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賈誼是怎麼寫出《吊屈原賦》的?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賈誼是怎麼寫出《吊屈原賦》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賈誼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漢文帝——劉恆時代策論僅次於賈誼的太子家令晁錯對劉恆的評價中我講述了。晁錯應對漢文帝——劉恆的舉賢令,所作策論的最後一段內容。其中,言明晁錯是漢文帝時期的策論第二高手,那第一名賈誼又是何許人也呢?

既然說到賈誼那我便以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賈生》來作爲本文的開篇。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文,在洛陽城內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名人了。賈誼的老師就是漢文帝時期的第四位丞相張蒼。那一年是呂太后五年(公元前183年),當時河南郡守吳公賞識賈誼的才學,便將其招致門下,讓他在郡衙任職。

吳公對賈誼很是器重。後來,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後,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突出,名列全國第一。並且這位吳公和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是同鄉,曾向李斯請教過學問,所以,徵召吳公入長安,任命其做了廷尉。

吳公在做了廷尉之後,並沒有忘記賈誼,他向劉恆舉薦了賈誼,稱讚其年輕有爲,精通諸子百家,因此,劉恆便徵召賈誼做了博士。此時,的賈誼也就不過二十多歲,是當時所有博士中年紀最小的。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賈誼是怎麼寫出《吊屈原賦》的?

每當漢文帝劉恆下詔徵詢博士們意見,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各位老先生都不能回答,只有賈誼能夠一一替他們作答出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賈誼替他們說出心裏話。所有的老先生們都認爲自己的才學比不上賈誼。

劉恆聽說之後,很是高興,於是便提拔了賈誼,一年之內便將其升爲太中大夫,賈誼的升遷速度,可以說是坐着火箭向上躥了。賈誼認爲,大漢帝國自劉邦建立至漢文帝劉恆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因此,就應當,改正曆法,變更服色,訂立法令制度,重新確定官職名稱,振興禮樂。

因此,賈誼便草擬了上述各項儀式法度,確定服飾崇尚黃色,將官位印章定爲五個字,並擬定了官名,改變了漢初以來做遵從的秦國舊法。此時,漢文帝劉恆剛剛即位不久,其帝位又是陳平,周勃等老臣所擁立的,所以,做起事來難免謹慎,所以,在當時並沒有根據賈誼的奏章進行實施。

漢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賈誼針對當時的“背本趨末”(就是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上書《論積貯疏》,在其中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儲備,預防饑荒。劉恆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鼓勵農業生產。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賈誼是怎麼寫出《吊屈原賦》的? 第2張

不過,在許多年後,劉恆處理完功臣集團之後,對各項法令的修改審定,以及規定列侯出都到封邑上任的諸多提案和主張都是出於此時賈誼所提出的建議,漢文帝劉恆曾提議讓賈誼出任公卿的職位, 但卻遭到了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張相如,馮敬之等一班老臣的嫉妒和反對。

俗話說,升得越高,摔得越慘,年少輕狂的賈誼既然已經遭到功臣集團的嫉妒,那這些人便會採取一些手段了。他們在漢文帝劉恆面前說賈誼的壞話,大致內容就是:"這個洛陽青年,年紀輕輕,學識淺薄,一心就想着獨攬大權,變亂習慣的制度,以至於讓很多事情都變得混亂了。“

就這樣,漢文帝劉恆長期聽到,功臣集團的這種論調,便漸漸的疏遠了賈誼,不再聽取賈誼的建議,最終,在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被外放給長沙王做太傅。年輕人在求職的過程中,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挫折,才能得到成長。

就這樣賈誼辨拜別了劉恆,前往長沙就職,長沙距離長安有數千裏之遙,地勢低窪潮溼,賈誼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又因爲受到貶斥,導致思想上極其鬱悶,長途跋涉,在渡過湘江時,想起了同樣懷才不遇的屈原,因受讒言而被放逐,寫作《離騷賦》,後投江自刎,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吊屈原賦》來憑弔屈原,以抒發自己的怨憤之情。

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賈誼是怎麼寫出《吊屈原賦》的? 第3張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才子賈誼的這一篇《吊屈原賦》感受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誼爲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爲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爲溷兮,謂跖、蹻爲廉;莫邪爲鈍兮,鉛刀爲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