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東吳後主孫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東吳後主孫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吳後主孫皓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在傳統的觀點中,孫皓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君,而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爲,孫皓是受到了《三國志》的抹黑。作爲一個晉臣,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肯定是要站在西晉的立場上,對孫皓的記載會有一些主觀色彩。但是如果因此大搞歷史虛無主義,徹底否定《三國志》的記載,那麼所有的歷史也都不用去了解了。畢竟史書都是人寫的,人總是有主觀色彩的。那麼孫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君主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歷史人物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對孫皓的爭議之處

歷史上東吳後主孫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現在有一種趨勢,喜歡給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翻案。三國時期也不例外。主流觀點中諸葛亮千古名相,現在翻成窮兵黷武;劉禪昏弱無能,現在翻成成熟的政治家,以及具有生存智慧;孫皓殘暴不仁,現在翻成被《三國志》黑化。而歷史人物往往是多面性的,非臉譜化的,總有與傳統觀點相悖的一面。所以這些翻案大多也有史可依,就比如說孫皓。

歷史上的孫皓可以說是非常的殘暴,首先孫皓並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東吳第三任皇帝孫休臨死前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濮陽興,但是濮陽興爲求長君,與張布一起擁立孫皓爲帝。濮陽興和張布雖然沒什麼名氣,卻都是孫休時期的權臣。結果孫皓即位不久後就殺死這兩個擁立自己的功臣。

除此之外,孫皓還喜歡用酷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孫皓常常與羣臣宴會,但這並不是單純的交流感情,而是籠罩着恐怖的陰雲。孫皓特意設置了十個黃門郎,專門負責偵查羣臣的失態之舉,"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輒以爲罪。"後宮佳麗中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殺死扔進水裏流出去。孫皓還特別厭惡別人與自己對視,如果有"橫睛逆視"的情況,就會使用鑿眼的酷刑。左丞相陸凱以孫皓個人的安危出發,才獲取直視孫皓的資格。

這些是出自《三國志》的記載,而裴松之爲《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有補充了另外一段資料。比如東吳滅亡之後,西晉侍中庾峻問東吳侍中李仁關於孫皓剝人皮、刖人足的問題,李仁回答這只是對犯罪者的正常的刑罰;庾峻又問孫皓對直視自己的人挖眼一事,李仁回答壓根沒有這件事,而且禮法當中臣子本來也不應該直視君主。

總而言之,李仁的觀點就是孫皓作爲階下囚,西晉的敵人,那麼天下所有的惡行就全都歸到他的身上。這也是爲孫皓翻案的重要證據。至於殺濮陽興和張布,也可以視爲清除潛在的敵人。畢竟從二人的舉動來看,他麼是毫無忠誠度可言的,之後也對孫皓表示出不滿的態度。

孫皓的功與過

孫皓的成就:穩定局勢、收復交州

拋開個人道德不論,作爲一個政治人物,一個政權的統治者,小編更願意用功和過來評價孫皓。首先說說孫皓做出的貢獻。與劉禪相似,孫皓在即位的時候,也是風雨飄搖的環境。要不然濮陽興和張布也不會無視孫休的遺命,一定要選擇孫皓這個年長的君主。當時東吳的重要盟友蜀漢剛剛被曹魏(當時司馬氏還沒篡魏)消滅,荊州、交州都出現了不同規模的叛亂,尤其是交州,南部地區幾乎完全失控。

歷史上東吳後主孫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在這樣一個危險的境地,孫皓在即位初期,發佈善政、體恤臣民、放開官倉接濟貧民,又放出宮中宮女分配給光棍,宮苑中珍禽走獸全部釋放出去,完全是一個明君的形象。另外孫皓也不是一個愣頭青,他積極迴應北方的拉攏,維持表面的和平。通過這些舉措,至少在即位初期,孫皓穩定住了東吳的形勢。

孫皓還有一個軍事上的成就,就是收復交州。交州的叛亂始於孫休時期,雖然對東吳政治中心的威脅有限,但多多少少還是牽制了東吳的精力。整個交州的叛亂持續了八年之久,交州叛軍接受西晉的支持,長期與東吳對抗。在東吳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東吳將領陶璜等人終於成功鎮壓叛軍,將西晉名義上控制的交州重新歸入東吳的版圖。這算是孫皓統治時期最大的功績。

孫皓的過失:耗費民力、失去人心

與孫皓的成就相比,孫皓的過失更加深入人心。還是忽略道德層面,僅從利益出發,孫皓有兩個明顯的過失——耗費民力、失去人心。首先是耗費民力。在即位初期的孫皓確實是一種明君的形象,不過後來就變得奢靡起來。比如聽信岑昬大興土木,修建宮室,這一點曹叡也一樣,也被記載到《三國志》中。僅從這一點上,陳壽對曹叡、孫皓是一視同仁的。

孫皓在即位初期將宮女放出去,但並不代表不補充。按史料記載,孫皓的後宮佳麗足有數千人之多。而且孫皓玩得還特別花,他令宮中工人制作華燧、步搖等金制首飾,令宮女佩戴後進行相撲爲樂,早上剛製作好晚上就毀掉,然後再領工人重新制作。工人從中中飽私囊,久而久之府庫空虛。

除了作樂以外,因爲政治原因的消耗也很大。比如孫皓聽說望氣者的"武昌有王氣"之類的話就遷都武昌,不僅要重新修建宮室(孫權的武昌宮已經拆毀了),還需要揚州軍民逆流而上輸送物資,消耗極大;再比如孫皓因聽信讖語就大舉發兵北伐,甚至帶上自己的三千佳麗,讓士兵困苦不堪,結果半途而廢。

奢靡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流失。從孫皓的所作所爲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暴君。小編不獨指濮陽興、張布之死,冤死於孫皓之手的東吳人物比比皆是。有些是處於政治原因,比如萬彧、留平、朱太后、孫奮、孫奉以及孫休長子、次子等人,但是還有一些人被殺就是極爲荒唐的情況。比如孫皓愛妾派人劫掠百姓,被孫皓寵臣陳聲繩之以法,孫皓不但不責備愛妾,反而用燒紅的鋸子殺死陳聲震懾百官。正因爲孫皓的殘暴之舉,導致東吳人心惶惶,因畏懼徵召投敵的人物也非常多。最典型的大概是西陵督步闡的叛變,才引發了陸抗與羊祜的"西陵之戰"。

孫皓作爲亡國之君,他受到作爲晉臣的陳壽的春秋筆法以及後世的批評,這種想法自然是合理的。然而正如小編在段首所說的那樣,因爲這樣一個猜測性質的原因而否定《三國志》的描述,也實在是因噎廢食。

現有的包括裴松之引注內容的《三國志》中,記載亡國之君可不僅只有孫皓,劉禪包括曹芳、曹髦、曹奐這三個傀儡皇帝都可以說是亡國之君,但這些人都沒有如孫皓一樣的惡劣行徑,劉禪甚至還得到一個"任賢相則爲循理之君"的評價。至於李仁的應對,也是很常見的舊臣對舊主的迴護。李密評價劉禪爲齊桓公,大概也沒有多少人真的認爲劉禪的成就可以和齊桓公並列。

孫皓作爲東吳的統治者,他在早期確實穩定了東吳的局面,除掉張布、濮陽興加強控制,但他的過失遠遠超過他的成就。因爲孫皓的暴政導致東吳人心流失,國庫空虛,外鎮遇徵召則紛紛投敵;軍隊遇強敵則一鬨而散。孫皓的罪行清晰、詳細記載在史料上,也導致東吳的衰弱。所以小編認爲爲孫皓翻案是不合理且不恰當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