

咱們可以合理地推斷,朱棣早已派人潛入皇宮,刺殺朱允炆。爲了不讓人懷疑到自己身上,又製造出朱允炆還活着,但早已逃出皇宮的假象。至於是出家還是出海,那就看各人想象力了。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來的話 朱棣敢不敢對朱允炆下手 第3張

雖然自古都有鄭和下西洋是爲了尋找朱允炆的說法,可仔細一品,會發現這太像欲蓋彌彰。假如朱允炆真逃了,一個無兵無權的下野皇帝,值得朱棣這麼忌憚?投資這麼多錢財,是嫌國庫太豐盈嗎?

所以,公衆場合朱棣不敢殺朱允炆,但私底下沒什麼不敢的,而且很可能早就殺了,只是不想揹負誅殺血親的罪名,才刻意放出朱允炆還活着的風聲。

鄭和下西洋,的確就是爲了“通好他國、懷柔遠人、宣揚國威”,進而表明他這個皇帝當得比朱允炆更好。至於找朱允炆這種說法,不過是朱棣爲了從側面說明自己沒殺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