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和姜維一起投降魏國的將軍都有哪些呢?

和姜維一起投降魏國的將軍都有哪些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大軍伐蜀,鄧艾自陰平偷襲成功,蜀後主劉禪投降。投降後的劉禪下了一道命令,讓大將軍姜維投降。姜維投降並不是將士們的心願所在,於是史書說他投降時“將士鹹怒,拔刀斫石”。身爲大將軍,姜維不可能直接帶領所有的士兵,他手下還有高、中、低三個等級的將領,因此,他的投降至少是得到了高級將領的擁護並執行。那麼,和姜維一道投降的高級將領都有誰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和姜維一起投降魏國的將軍都有哪些呢?

公元263年夏天,魏國三路大軍伐蜀。蜀漢國聽說後,派遣右車騎將軍廖化率領軍隊前往沓中,支援姜維。又派出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前往陽安關口,做各個營地的預備力量。張翼、董厥到達陰平,聽說諸葛緒準備進軍建威,留下來住了一個多月,等待他的到來。由於守衛陽安關口的將軍蔣舒投降,漢中失守。姜維聽說後,率領軍隊返回,遭到魏國天水太守王欣的攻擊,姜維交戰失利。姜維聽說諸葛緒已經截斷了他的退路,就打算走孔函谷從諸葛緒的背後攻擊,諸葛緒得知後,後撤三十里。姜維知道諸葛緒後撤,趕緊返回,從橋頭回到陰平。姜維集合隊伍,想趕到關城,得知關城已經失守,於是退到白水,和前來支援的廖化、張翼、董厥匯合。大軍匯合後退守劍閣。魏國方面,由於諸葛緒沒有追上退守的姜維,在進軍方向上又和鄧艾產生了分歧,於是率領軍隊向白水進軍,不久和鍾會相會。鍾會想獨攬軍權,祕密奏報諸葛緒畏縮不前,魏國將諸葛緒逮捕,押解回國,軍隊歸於鍾會手中。鄧艾從陰平小道偷襲,出其不意地來到江油,蜀漢國江油守將馬邈投降,在打敗前來的諸葛瞻之後,軍隊長驅直入來到綿竹。諸葛瞻再次失敗被殺後,魏國軍隊來到雒城,劉禪投降後並下令姜維投降。

姜維聽說諸葛瞻戰敗,不知道皇帝劉禪是個什麼情況,就率領軍隊向東進入巴中,到達郪縣時接到了劉禪要他們投降的命令。姜維下令部隊投降,並和廖化、張翼、董厥一道前去鍾會處投降。

姜維投降,和他一道投降的大將級別的人物共有三人,分別是右車騎將軍廖化、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

廖化,關羽鎮守荊州時爲主簿,荊州失落成爲吳國俘虜,逃歸後遇到劉備,被任命爲宜都太守。諸葛亮時期爲丞相參軍,後來成爲都督廣武,再後來成爲右車騎將軍,享受到假節待遇。鹹熙元年(264年)蜀國滅亡後內遷洛陽,道上病死。

張翼,劉備擔任益州牧時爲書佐,曾經爲蜀郡太守,建興九年爲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張翼爲前軍都督,代理扶風太守。諸葛亮去世後,被任命爲前領軍,延熙元年被調入京都任尚書,不久成爲建威都督,享受假節待遇,再升遷爲徵西大將軍。張翼的主要事蹟有兩項。其一,在任庲降都督期間,朝廷認爲他討伐蠻夷叛亂不力,準備將他調回,手下不少人認爲他會被治罪。張翼不管這些,繼續做好調集糧草的準備,直到繼任者來到。因爲準備工作好,繼任者馬忠到任後很快將叛亂平息,諸葛亮也認爲他做得好。其二,姜維出狄道,打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時任鎮南大將軍的張翼認爲應該見好即收,姜維不聽,終於敗退。景耀二年,張翼升任爲左車騎將軍。劍閣投降後,張翼和姜維一道跟隨鍾會回到成都,於264年正月在成都因爲鍾會叛亂被亂兵所殺。

董厥在諸葛亮時爲丞相府令史,後擔任主簿。諸葛亮去世後,升任爲尚書僕射,尚書令,景耀四年升任爲輔國大將軍平尚書事,和姜維一道投降,後來到了洛陽。

看這麼多大將一道投降,蜀國滅亡也真是讓人無語了。士兵們聽說皇帝要他們投降尚且拔刀斫石,這些大將們怎麼就這麼窩囊!要知道,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是有兵的人。這說明什麼?說明投降已經成爲整個上層的主調,即便是有一個諸葛瞻,他既不懂兵,又在“孤軍作戰”,不死又怎麼能夠挽救危局!誠然,古人有忠君愛國的思想,但那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既然皇帝投降了,他就已經成爲平民或者是敵國臣子,你還忠於誰去?皇帝沒有了,國家還在,單凡有點兒血性的軍人,應該是心裏裝着這個國家,而不是爲投降找一個理由。再說了,這個國家是劉備建立的,真要是爲了國家,爲什麼不在劉備的子孫中再找一個君主?在此之前,西漢之後有東漢,在此之後,北宋之後有南宋,怎麼到了這兒就什麼也沒有了?劉備本來稱的是漢中王,爲什麼當皇帝后卻成了漢國了呢?人家就是因爲漢皇帝不在了,我來承繼漢室。不管這理由是不是牽強,但邏輯上還是通的。姜維可就不一樣了,兩次投降,三次反叛,卻非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不可。

還有一點,蜀漢國真的沒有人了,派出去的三員大將,兩個年齡大,一個根本就沒有軍事經歷,這仗還怎麼打?有明確記載,廖化此時年過七十。需要說明的是張翼。張翼在劉備任益州牧時爲書佐,時間是在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十九年,到263年蜀亡,前後五十年,如果當時初出仕超過二十歲,張翼這時候也是七十多歲了。再加上此前的車騎將軍鄧芝、鎮軍大將軍宗預,這些大將也都超過了七十歲。一個國家的軍隊尤其是帶兵將領全都掌握在七十多歲的人裏,想想都覺得不太正常。要知道,那可是人均壽命很低的時代,用鄧芝的話說是“六十不服戎”的年月。這隻能說明,蜀漢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中生代帶兵將領。

那麼,單純從軍事上來說,蜀國真的就不能堅持嗎?答案是未必。延熙七年(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餘萬大軍進攻蜀國,整個漢中的守軍不足三萬,王平等將領硬是將魏軍擋在了山口之外。此次鍾會能夠迅速佔領漢中,在於姜維撤圍不防,這是蜀國滅亡的最初原因。姜維防守劍閣,鍾會糧草供給困難,曾一度想撤兵回國,是鄧艾陰平偷襲得手,打破了蜀漢國整個的防守部署,鍾會這才堅持了下來。這是蜀漢國滅亡的又一個原因。姜維作爲大將軍,既想不到鄧艾會走這樣一條路,又不注意鄧艾部的動向,能說他是一個合格的大將軍嗎?鄧艾來到成都附近的雒城,整個蜀漢國朝廷,只研究兩個問題,逃跑還是投降,最後決定投降,這是亡國的根本原因。假如有人提出堅守問題,且不說姜維率兵回援,就是傳檄各地率兵勤王,蜀漢國也未必不能堅持。單單從軍事上來說,蜀漢國的軍隊上層,也是雍闓說張裔那樣,它就像是一個幹葫蘆,外面看起來雖然光澤鮮亮,內裏已經是空虛和粗糙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