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秦叔寶,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根據唐太宗李世民的命令,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閻立本操刀,24名爲大唐立下卓越功勳的名臣被繪像於凌煙閣,這就是名垂青史、幾乎成了功勳代名詞的“凌煙閣24功臣”。

以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名義,對開國功臣羣體進行肯定,李世民的這一舉動在封建時代無異於一股清流。但縱觀這份名單,我們會發現一個讓人疑惑的情況:排在最後一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秦叔寶(秦瓊)。

無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秦叔寶向來與尉遲敬德一起,被視爲大唐個人武力最強的兩名武將,甚至在後世還演化成了門神,世世代代替人們驅逐邪惡、守護安定。但在凌煙閣榜單中,尉遲敬德赫然排在第七位,兩人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地位爲何相差如此懸殊?

有人說,這是因爲秦叔寶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因此被記恨在心。不過這種說法完全經不起推敲,據《舊唐書·太宗上》: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秦叔寶名列其中。而且,將這份名單與凌煙閣功臣錄對照,我們會發現,是否參與了玄武門事變,與能否躋身於凌煙閣並無絕對的關聯: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宇文士及、張士貴,雖參與了對李世民個人最爲重要的政變,但並未能位列功臣名單;

李靖、李世勣這兩位才能出衆的將領,在玄武門之變中明確持中立態度,卻仍能享受被列爲功臣的殊榮(而且李靖高居第八)。

這也反映出李世民一貫的人才觀:對事不對人,任人以才,這也是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君臣和諧的關鍵原因。因此,秦叔寶之所以名列最後,想必自有其道理。我們先結合正史,看看秦叔寶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做出的功績。

秦瓊:忠勇雙全、猛將的化身

隋煬帝在位的大業年間,秦叔寶擔任名將來護兒的帳內親兵。當他的母親去世後,來護兒罕見的派人前去弔唁。這就像軍隊總司令特意慰問警衛團戰士一樣,自然引起了軍官們的詫異:“兵士陣亡屢見不鮮,他們家裏出現喪事也不少見,將軍從未親自過問,今天爲啥專門慰問秦叔寶?”

來護兒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即他認爲秦叔寶性格強悍且品格高尚、胸懷大志,早晚會靠自己的能力獲取榮華富貴,不能把他當成一般的基層士兵看待。

隋末天下大亂後,秦叔寶跟隨另一位名將張須陀四處平叛。在下邳討伐盧明月一役中,由於敵我力量相差十倍,官兵不敢主動進攻,只能遠遠安營紮寨、僵持不下。十天後,隋軍糧草耗盡,張須陀計劃以撤退爲誘餌,吸引敵人出擊,趁機派人率1000人偷襲敵軍大本營。

當然,這完全是九死一生的險招,以至於當時在座的大小將領壓根沒人接話,除了秦叔寶和羅士信。兩人身先士卒,親自爬進敵人營壘,手殺多人,拔旗、縱火、開門一氣呵成,敵軍陣腳大亂,隋軍前後夾擊,創造了一萬殲滅十萬的神奇戰績。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第2張

經此一戰,秦叔寶聲名鵲起。在其後的戰鬥中,他將自己的“勇悍”體現得淋漓盡致,經常率領幾個人、幾十人,就敢衝進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敵軍中瘋狂廝殺,這也讓他在隋末的亂局中逐漸威名遠揚。

後來,張須陀戰死,秦瓊等人歸在裴仁基麾下;不久後,隋煬帝被殺、隋朝宣告滅亡,這羣失去了組織的隋軍將士不得不歸降李密。

得到秦叔寶這樣的人才後,李密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密得叔寶大喜,以爲帳內驃騎,待之甚厚”;

而李密雖是瓦崗軍的頭領,但他出自原隋朝貴族階層,而且爲人正派、堪稱君子,秦叔寶對這樣的人並不排斥,甚至還以自己的行動回報對方的信任。在與宇文化及的大戰中,李密身中流矢、摔落馬下,靠着秦瓊一個人奮不顧身的救援,最終才逃過一劫。

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擊敗,秦瓊等人被俘,不得已歸順了對方。而王世充同樣對這位傳奇名將仰慕不已,他也學李密那樣厚待秦叔寶,甚至任命其爲龍驤大將軍。

但王世充跟李密不一樣,他是標準的真小人,讓秦叔寶這些出自隋軍正規體制的軍官們極爲不屑:“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在一次出征的途中,秦瓊、程咬金(程知節)等人在陣前公然向王世充告辭,策馬投靠李淵。

四處招攬人才的秦王李世民,自然也對秦叔寶的大名早有耳聞:“素聞其勇,厚加禮遇”。美良川之戰中,秦叔寶擊敗劉武周麾下悍將尉遲敬德,救回被俘的唐儉、劉世讓等人,以至於李淵公開表示,自己願意割肉對秦叔寶表示感謝。

