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李旦,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唐玄宗開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上午,皓日當空,長安城外,百姓營營,一片祥和氣象。太極宮百福殿內,卻是一片壓抑的氣氛,太上皇李旦龍體欠安,已如燃油將近的枯燈,捱不了多長時間了。李旦55歲,在李唐皇族中,這個年齡不小了。他的爺爺李世民活了52歲,父親李治活了56歲,哥哥李顯活了55歲。他們都有遺傳的心腦血管疾病,血壓高,血脂高,50歲後,發病率高,而且是突發,不是心梗,便是腦梗。

皇帝李隆基和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義,岐王李(隆)範,薛王李(隆)業等人侍立在病榻前,滿臉悲慼。李旦的目光從兒子們臉上一一掃過,滿心欣慰。李唐王朝到了自己手裏,已歷五世(不算武周),但是每一世在繼承人問題上,都殺的血雨腥風,沒一個正常上位的。李淵手裏,李世民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殘。李世民手裏,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殘。李治手裏,兒子們被武后誅戮殆盡。李顯手裏,太子李重俊發動玄武門之變被殺。唯獨李旦手裏,兒子們實現了兄友弟恭的美好畫面。

李旦一生沒做什麼大事,如果給他一個準確評價的話,那就是一個“讓”字。

唐高宗龍朔二年六月己未(662年6月22日),李旦出生,是李治第四個兒子,按照正常情況,他從一生下來這輩子命運也就註定了。他是親王,能夠擁有一大堆頭銜,但是不能參預國事,每天讀讀書,練練字,聽聽歌,看看舞,結交一幫文人雅客,悠哉悠哉度過一生。命運是這麼安排的,李旦也是這麼規劃的,他謙恭好學,草書隸書都寫得非常好,尤其在文字訓詁方面,造詣極深。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李治最早給他起名李旭輪 ,旭輪意即旭日東昇。後來改名李輪,再後來改名李旦,其實一個意思,都是朝日初升。簡言之,李治希望他永遠都是初升的太陽,發出絢麗的光彩,而不能如日中天,光照萬物。

但是人的命運啊,真的是變幻莫測。他的三個哥哥,死的死,廢的廢,尤其李顯,都當皇帝了,還被趕下臺。嗣聖元年(684年),母親武后將毫無準備的李旦扶上皇帝寶座,改年號爲“文明”。但是李旦覺得,母親做事一點都不文明,她專橫霸道,嗜殺成性,不擇親疏。對親生兒女下毒手眼都不眨。凡是擋在她面前的絆腳石,或者她認爲是絆腳石,都會被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開。李旦明白,自己唯一能夠活下來的辦法,就是爭取不要成爲武后的絆腳石。

所以李旦雖然當了皇帝,卻是名副其實的傀儡,他退居深宮,終日讀書練字,從不預聞國事。徐敬業和裴炎相繼被殺,更加堅定了他當個傀儡的決心。徐敬業打的旗號是讓武后還政李旦,裴炎同時上表,提出同樣的建議,武后於是認爲徐敬業和裴炎是一夥的,兩傢伙一文一武一內一外,想把武后幹翻。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后下詔,表示要還政於李旦。李旦深知其中利害,數次上表,極力推辭,聲稱自己能力微薄,不能當此重任,請求母后繼續臨朝稱制,幫自己打理國事。武后順水推舟,一萬個不情願的接受了李旦請求,跟羣臣說,我老了,六十多歲人了,不想過分操勞,可我兒子不行啊,非讓我幫幫他,我能怎麼辦呢。

這是李旦第一次“讓”。

天授元年(690年),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長,乃至僧尼道士,紛紛上表勸進,請求武后當皇帝。李旦趕緊也上表勸進,並求賜武姓。同年九月,武后正式稱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李旦被降爲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

這是李旦第二次“讓”。

李旦雖然讓出皇位,但還是太子,是未來的儲君,當然也就成了武氏族人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有個名叫王慶之的遊民,帶了幾百人給武則天上書,請立武承嗣爲太子。武則天親自接見了他,問道,皇太子是我親生兒子,你爲啥要我廢掉他?王慶之說,神不吃異端供奉的香火,人不給別人祖宗上墳燒紙。現在是大周天下,怎麼能立個姓李的人當太子呢?

