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賈充,字公閭,是賈逵之子。賈逵何許人也?乃是曹魏頗有才能的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爲曹魏統一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有着父輩蔭庇,賈充在曹魏的仕途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然而與父親的選擇不同,賈充不僅沒有對曹魏感恩戴德,反而投入司馬氏的懷抱,甚至成爲司馬家以晉代魏的第一功臣,可以說他是“非惟魏朝之悖逆,抑亦晉室之罪人者”。“世受魏恩,如何負國”,賈充是如何幫助司馬家上位,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一、幼年喪父,投奔司馬

賈逵歷仕三朝,得到了曹操、曹丕、曹叡一致好評,以至於得封豫州刺史、陽裏亭侯。賈充是賈逵老來得子,大家都說是充閭的喜慶事,故以“充”命名,賈充也因此備受關寵愛。但沒想到好景不長,在賈充十一歲的時候,賈逵就病死了,但小小年紀的賈充在居喪時沒有出一絲差錯,博得孝名,也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後來賈充入仕曹魏,“拜尚書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課。辯章節度,事皆施用。”再後來賈充進一步高升,任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

父親爲曹魏盡忠一生,卻因爲伐吳不得抱憾而終。而賈充因爲父親積累的名望在曹魏政壇上順風順水,按道理來說也應該對曹魏忠心耿耿。但賈充在跟從司馬師後,就直接投入了司馬氏的懷抱。賈充先是隨司馬師平定叛亂,在司馬師病故後監諸軍事,還帶頭支持司馬昭奪權篡位,“以勞增邑三百五十戶”,儼然與父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二、計克忠良,悖逆弒君

司馬師尚在時,在曹魏就是隻手遮天,皇帝曹芳不甘心爲傀儡,聯合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打算扳倒司馬師。“逮捕玄、緝等,皆夷三族。三月,乃諷天子廢皇后張氏”,進一步增加了司馬師的野心。後來司馬昭大權在握,也想取曹魏而自己代之,但害怕手握重兵的邊疆將領叛亂,於是派賈充前去試探。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第2張

賈充來到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處,旁敲側擊表達了司馬昭想要強迫魏帝曹髦禪位的打算。然而換來的卻是諸葛誕的破口大罵誕:“卿非賈豫州子乎?世受魏恩,豈可欲以社稷輸人乎!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賈充雖然羞愧難當,但他認爲諸葛誕不滿司馬氏專權,日後肯定會叛變,於是向司馬昭建議除掉諸葛誕:“今徵之,反速而事小;不徵,事遲而禍大。”後來諸葛誕果然叛變,賈充又獻上計策:“楚兵輕而銳,若深溝高壘以逼賊城,可不戰而克也”。打敗諸葛誕後,賈充因功進封宜陽鄉侯。

在司馬昭處置了一批曹魏的忠臣後,魏帝曹髦也坐不住了,集合了宮裏的衛兵和一些奴僕打算討伐司馬昭。賈充此時已經是司馬昭的死忠了,他率兵前去阻攔,但沒想到曹髦竟然親自提劍拼殺,並稱有敢動者滅族。賈充的手下們都被皇帝嚇壞了,紛紛逃走,但賈充站出來激勵衆人,並指使太子舍人成濟弒殺了曹髦。大臣們都揚言要處死賈充,但司馬昭不同意,反而還加封賈充爲安陽鄉侯,“增邑千二百戶,統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三、平步青雲,忠奸難辨

賈充因爲弒君的罪名不得不依附司馬昭,遂成爲其心腹,得以參與朝廷機密。雖然背叛了曹魏,但賈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在制定法律、平反冤獄中出力不少,成爲廷尉後,還因通曉刑法斷獄之事,得到平反冤獄的美名,“封臨沂侯,爲晉元勳,深見寵異,祿賜常優於羣官”。

幫助司馬家上位,賈充是如何成爲悖逆弒君的奸臣的? 第3張

在司馬昭病重時,向世子司馬炎指明賈充可以信任,而司馬炎上位稱帝后,賈充也是平步青雲,被拜爲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僕射,封魯郡公。仗着皇帝的恩寵,賈充在朝中多結黨羽,還與宗室結親。賈充的肆意妄爲引發了一些剛直守正的官員所厭惡,但都被賈充一一剪除,他本人則越發得到恩寵,遷任司空、太尉等職,“更以沛國之公丘益其封,寵幸愈甚,朝臣鹹側目焉”。

若說滅吳是賈逵的夙願,還說“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那麼賈充面對東吳的念頭僅僅一個——害怕。咸寧五年(279),司馬炎興兵伐吳,命賈充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總統六軍。當時的東吳只是個紙老虎,況且東吳諸將早已沒了戰意,但賈充還是因爲害怕而反對出兵,要不是司馬炎強令滅吳,可能他賈充就是第一個逃兵。在浩浩蕩蕩的伐吳道路上,賈充又繼續站出來唱反調,可沒想到大軍勢如破竹,吳末帝孫皓投降,賈充慚愧請罪,但司馬炎只作安撫而不問罪。

若說賈逵終其一生忠心於曹魏,那麼賈充可以說是司馬氏和晉的肱骨重臣。但這並不代表賈充對晉有多麼忠誠,“充亦非忠於君者,自以成濟之事,與晉室當同休慼,此羊祜所以願留也”。雖然在投奔司馬氏後得以平步青雲,但與父親背道而馳的賈充僅僅享受了生前榮華富貴,死後其名聲已經是遺臭萬年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