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西晉杜預,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歷史上,西晉王朝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完成統一,雖然國運不長,比隋朝還是長一點的。可是西晉的名聲很差勁,遠不如隋朝。

西晉幾個皇帝不爭氣,上層社會炫富、攀比成風,文人喜歡清談,故弄玄虛,“八王之亂”鬧了好幾年,最終引來“五胡亂華”,以致“神州陸沉”,差點葬送了中原文明。所以西晉被人罵是情有可原的。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當然,西晉好歹也是那麼大個國家,能人還是很多的。名將羊祜生前遇到了勁敵東吳陸抗,未能滅掉吳國(他留下了平吳方略)。陸抗死後,文臣杜預全力推動伐吳,晉國終於蕩平東南。

文武全才

杜預,京兆人,出自官宦世家。博學多識,癡迷於經學,爲《春秋左傳》作注,還寫了《春秋釋例》等著作,被後人奉爲圭臬;精通音律,也有著作傳世。光這些就足以名垂青史了,而他還是一代軍事家,爲西晉伐吳獻計獻策,並擔任鎮南大將軍,指揮西線部隊作戰。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第2張

羊祜死後,主張伐吳的大臣只剩下杜預和張華,晉武帝司馬炎的態度不堅決,杜預三番幾次上奏,才說服司馬炎,將伐吳提上議事日程。

在滅吳之戰中,杜預的指揮堪稱算無遺策。其文韜武略直追諸葛武侯,在明朝之前,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只有杜預一個人。

說起來,東吳自從陸抗死後,軍界人才凋零,所以才被晉軍摧枯拉朽一般滅掉。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第3張

好比杜預接替羊祜,擔任鎮南大將軍時,派精兵突襲東吳西陵督張政。張政倒不是草包,名頭也不小,但疏於防範,吃了敗仗。而東吳國主孫皓是個奇葩,喜怒無常,精神也有問題,喜歡用酷刑殺人,自己在旁邊看得很興奮。所以張政不敢如實上報戰況。

杜預則派人告訴孫皓,斬獲了多少吳軍。孫皓大怒,臨陣換帥,犯了兵家大忌,隨後西線戰場一敗塗地。

晉國平定東南後,杜預功勞第一,晉封當陽縣侯,食邑加封到9600戶,其子杜耽也獲封亭侯,父子倆加起來也是萬戶侯了。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第4張

一句話落下罵名

杜預既是學術界巨頭,又以軍功揚名天下,確實很少見。不過,他只因說過一句話,被後世文人罵了一千多年。

那是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晉國還沒有伐吳),楊皇后病逝,在太子服喪的禮制上,杜預和其他大臣意見不一。

按慣例,太子應該服喪三年,穿三年的喪服。杜預說:“古者天子、諸侯三年之喪,始同齊、斬,既葬除服,諒闇以居,心喪終制。”意思是,讓太子葬禮上哭完,就可以脫去喪服,保持三年的“心喪”,即三年內注意言行舉止就可以了。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第5張

杜預引經據典,說(商)高宗武丁就是這樣服喪的,連周公都認同。這種事在古代朝廷是個大問題,而杜預是西晉經學界的泰斗,雖然有許多人不服,卻辯不過他。所以他一錘定音,形成了皇帝繼承人的服喪制度。如南朝宋年間爲此發生爭論時,還有人搬出杜預的原話。

儒家的服喪禮制很複雜,不容易搞懂搞懂。杜預把“諒闇”解釋成“心喪”,而多數古代學者認爲那是服喪時居住的草廬,“有樑無柱,茅下垂地”。在西晉和後世朝代,都有很多學者指責杜預爲迎合晉武帝的意圖,故意曲解經義,是狡辯。

西晉杜預一句話被罵了千年之久 杜預到底說了什麼 第6張

好比《資治通鑑》裏講到杜預這段歷史時,司馬光點評說,杜預巧舌如簧,卻搞錯了概念,而西晉的學者陳逵講得對,但他的話沒分量。

司馬光的點評比較溫和。後來,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就沒那麼客氣了,他說,杜預想讓太子縮短服喪期,信口開河,哪裏像個儒者,簡直是“野人之言”。晉武帝卻採納他的意見,嚴重破壞了禮教。

王夫之認爲,只把禮義放在心裏,卻不付諸行動,是荒謬的。他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聲稱敬愛父親,卻不盡孝道,這符合人子之禮嗎?聲稱敬愛兄長,卻敢和兄長打架,搶東西吃,這符合兄弟之禮嗎?

總之,王夫之很生氣,指責杜預不仁、傳播“歪理邪說”,貽害不淺。

結語:古代極重禮教,杜預作爲經學泰斗,講話不嚴謹,被後世儒者指責是難免的。然而,儒家畢竟有太多的繁文縟節,隨着時代的發展,其中一些東西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參考文獻:《晉書》、《資治通鑑》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