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封禪是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他山嶽舉行祭拜天地儀式的活動。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寫道:“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僅逢盛世而行的封禪大典,就成了曠古罕行的一種禮儀,因此充滿了神祕性。

從秦始皇到宋真宗,每一次封禪都是帝王、將相、吏卒從各自的需要出發,彼此相互妥協、合作,最終促成了封禪大典的舉行。封禪過程中的每一種禮儀都是經過統治者深思熟慮而制定的,既要彰顯天地神靈的威嚴,也要向世人宣傳在自己統治期間的盛世繁華,以昭告天下。

爲什麼宋真宗要去封禪?

第一、 渴望太平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宋朝從倫理崩潰的五代十國脫胎而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政權更替頻繁。中原的每一個政權都建立在兵強馬壯的基礎上,社會倫理道德喪失,武力成爲一切活動的準則。五代十國的經驗教訓時刻提醒宋朝君主要充分注意“內患”,因此宋太祖、太宗即位後,始終致力於消除割據、叛亂因素,力圖穩定政權。這樣,宋朝就形成了“守內虛外”的軍事格局。

宋朝外部少數民族的情況,較之漢唐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遼、西夏等少數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進入比較先進的社會形態,積蓄了較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是宋朝所能輕易征服的了。尤其是經過中原五代的爭戰,遼國趁機得到了幽雲十六州,從而中原門戶大開,遼、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不斷侵擾中原地區,劫掠人口、財物,給北宋帶來重大的憂患。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宋初的幾代君主由建國初揖讓開基、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漸漸演變爲“企見太平”的厭戰心態,進而發展爲宋真宗時期“寅恭奉天”,以求接受現狀、統一認識。

宋真宗與宋太祖、宋太宗相比,其心胸、見識又略遜一籌,趙光義除去弟弟趙廷美及侄子趙德昭、趙德芳後,首選長子楚王元佐爲皇位繼承人,元佐發狂失常後,再立次子元僖,不久元僖暴死,三子元侃才被立爲太子,是爲宋真宗。

至道三年(997)三月,趙光義在高梁河戰役中所受箭傷復發,不久不治身亡。此時,宮廷內又有擁護楚王元佐的派別出現,不過他們的謀劃沒有成功。宋真宗即位後,在宰相呂端的輔佐下,迅速懲治了這批宮廷變故的發動者,穩定了政局。

即位後,雖然迅速穩定了朝廷內部政局,但是邊防依然硝煙不斷。太祖時期,始終避免與遼國的真正對敵,雙方建立了正式的使節往來,邊疆雖偶有摩擦,並沒有大的戰事。太宗時期,他意欲乘收復北漢之際,一舉攻佔遼燕京,受到重創。遼國後來實施的報復性進攻,也受到宋的頑強抵抗,沒有收到意想的效果。雙方進行多次攻伐後,都認識到目前沒有力量消滅對方,只有退兵休養生息,等待時機。宋真宗即位後的第一年,鹹平元年(998),遼國認爲應該趁宋朝政權不穩的時機對宋開始新一輪的進攻。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第2張

鹹平二年(999)九月初,遼聖宗下詔攻宋,蕭太后親自督戰,宋軍頑強抵抗,遼軍雖勝多敗少,但傷亡也十分慘重。鹹平四年(1001),蕭太后、遼聖宗再次率軍攻宋。此次進攻,遼軍出師獲勝,最後受到宋軍邀擊,敗在羊山,只能退兵回遼。鹹平六年(1003)四月,遼軍再次攻宋,宋軍迎戰於望都(今河北望都),宋軍大敗,傷亡慘重。宋廷君臣經過商議,迅速調整了北部邊防。