後來,良將逢英主的秦瓊長期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先後擊破強敵宋金剛、竇建德、劉黑闥等強敵。虎牢關之戰中,當李世民下達總攻令後,秦瓊再度複製自己一貫的悍勇作風,率領數十精騎衝入敵人十萬大軍,拉開了唐軍以少勝多壯舉的序幕。

除了作戰勇猛、膽色過人外,秦叔寶還是正史中罕見的“鬥將”。每次與敵軍對壘時,對方陣中若有人表現囂張:“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李世民一聲令下後,秦瓊往往“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衆之中”。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第3張

“於萬衆之中取敵將首級”,這是隻在演義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完全契合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這也正是秦叔寶爲我們廣爲熟知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李世民對功臣進行排名,主要的依據是功勞和貢獻、而非名氣。若對比秦瓊與其他功臣所做的貢獻,我們就會發現,他確實略有遜色。

功能單一、服務時間短,秦叔寶難以躋身頂級功臣之列

我們看看同在榜單的其他功臣的情況。

長孫無忌、長孫順德、柴紹、李孝恭等人都是李氏姻親/宗族,也是李淵太原起兵的最強大依靠。這些人出身勳貴,但卻都是靠着真本事吃飯;比如李孝恭曾率軍平定江南蕭銑;李世民的姐夫柴紹豁出身家性命參與太原起兵,其後擔當對抗吐谷渾的重任。貴戚身份,並不能掩蓋他們的顯赫功勞;

高士廉看似名氣不大,但身份卻非常特殊,他是隋朝名臣,也是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后的舅舅,同時還爲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蕭瑀與李氏一樣出身隋朝貴族,而且還與隋煬帝結成了姻親,這樣的家族站在李氏一旁,爲大唐穩定關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唐儉、段志玄、侯君集等人,都是李世民父子的老部下。萬事開頭難,在太原起兵的艱難時期,他們與李淵家族同舟共濟,出生入死,無愧李唐開國的中堅與骨幹力量;

張公謹、虞世南、屈突通、張亮、李世勣、尉遲敬德、李靖、程咬金等文武,則都來自隋末的各大陣營。但英雄不問出處,這些人爲大唐服務後,都在各自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裏以兩個冷門人物爲例: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第4張

張公謹,雖來自王世充麾下,但在玄武門之變中,面對來襲的太子府2000精兵,身強力壯的他及時關閉大門,避免了李世民一夥被連鍋端;公元629年,他擔任了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

張亮向來存在感極低,而且後來還因涉嫌謀反被殺,但在玄武門之變前,他曾受命偷偷前往洛陽爲李世民招兵買馬;被李建成抓住後,他面對嚴刑拷打,從始至終不發一言,是一位絕對靠得住的心腹。

杜如晦、房玄齡、自不用說,這是李世民長期的心腹、智囊;大名鼎鼎的魏徵雖來自李建成,則是協助李世民成長爲千古明君的關鍵人物。

而秦叔寶雖然作戰勇猛、品格高尚,但他的功能性過於單一,罕有單獨領兵作戰、獨當一面的成績。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後,當李靖、李世勣、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一衆名將繼續爲大唐事業奮戰時(侯君集後來雖因反叛被殺,但也曾創下千里滅高昌的戰績),秦叔寶卻早早的退居二線,失去了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

歷史上沒有主角光環,刀箭不長眼,作戰過於勇猛,也會付出代價。秦叔寶一生爲隋王朝、李密、大唐出生入死,先後經歷大小200多仗,從來沒有臨陣退縮過,因此屢次身受重傷、累計出血數斛(宋代之前,一斛約等於120斤),這也對他的身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在參與玄武門之變後,秦瓊長期處於養病的狀態,基本上沒有再次出征。

公元638年,久病纏身、不堪重負的秦瓊去世,被唐太宗贈官徐州都督,並享受陪葬昭陵的待遇。

公元643年,李世民設立凌煙閣功臣錄時,沒有忘記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將其列入其中。

秦叔寶在凌煙閣榜單中排在最後一名,是因爲是什麼? 第5張

一句話來總結:凌煙閣的其他功臣,要麼是李氏的老部下、心腹干將,要麼後來比秦瓊服務的時間長,要麼功能多樣化,他們排在秦瓊之前,也都各有合理性。

實際上,我們一直爲秦叔寶的排名耿耿於懷,更多的是源自對心目中英雄形象的愛惜。在人才濟濟、羣星閃耀的初唐,能夠躋身最優秀的24人之列,已經極爲不易。畢竟,與李靖一同滅掉東突厥的李世勣也只是排在倒數第二位;更別說有太多在那時已經去世的、活着的優秀人才與此殊榮無緣,比如李世民曾經的頭號心腹、爲太原起兵立下大功的劉文靜,曾與秦叔寶齊名、後來勇敢赴死的猛將羅士信,被李世民譽爲大唐三大名將的薛萬徹、李道宗(另一位是李世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