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作爲明朝的忠臣 朱祁鎮爲什麼要殺他

于謙作爲明朝的忠臣 朱祁鎮爲什麼要殺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祁鎮殺于謙,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朱祁鎮:朕殺你,也是成全你,殺了你,朕只會留下一個枉殺忠良,遺臭萬年的下場。而於愛卿你,卻從此萬古流芳,青史留名。這或許就是做皇帝的代價,世人皆知于謙是忠臣,英宗卻還是堅持枉殺於他。

古人云: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爲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則爲不孝。也許在我們現在看來,古人過於愚忠愚孝,但你不曾想過,處在那個時代,這就是爲人的基本準則。時至今日,讓我們再一次回到那個時代,重新感受忠誠信仰的力量。

于謙作爲明朝的忠臣 朱祁鎮爲什麼要殺他

天順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崇文門外迎來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59歲的于謙即將要和他曾經拼死保衛的城池,說再見了。誰也沒有想到這位曾經拯救北京城數萬人口的忠臣,竟然就要被處決了。這不僅在百姓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同樣滿朝文武的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也許這就是作爲一位忠臣的代價,于謙一生光明磊落,爲官清廉,治兵有方,深受百姓愛戴,尤其在景泰一朝深受皇帝器重。

永樂十九年,23歲的于謙榮登進士,宣德三年,以御史身份,隨宣宗朱瞻基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因才能卓著,深受宣宗喜愛,之後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改任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在此期間多次爲民上書,賑濟災民,得到了多地百姓的愛戴。明英宗時期,因未向宦官王振貢獻禮金,遭誣陷下獄,但在河南,山西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請下,才得以復任。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受宦官王振教唆,御駕親征瓦剌,途中因指揮失誤,致使明朝精銳部隊消失殆盡。明英宗朱祁鎮最終在土木堡(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被瓦剌大軍俘虜。俗話說“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面對明英宗被俘的困境,爲了穩定大局,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被擁立爲帝,廟號代宗。朱祁鈺登基後,于謙力排衆議,否定南遷之策,誓死守衛北京城。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北京保衛戰”,瓦剌太師也先本想用英宗逼和,但是于謙認爲,“社稷爲重,君爲輕”,萬不能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瓦剌無奈,被迫釋放英宗。身爲兵部尚書的于謙,深知肩挑重任,不能有一絲鬆懈。所以于謙經常連家都不回,堅守崗位,在他治理下,軍隊紀律嚴明,有令必達。他忠厚純樸,忘身憂國,他不畏權貴,從不邀功。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能夠從瓦剌順利返回,于謙佔有很大功勞。但是因爲爲人耿直,也得罪了不少人,以至於後期造到小人誣陷。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正月壬午,明英宗朱祁鎮在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的支持下,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登基稱帝。宣諭朝臣以後,就將於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入獄。並誣陷於謙等和黃囗製造不軌言論,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爲由審判定罪。

于謙作爲明朝的忠臣 朱祁鎮爲什麼要殺他 第2張

在於謙這件事上,明英宗朱祁鎮原本也是猶豫不決,但徐有貞提出了:于謙不死,奪門無名。就像當年的明成祖朱棣一樣,打出了奉天靖難的口號,顯然名聲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太重要了。但是無論他們最後如何掩飾都躲不過,後人鋒利的史筆。

滿朝文武都知道于謙的爲人,難道明英宗朱祁鎮就不知道嗎?經歷了兵敗被俘,軟禁八年,朱祁鎮早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年少輕狂的孩子了。他已然知曉應該如何去做一位帝王,做一位成功的帝王。但這一切的開始,都基於名正言順的復位,無論後人如何評價,首先現在要穩住局面。也正是因爲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于謙不得不死。于謙死後,被抄家的時候,家裏沒有任何多餘的錢財,只有代宗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見到如此情景的人,不禁潸然淚下。

于謙作爲明朝的忠臣 朱祁鎮爲什麼要殺他 第3張

在世人看來朱祁鎮或許是一個實打實的昏君,其實不然,做皇帝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聽信讒言,識人錯用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俗話說,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枉殺忠良昏君之名已經坐實,但他廢除的殉葬制度,卻不知道挽了多少人。

對於于謙來說,心中並無君王可言,他的心中只有天下,至於皇帝寶座上坐的是誰,與他並無關係。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于謙正如他的詩一樣,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不需任何人肯定,也不需向任何人證明,坦坦蕩蕩,堪比日月光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