武則天聽了很高興,給他寫了張紙條,你拿着這張紙條,啥時候都能來找我,門衛是不會攔你的。王慶之很高興,沒事幹就來找武則天,還真把自己當根蔥。時間一長,武則天煩了,讓副宰相李昭德教訓教他,讓他明白自己是吃啥長大的。李昭德馬上拉出去把王慶之打死了。回去跟武則天說,武旦是你兒子,武承嗣是你侄兒,以後你還指望武旦給你上墳燒紙呢,從來沒聽說侄兒給姑姑上墳燒紙的。武則天聽了,覺得李昭德說的好有道理。

但是說歸說,武則天還是想立武氏爲後,正月十五祭天,武則天首獻,本來應該太子李(武)旦亞獻,但是武則天卻沒讓李旦出面,而是讓魏王武承嗣亞獻,樑王武三思終獻。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便是武則天準備拋棄李旦,另立武承嗣。

很快,武則天一個寵婢韋團兒勾引李旦,被李旦嚴詞拒絕,韋團兒惱羞成怒,誣告李旦的劉妃和竇妃用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武則天不由分說,把二妃召入皇宮,活活打死,挖坑埋了,誰都不知道埋哪兒了。李旦明知兩個妃子失蹤,卻假裝啥事都沒發生,照常問候武則天起居,神情自若。沒過幾天,有人告發韋團兒引誘李旦,武則天就把韋團兒殺了。

其實從常理推測,韋團兒之事匪夷所思。李旦雖爲太子,實與囚徒無異,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火燒身,韋團兒深得武則天寵信,自是心機深沉八面玲瓏之人,她腦袋讓驢踢了上趕着勾引李旦?因此她勾引李旦只能是武則天安排的,告發劉竇二妃也是武則天安排的,武則天就是想看看李旦對自己內心深處最爲真實的想法。如果武則天打死李旦兩個媳婦,李旦就對武則天頗有微詞,或者表現出怨恨不滿之情,說明這個兒子不能留,得殺。但是李旦不僅沒有異常情緒,反而更加孝順,武則天就抓不住李旦把柄,遂遷怒於韋團兒無能,把韋團兒殺死滅口了。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第2張

緊接着又有兩個人因爲沒有得到武則天同意私下拜見了李旦,被腰斬於西市。從此李旦徹底與朝臣隔絕。隨後就有人誣告李旦謀反,武則天讓來俊臣審理此案。來俊臣大家都知道,沒有他審不了的案子,前不久狄仁傑就被來俊臣抓進大牢,差點弄死。幸虧狄仁傑機靈,假裝認罪,抽空派人向武則天申訴,方纔撿了一條命。因此武則天讓來俊臣審李旦的案子,就是想把李旦弄死。

來俊臣把李旦身邊人抓來一問,一個個忍受不了酷刑,爭前恐後紛紛招供,李旦的確想謀反,眼看李旦這條命就要玩完,樂工安金藏跟來俊臣說,太子沒有謀反之心,如果你不信,我願剖心自明。說完拿刀剖開肚腹,五臟六腑流了一地。武則天聞訊,派人把安金藏擡到宮中,讓醫生用桑皮線縫住肚皮,又上了止血藥,安金藏第二天方纔醒來。武則天親自慰問,嘆息說,我兒有了冤屈不能親自跟我說,還得讓你一個樂工用這種極端手段告訴我,這是我的錯誤。於是讓來俊臣就此打住,李旦方纔撿了一條命。

武承嗣和武三思還不死心,多次跟武則天說,自古以來哪有讓異姓人當儲君的道理,趕緊從我倆中間挑一個吧,都等好久了。武則天搖擺不定,隨後在狄仁傑和一幫朝臣勸說下,還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推波助瀾,契丹首領孫萬榮在外策應,多方合力,武則天一看二武的確不得民心,人心思唐,方纔斷了立二武爲太子的念頭。

此時李旦的處境就很尷尬了。如果二武不能取代李旦爲太子,那麼李旦便是日後武則天的皇位繼承人。可是武則天並不想把皇位傳給李旦,如果這個難題不解決,李旦很可能會在某一天好端端暴病身亡,那麼二武還是有被立太子的機會。所以狄仁傑等人想了個折中辦法,便是立被廢的廬陵王李顯爲太子。李顯在一開始就被廢掉了,十四年時間一直在房州住,沒有自己的勢力,而且是戴罪之身,召回來對武則天只有感激,沒有怨恨。不像李旦辭了皇帝就一直當太子,身份敏感。所以立李顯爲太子取代李旦,也是武則天能夠接受的。

大周聖曆元年(698年)三月,李顯被偷偷接回洛陽。九月,李旦向武則天請求,辭去太子之位,讓給李顯。武則天同意了。

這是李旦第三次“讓”。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第3張

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之變推翻武則天,當時李旦正掌握着南衙禁軍,也在行動中立了大功。李顯論功行賞,想立李旦爲皇太弟,意思自己死後由李旦即位,不傳給兒子。猶如後來趙匡胤立趙光義爲皇太弟一樣。但是李旦堅決推辭,李顯就坡下驢,也就不再堅持。

這是李旦第四次“讓”。

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在韋后和安樂以及武三思父子的逼迫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卻被韋后安樂反殺。安樂公主和宗楚客等人便向李顯告密,李旦纔是李重俊的幕後主使。李顯遂讓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蕭至忠徹查此事,蕭至忠哭着跟李顯說,想當年相王(指李旦,被李顯封爲安國相王)身爲皇太子,他向則天皇后多次請求,方把太子之位讓給陛下,陛下方纔有了今天。此事海內皆知,您怎麼能懷疑他呢。李顯一聽,方纔作罷。右補闕浚儀吳兢也上疏說,“尺布斗粟之譏(指漢文帝殺死弟弟淮南王),不可不慎;《青蠅》之詩(青蠅就是進獻讒言的小人),良可畏也!”

