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早期曾有四名輔佐大臣,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乾隆早期曾有四名輔佐大臣,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乾隆的輔佐大臣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古代,有一批意義非凡的人物:輔政大臣。

爲何這麼說,是有理由的。細數,漢代的霍光譭譽參半;三國司馬懿,其後代篡位成功;北周楊堅,建立隋朝;唐代長孫無忌,潦倒而終;清初多爾袞生時萬人之上,死後慘遭掘墳。

這些人,不會不知道歷史中輔政大臣們的結局,但或因別有居心,或只是爲了先帝臨終的願望,逆向而行。

因此,說他們意義非凡。

乾隆早期曾有四名輔佐大臣,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清朝有過許多輔政大臣的記載,例如皇太極死後,福臨登基,多爾袞成爲攝政王,背後原因是兩方勢力的妥協。順治死後,康熙身邊亦有四位輔臣,爲的是當幼年皇帝的智力尚不能滿足國家紛亂時,以這四位的老練度過難關。咸豐死後,給同治立了八個顧命大臣,只可惜還沒有等他們發揮多大作用,就被慈禧發動的辛酉政變抹去。

以上,不是所有的例子。人們常常忽略,乾隆早年也有四人輔佐,他們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首輔大臣鄂爾泰,大學士張廷玉。

不難發現,在配置上有門道:兩位宗親,兩位重臣,鄂爾泰爲滿人,張廷玉是漢人,處處制衡。那麼這四位歷史結局是什麼呢?

1.莊親王。允祿是康熙第十六子,和十五阿哥同爲順懿密妃所生。雖然雍正繼位後以鐵腕處理兄弟叔侄,但是通過種種跡象都表明,十六弟和他關係不錯:歷官正藍旗漢軍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滿洲都統。

乾隆三年以前,這位親王還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宗親,食雙俸,加封一等鎮國公。他有十位福晉,皆出身名門。“搶着”把女兒送進親王府,基本上可以表現一時盛況。

乾隆早期曾有四名輔佐大臣,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第2張

乾隆四年,一道處罰令猝不及防的宣佈:莊親王因與理親王行事詭祕,停止雙俸,罷都統。軍權的喪失,意味着皇帝對他的忌憚,從此允祿漸漸脫離中樞。但好歹世代宗親,結局壞不到哪裏去。

2.果親王。允禮是康熙的第十七子,爲人忠厚老實,乾隆評價他“操守亦甚清廉”“實心爲國”。

果親王身體非常不好,常年臥病在牀,風寒、腿疾、腳疾把他折騰的夠嗆。乾隆三年的二月份,便去世了,年僅42歲。

不妨猜測一下,假如允禮身強體壯,能否因爲“實心爲國”而常年置身權力中樞?未必,根據記載,乾隆元年他因爲某事被罰了停止雙俸。

3.鄂爾泰。鄂爾泰、田文鏡、李衛可謂雍正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單看雍正生前其職位便知:廣西巡撫,雲貴總督,兼轄廣西。

鄂爾泰的出色,源於他的實幹能力。康雍時期,中國西南方少說民族政權與清朝政權爆發了尖銳的矛盾。矛盾久久不能平息的一大原因,是地方土司手裏握有土地的管理權。鄂爾泰在雲南推行的“改土歸流”活動,以政府官吏取代大土司,有效地遏制了局勢惡化。

無論什麼時代,實幹家都是國家財富,所以鄂爾泰在乾隆年間一樣得到重用,甚至其死後進入了太廟。乾隆二十一年,鄂爾泰的侄子犯罪,牽連家人,誰都沒有想到,他在自己死後的第十一年,被移出了賢良祠。

乾隆早期曾有四名輔佐大臣,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第3張

4,張廷玉。他是清朝歷史上少有的,名聲與能力俱全,晚節得保的能人。但是,從自身出發,他的感覺卻非常煎熬:

因爲出色的政治才能與忠誠,張廷玉得到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死前曾承諾:日後可進入太廟。在此之前,尚未有過漢人配太廟的記錄,古人重視名與望,可想而知,張廷玉在得到這份承諾以後別提多激動了。

乾隆登基,新皇帝自有獨特的行事作風,漸漸君臣因政見不同爆發不和。乾隆十五年,張廷玉自請回鄉養老(其實是以撂挑子的方式賭氣),而此時恰逢皇長子去世,皇帝一怒之下罷配享,免治罪。隨後歸去。

乾隆二十年,年過84歲的三朝老臣在老家去世了。他死前,應該有些許落寞,因爲在自己看來,國家不再需要他,連是否能進太廟,都是個問號。

後記:

張廷玉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臣。儘管嘴硬,乾隆還是承認了他的功績。

這四位輔政大臣,因爲種種原因,結局並不美好。果然,歷史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