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汪景祺是什麼人,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都發生過文字獄事件,其情節有輕有重,自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統治者便意識到“文化”對封建統治的影響力。按理說,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壓迫,古代文人理應知道閉緊嘴巴這個道理,偏偏封建社會發展至清朝,仍有許多文人有意無意地觸皇帝老子的黴頭,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汪景祺便是其中的典型。

我們知道,雍正年間最受寵的大將軍年羹堯風光無兩,而汪景祺就是在年羹堯最受重用的時候投身其門下,成爲年羹堯幕府的一份子。

汪景祺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方法很簡單,拍馬屁。

汪景祺在致信年羹堯時極盡阿諛奉承之道,將年羹堯的功績誇得天花亂墜,彷彿開天闢地以來只出了這麼一位將才一樣。

信件開篇就說道“閣下乃詞林之真君子,當代之大丈夫”、“制敵之奇,奏功之速”一類的字眼,到了後來更是離譜。郭子儀、裴度、李元昊這些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在這封信裏通通成了陪襯,拿他們與年羹堯相比較,只不過都算是“熒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溟”。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然而這些還不算什麼,最離譜的是汪景祺給年羹堯作的詩:

詞臣帝簡撫巴川,開府巖疆十二年;克敵星奔千里寇,寧人月靜百城煙;疊鼓鳴笳聽凱奏,前歌後舞望車塵;蕪詞敬賦從軍樂,欲謁千秋第一人。

古往今來,有幾人能配得上“千秋第一人”這一稱號?敢把這個字眼用在奉承上,可見,這汪景祺絕不一般。

封建官場上,拍馬屁絕對是一門“必修課”。汪景祺的馬屁拍出了新意,拍出了質量,所以汪景祺在一衆年羹堯的傾慕者中迅速脫穎而出。

年羹堯讀完這封信後大喜過望,將其召入幕府中。汪景祺在年府中的地位,和古代小說中幫閒師爺差不多,名義上是給大將軍出謀劃策,實際上就是爲了趨炎附勢打秋風。

汪景祺拍馬屁的功夫非常紮實,但他卻不適合混官場,爲何?因爲他的嘴上沒有把門的,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投靠年羹堯後沒多久,汪景祺便給年羹堯上書一封,名曰《功臣不可爲》,對年羹堯進行勸諫。

這封奏疏的內容大意是這樣的:

古往今來功臣之所以難當,關鍵在於上位者。那些上位者既擔心其他人謀反,又要扶持功臣去平叛。功臣平叛之後,反而會遭到上位者的猜忌,認爲功臣既然有平叛的能力,也有造反的可能。功臣幫助主子平亂,定會獲得一筆不菲的封賞,這筆意外之財往往會引來小人的嫉妒和惡意中傷。此外,若功臣居功自傲,在上位者面前直言死諫,又會被上位者認爲是驕縱的表現,進而觸怒龍顏。所以,功臣往往會“進不得盡其忠節,退不得保其身家”,不論立下何等汗馬功勞,早晚也得落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場。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汪景祺的這席話說得不無道理,可當時年羹堯的事業如日中天,所以圍城中的年將軍自然不會對汪景祺的話深以爲然。到了後來年羹堯垮臺,汪景祺也跟着一併吃瓜撈,倒了大黴。“年案”爆發之後,浙江巡撫福敏奉命查抄年府時,從府上抄出了一大批公文,其中,就包括汪景祺的上書。結果,一篇名爲《西征隨筆》的奏疏和前文中那篇《功臣不可爲》觸怒了雍正,爲汪景祺招致了殺身之禍。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第2張

福敏向雍正的奏報中如實說道:“臣等公同搜查年羹堯內室並書房,櫥櫃內書信並無一紙。隨將伊家人夾訊。據供,年羹堯於九月十二日將一應書札盡行燒燬等語。及問年羹堯,供詞無異。臣等再加細搜粗重傢伙,於亂紙中得抄寫書二本,書面標題《讀書堂西征隨筆》,內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細觀,其中所言,甚屬悖逆,不勝驚駭……”

這部《西征隨筆》,雍正一字一句地讀完了,據說,雍正看完這篇文章後拍案而起,龍顏大怒,據說一度將雍正帝氣的吐血,對此雍正直呼道:“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

那麼,這篇《西征隨筆》裏究竟有什麼敏感的內容,竟使得當今聖上如此光火呢?