韋后和安樂毒死李顯,立李重茂爲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玄武門之變,扶李旦上位。由於李隆基有擁立之功,因此李旦立李隆基爲太子。李隆基排行老三,人稱三郎,本來沒有資格,但是大哥李成器也發揮乃父“好讓”風格,堅決不當太子,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後來投桃報李,諡李成器爲“讓皇帝”,意思自己這個皇帝是大哥讓給他的。

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勢同水火,姑侄二人各自發展了一幫嫡系,眼看就要來一場火併。此時李旦的處境跟當年李淵極其相似,但是李旦作出了非常明智的選擇,避免了重蹈李淵覆轍的悲慘命運。

武德九年六月,彗星在天上多次出現,李建成派人向李淵密報,太白經天,秦王當有天下。李淵於是召李世民入宮,想把李世民當場拿下,李世民急中生智,誣陷李建成淫亂後宮,於第二天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建成元吉,逼李淵退位。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七月下旬,同樣彗星出現在西方,同樣太平公主派人跟李旦說,"彗所以除舊佈新,皇太子當爲天子。"本來是挑撥離間的一句話,沒想到李旦腦回路與衆不同,聞言竟然大喜道:"傳德避災,吾志決矣!"於是順水推舟,要把皇位傳給李隆基。這下完全打亂了太平公主部署,他們本希望借李旦之手除掉李隆基,沒想到李旦不是李淵。太平公主一下懵逼了,趕緊勸說李旦打消這個念頭,陛下春秋正盛(年紀不大),不能這麼早讓出皇位。

但是李旦說,當年我哥李顯在位,天上也出現了彗星,我也勸他趕緊把皇位讓給太子,結果他不聽,嚇得我好幾天吃不下飯。現在這事輪到我頭上,我怎麼能勸別人可行,自己做卻不行呢。李隆基聽說這事,也以爲李旦在試探他,畢竟不合常理啊。趕緊騎馬飛奔入宮,跪倒在地,叩頭如搗蒜,我當太子已經是非分之想了,您卻要把皇位讓給我,爲什麼啊?我願把太子之位讓給大哥。李旦說,你當皇帝,就是爲我消災解憂,你還有啥可懷疑的?李隆基還要推辭,李旦說,你如果真能做個孝子,何必等到我死了以後再繼位呢?言下之意,孝子不是裝的,孫子纔是裝的。

八月初一,李隆基當了皇帝,李旦成爲太上皇,這是李旦第五“讓”。

開元初年(713年)六月三十,太平公主圖謀發動兵變,並且想借宮人之手毒死李隆基,形勢岌岌可危。七月初三,李隆基先下手爲強,殺掉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跑到終南山一個寺院中,三天後出來自首。李旦聞訊大驚,趕緊跑到李隆基面前求情,希望留她一條命。畢竟只有這麼一個妹妹,死了就沒了。李隆基不爲所動,李旦失望而歸,太平公主被賜死,兒子們屠戮殆盡。

其實從事後看來,李隆基之所以能夠幹翻太平公主,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李旦當機立斷把皇位讓給了他。因爲當皇帝和當太子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當了皇帝,名正言順,許多人都願意拼上身家性命跟他幹,發動兵變就是鎮反平亂,號召力和影響力不言而喻。可是如果當太子,發動兵變便是造反作亂,跟着乾的人根本沒幾個。李隆基動手之前也有顧慮,驚動了太上皇咋辦。手下說你都是皇帝了,普天之下就數你大,你還怕驚動誰?

如何準確評價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讓”字 第4張

開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中午,浮雲遮日,李旦看着滿堂兒孫,想到自己一生的忍讓和坎坷,悲欣交集,盍然而逝。

縱觀李旦一生,其實不過“捨得”二字。這兩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孟子說,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對於芸芸衆生而言,有太多東西不能割捨,權力,金錢,愛情,名聲,還有各種執念,但是捨不得,便了不得。武大郎不捨潘金蓮,招來殺身大禍;林黛玉不捨賈寶玉,最終香消玉殞。有舍纔有得,有得便須舍,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如何取捨,真的需要大智慧,以及超越諸凡的耐性。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就不禁感慨: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於難。“好讓”二字,可謂字字泣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