又於景德元年(1004)八月重新調整了中樞機構。九月,遼聖宗、蕭太后親征,宋廷上下一片備戰氣氛。經過激烈討論,真宗決定親征,十一月,真宗北上,宋都部署王超因怯戰,甚至不敢移軍前來接駕。此時,王欽若等人慫恿真宗南逃金陵,真宗數番動搖,在寇準等人的強烈堅持下,真宗才決定繼續北上。經過激烈的戰爭,雙方損兵折將,遼軍雖氣勢盛大,宋軍在真宗親征的鼓舞下,也是士氣大振,並終於扼住了遼軍的勢頭,雙方開始“議和”。性情柔弱,不善兵戰的真宗立即着手安排“議和”事宜。十二月雙方簽訂《澶淵之盟》,宋每年交給遼絹20萬匹,銀10萬兩,以此換來和平。

自太宗時期始,党項首領李繼遷就開始在邊疆尋釁滋事,侵擾城池,劫掠糧草。至道三年(997)正月,宋太宗下令征討,戰事尚未開始,太宗逝世,此次征討無果而終。同年十二月,真宗與宰臣商議決定放棄銀、夏地區,默許李繼遷的割據,以求邊境的和平。但是李繼遷並沒有因此收斂,依然不斷侵擾宋境。鹹平四年,真宗派軍鎮撫,因決策失誤,宋軍頻頻失利。宋朝內部也瀰漫着嚴重的厭戰情緒,王旦曾經嘆說:“安得企見太平,吾人當優遊燕息乎!””李繼遷連年與宋征戰,其士卒也死傷衆多,農牧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景德元年(1004)初,李繼遷傷重不治,臨終囑咐長子李德明臣服於宋。景德二年(1005),李德明表示臣服,雙方議和。景德三年(1006)十月,宋封李德明爲西平王、定難軍節度使,給內地節度使俸祿,並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茶二萬斤。宋再次以官爵和財物換取了邊境的和平。

至此,宋朝君臣盼望已久的和平終於實現了。

第二、政治需要

簽訂《澶淵之盟》後,遼國軍事進攻雖然暫時停息,但是前期的小規模騷擾和後期的大規模戰爭卻給宋廷帶來了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物質層面,同時也存在於精神層面。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第3張

因爲遼軍每年秋冬之際都要發動對宋的侵掠,宋廷每年都要將大部分精力用在防禦和抵抗上,因此忽略了許多內部矛盾,這些被積壓起來的矛盾在遼宋和議後漸漸凸現出來:

1、 內部矛盾激化

宋境災荒不斷,人民食不果腹,內地也有危亂的跡象。在對遼戰爭期間,田錫曾經提醒真宗道:“霸州、乾寧軍死傷人戶,又,莫州奏餓殺一十六口,滄州奏全家餓死一十七口。陛下爲民父母,使百姓餓死,乃是陛下辜負百姓。宰相調燮陰陽,啓導聖德,而惠澤不下流。乃是宰相孤負陛下。昔伊尹作相,恥一夫不獲。今餓死人如此,所謂‘焉用彼相’。若不別進用賢臣,臣恐危亂之萌,不獨在邊防而在內地也。”回爲了給邊境宋軍輸送糧草,“關西老幼,疲苦轉餉”。,人民已被繁重的賦役壓得喘不過氣來。

2、党項一族的叛變

党項首領李繼遷於990年接受契丹冊封的夏國王的封號,而拒絕宋朝的招撫,宋政府爲了迫使其就範,便採取了經濟制裁,即“絕青鹽使不入漢界,禁粒食使不及羌夷”回。但是,宋朝沒有做好相應的內部部署,禁鹽措施施行的結果適得其反;外則“戎人乏食,相率寇邊”,內則“關隴民無鹽以食,境上騷擾”固,客觀上反而助長了李繼遷的聲勢。