這就得從汪景祺的身世開始講起了。

說起來,這舉人汪景祺並不是草根出身,他的父親曾擔任戶部侍郎,兄長亦在禮部任職,汪景祺算是“官二代”。只不過,汪景祺本人有些不爭氣,到了四十歲時才勉勉強強考中舉人,前途十分慘淡。年齡與閱歷逐漸磨平了汪景祺的棱角,所以他“漸知素昔之非,降心從人,折節下士”,投身年羹堯門下。來到年羹堯幕府後,汪景祺追隨年將軍四處遊歷,於西北寫下這篇《西征隨筆》,將其贈予年羹堯作爲紀念。

估計年羹堯當時沒有細讀這篇文章,所以在獲罪時未曾將其銷燬,終究牽涉兩人,釀成大禍。《西征隨筆》裏觸怒雍正的部分有不少,其中便有妄議朝政的內容、對年羹堯歌功頌德的內容,還有拿先帝爺逗悶子的內容,說康熙爺“皇帝揮毫不值錢”云云。這些僭越的文字,最後都成了給汪景祺定罪的佐證。

爲什麼汪景祺會說康熙“揮毫不值錢”呢?

康熙南巡那一年,遇到一位叫杜詔的讀書人,此人向康熙獻了一首詩,獲賜御書綾字,上書“雲淡風輕近午天”。有個無錫的讀書人聽說之後,覺得康熙爺的題詞有點淺薄,沒有什麼水平,於是,便作了一首詩來嘲諷,詩曰: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第3張

皇帝揮毫不值錢,獻詩杜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雲淡風輕近午天。

汪景祺在《西征隨筆》裏引用了這首詩,但卻沒有說題詩的這個無錫人是何許人也,結果,盛怒的雍正乾脆將這件事算在他的頭上。且不說這首詩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汪景祺,即便汪景祺與此詩無關,他將這段詩引入《西征隨筆》已經有譏諷的意思,不論放在哪個朝代這都是要掉腦袋的大罪。

更讓雍正難以釋懷的,是汪景祺妄議朝政。雍正上位以後,整頓吏治,徹查歷年財政方面的虧空。因雍正沒有此方面的經驗,加上他爲人刻薄,所以一時間朝野上下風聲鶴唳,鬧出了不少大亂子。汪景祺評價道:“諸臣承望風旨,搜根剔齒”,又說雍正的做法往往“辱及婦女,禍至兒孫”。除了點評之外,汪景祺還拿出不案例,如:山西某知縣“卒於官,虧帑數百金”,在遭到清查時因畏罪而“兩子皆懼罪亡命”。

上面這些罪行,已經夠汪景祺掉個百八十次腦袋了,可這還不算完。

汪景祺在《西征隨筆》中,用開玩笑的口吻探討了康熙及皇太后尊號的由來,這種大不敬之舉,遠比他爲年羹堯歌功頌德、妄議朝政嚴重多了。而汪景祺對雍正的非議,則直接給他的人生判了死刑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圈子裏有這樣一種說法,說“雍正”這個年號的由來是“雍親王得位之正”。根據學者的考證,實際上“雍正”這一年號並無此意,實屬有心人牽強附會。而歷史上第一位對“雍正”年號牽強附會的,正是汪景祺。

汪景祺在《西征隨筆》中提到,雍正的“正”字所指代的是“一止之象”,歷朝歷代帶有“正”的年號都不是吉號。這可倒好,本來汪景祺的罪行只會禍及自身,這下連家人朋友也遭到連累。案發之後,汪景祺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立即被押赴菜市口斬立決。

汪景祺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得到年羹堯青睞的呢? 第4張

汪景祺的原配夫人被送往黑龍江,與披甲人爲奴,其兄弟子侄均被革職,發配寧古塔。汪氏未出五服的族人,不論是現任官員還是候補者,一律革職查辦,且終生管束在原籍不得出境。論起懲罰之嚴重,牽涉之廣,汪景祺甚至比年羹堯還要嚴重。

下場最慘的,自然是汪景祺本人

在菜市口被斬首還不算完,他的腦袋被掛在通衢大道最顯眼的地方,一掛就是十多年。直到雍正駕鶴歸西,乾隆登基以後,左都御史孫國璽請奏乾隆,這纔將汪景祺的腦袋摘下來就地掩埋(注意是掩埋不是安葬)。

至此,鬧得沸沸揚揚的汪景祺案告一段落。

不過,雖說汪景祺已成了過去時,但文字獄纔剛剛開了個頭。比起雍正,乾隆可謂集歷代文字獄之大成。乾隆上位後,總共審理了一百三十樁文字獄案,遭到迫害的知識分子不計其數。一時之間中國思想、文化領域萬馬齊喑,令人唏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