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延爲何會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誰?

魏延爲何會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蜀漢名將魏延的故事。

“魏延謀反”是個冤案,因爲那個舉報他謀反的傢伙纔是真有謀反之心,這件事在《三國志·卷四十》中有明確記載,楊儀親口承認了當初是自己想投降曹魏:“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楊儀爲沒有投降曹魏而追悔莫及,當抓捕他的人還在路上的時候,這廝畏罪自盡了。上表揭發楊儀要謀反的是大將軍、錄尚書事費禕,派人抓捕楊儀的也是費禕,而當初力挺楊儀並向劉禪打包票力證魏延謀反的,還是費禕。

楊儀謀反事情敗露而自殺,但是魏延並沒有被平反,當初力保楊儀的人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魏延是個職場失敗者,他連一個朋友都沒交下,卻得罪了三個或三種不可得罪的人——當然,也有人認爲魏延冤死,可能是得罪了諸葛亮和費禕楊儀,也可能是被主和派聯手做掉了。

我們細看《三國志》,就會發現魏延跟關羽有八成相似之處:關羽是“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魏延是“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只可惜魏延有關羽的脾氣,卻沒有關羽的靠山,得罪了他得罪不起的人,最後以謀反之名被殺,雖然很冤枉很可惜,但卻也足以令後人引以爲戒。

關羽張飛趙雲先後辭世,劉備的老班底武將,也就剩下魏延自己了,文臣兼武將也只剩下諸葛亮一人,但是魏延並沒有跟諸葛亮處好關係——這當然不是諸葛亮認爲魏延腦後有反骨而不肯重用。

在三國正史中,諸葛亮是很看重魏延的,每次出兵伐魏,都委魏延以重任:“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以延爲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遷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縣侯)。”

魏延爲何會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誰?

在諸葛亮眼裏,魏延是比趙雲還有用的,但是魏延仗着自己是劉備故人(有人說魏延是劉備部曲,也就是私軍家丁出身),並不太給諸葛亮面子:諸葛亮伐魏必出祁山,但是魏延偏偏提出了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有諸葛亮的考慮,魏延有魏延的道理。但是這裏面有一個問題:諸葛亮名爲輔政實爲攝政,是當時蜀漢真正的話事人,打仗的時候只能有諸葛亮一個聲音。不管魏延的建議是否正確,都在蜀漢集團內部製造了裂痕——認爲諸葛亮過於謹慎膽小的,應該不止魏延一人,想取代諸葛亮位置的,還有另一個顧命大臣李嚴。

本來按照魏延的資歷,諸葛亮臨終前,是要把魏延也招來開祕密會議的,但是諸葛亮偏偏不讓他參加:“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任何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下屬,都不會受上級喜歡,魏延得罪了諸葛亮,所以被排除在決策圈之外,所以他才心懷不滿,表示自己要帶兵去伐魏:“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死者爲大,魏延不尊敬已經病逝的諸葛亮,等於一竹篙打翻一船人,這讓費禕姜維等人十分不滿,魏延這句狂妄之言,又把費禕楊儀都得罪了。

費禕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之一,楊儀是諸葛亮大祕,得罪了這兩個人,魏延還能有啥好下場?

魏延沒有審時度勢,不知道費禕和楊儀分別是兩種人的代表。費禕既是蜀漢文官集團領袖,也是蜀中門閥世族的代表:“費禕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劉璋之母也。”

論起來費禕比劉璋小一輩,也是實在親戚——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諸葛亮把費禕定爲接班人之一,也是考慮到要穩住益州利益集團,畢竟劉備取益州,並不名正言順,當時要堅決抵抗到底的人也不少:“建安十九年,(劉備)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

魏延爲何會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誰? 第2張

魏延自恃功勳宿將,並不將費禕放在眼裏,當然也不把楊儀放在眼裏,即使諸葛亮在世,魏延也不給一點面子:在諸葛亮面前拔出刀來架在楊儀脖子上,把楊儀嚇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哭得撕心裂肺。

這樣一盤點,我們就發現魏延得罪了大領導諸葛亮,也得罪了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費禕,更得罪了大領導的大祕(長史)楊儀,而這三個人身後都有一大批追隨者,所以當楊儀和魏延同時上書揭發對方謀反的時候,詭異而又正常的一幕出現了:“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三人成虎牆倒衆人推,魏延是黃醬倒進被窩,不是死也是死了。

魏延未必是一個壞人,起碼他“善養士卒”,也就是說他對部下很好,但是關鍵時刻,部下的忠誠是靠不住的:“延士衆知曲在延,莫爲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就這麼被蜀漢三位重量級人物背後的勢力碾壓致死,連陳壽也替他抱不平:“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死得到底冤不冤,這一點筆者沒資格下結論,只能由讀者諸君見仁見智,但是《三國志·卷四十》裴松之注引《魏略》中這句話很值得深思:“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按照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告誡繼任者不要再發動對曹魏的戰爭了,但是有把兵權交給魏延,他是不可能不打的,因爲他曾對劉備承諾過:“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

曹操已經薨逝,三國羣雄都不放在魏延眼裏,如果魏延管軍,還不得沿着子午谷去奇襲魏都?

魏延爲何會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誰? 第3張

所以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魏延和楊儀之間,看似權力之爭,但實際上卻是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不但魏延被文官集團壓死,就是諸葛亮的衣鉢傳人姜維,也被壓得喘不上氣來:“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像東吳文官集團一樣,蜀漢的執政者也是享受一天算一天,頗有後來南宋君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意思,費禕坐等曹魏來打還振振有詞:“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爲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比較有能力的魏延已經被做掉了,姜維也兵微將寡難以成事,蔣琬費禕莫非是要等張良陳平韓信復生,才肯北定中原嗎?

除掉了魏延,壓制住了姜維,蜀漢文官集團的日子過得很安逸,劉禪在皇宮裏也很舒服,將無戰心兵無鬥志,鄧艾奇兵一到,大家就都束手就擒了——如果魏延尚在,會不會帶着麾下將士殊死一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