3、《澶淵之盟》的簽訂引起了國內的紛爭

對於這次條約的簽訂,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對於這次和平的實現,卻頗有微詞。王欽若就曾以此比爲《春秋》之“城下之盟”,這種類比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結爲兄弟之國,互稱南、北朝,這對於長期處於獨尊地位的中原政權來說應該是一種屈從。宋對遼進行賠款,不僅給宋廷、百姓增加了經濟負擔,作爲一個主權國家,這種做法也有損國家尊嚴,傷害了宋朝軍民的民族感情。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懼怕戰爭的真宗一方面從解決邊境問題入手,派遣得力的、穩重的大臣守邊,一方面從精神意識方面下手,採用了王欽若的建議,決定舉行封祥大典,希望通過這種盛世大典向外國使者炫耀宋廷的威嚴,從而洗刷掉存在於宋朝君臣內心的尷尬,重振民族精神。封禪的政治意義是非常豐富的,簡單的說就是“尊王攘夷”,既可以證明帝王朝代的正統,同時也可以證明中原的獨尊地位,也是趁機向邊境少數民族和外國使者證實宋朝實力和彰顯中國文化的絕佳時機。

宋真宗要封禪的原因是什麼?出於什麼目的 第4張

宋真宗無奈之下做出這個選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宗的失誤就在於:“不思修本以制敵,又效尤焉,計亦末矣。”

第三、鞏固皇位

從宋太宗在燭影斧聲中即位,到所謂的“金匱之盟”,再到宋真宗登上皇位,宋初皇位的繼承始終是一件充滿變數的政治事件。宋太宗爲了鞏固皇位,除去了弟弟廷美和太祖的後人。雖然太宗的兒子們成了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由於太宗的敏感多疑以及政治鬥爭的殘酷,太子的人選也幾經易位。真宗也是經過長久的準備、鬥爭才登上太子的位置,並順利繼承了皇位。爲了穩定自己的皇位,真宗努力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編造了自己是真命天予的故事,這種動機一再強化最終推動他走上了封禪的道路。

宋真宗的皇位來之不易,是經過幾次更換候選人和各種勢力反覆鬥爭後得來的。因此真宗即位後,一直小心謹慎,對自己岌岌可危的帝位倍加珍視,不僅防備各種危險因素,還不斷強化自己即位的正統性,在宋遼戰爭剛結束就迫不及待地製造了“天書事件”。

皇位的來之不易,使真宗對此倍加珍惜。他即位後,一面懲治了陰謀改立者,一面殷殷報答擁立者。此時,呂端等人自然是頭等功臣,一些曾經幫過真宗的小人物也漸漸爲真宗所倚重。李皇后、王繼恩一派徹底失敗後,寇準、呂端一派險勝,真宗身邊的舊臣也在漸漸崛起,王欽若等一批曾經在真宗繼位前幫助過真宗的人,此時也受到真宗重視,王欽若等人又擅長揣測、奉迎,所以很快成了真宗的心腹。

後來,寇準在宋遼戰爭中取得了大功,王欽若等人則因勸真宗南遷受到寇準的指責,雙方積怨甚深,王欽若便思索出一個良策,即以“孤注一擲”和“城下之盟”的恥辱激怒真宗,以此排擠走了寇準,王欽若一派得勢後,便以“天書”和“封禪”來幫助真宗恢復威嚴,從此掀起了長達十數年的“天書造神”運動。

祥瑞又稱“符瑞”,被認爲是表達天意的、對世間有益的自然現象。儒家學者認爲,這些現象出現是上天對皇帝的行爲和所發佈的政策的贊成或表彰,觀測和解釋這些現象,將大大有助於治世。幾乎每一個皇帝即位,都有一些祥瑞出現。以儒者爲主體的臣子們,也把發現祥瑞作爲自己的政績,隨時向皇帝彙報。因此出現了許多弄虛作假的情況,甚至越是朝政敗壞的時代,祥瑞越多。其中,與朝代興亡、皇位更迭有關的祥瑞,更被認爲是最重要的祥瑞。漢代祥瑞之中,最重要的是《河圖》、《洛書》,它們被載入《符瑞志》之首。《河圖》、《洛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們記載的是上帝任命君主的言論。宋真宗時期“天書”的功能就類似於所謂的《河圖》、《洛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