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能將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卻不行

漢武帝能將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卻不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武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史學家徐中舒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論秦與匈奴的統一及其經濟要素》,在這篇文章中,徐中舒先生認爲,牛耕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經濟基礎,中國沒有牛耕,統一的封建王朝是不會那麼早出現的,因爲沒有牛耕,就不能抽出更多的壯丁,和聚集更多的糧食,來支持繼續不斷的兼併戰爭。

那麼牛耕是什麼時候在中國普及的呢?其實,牛馬羊原來都不是東亞大陸上鎖馴牧的牲畜,中國內地的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沒發現過2500年之前馴養牛羊的遺骸,在此之前,用來祭祀的供品一直是豬。事實上,考古學家公認,人類是在公元前一萬到八千年前,纔在中東一帶馴化了牛羊,並且直到商周時期才傳入中國,但由於畜牧技術的限制,牛羊仍然相當稀少珍貴,至少在東周之前還是專爲貴族或商賈祭祀及挽車而馴牧的,一般農民別說養了,就連見都沒見過幾次。

漢武帝能將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卻不行

至於牛耕,很多人也以爲是始於春秋以前,其實牛耕的犁乃鐵製農具,其發明鑄造最早不得晚於春秋末年。另外,據徐中舒先生考證,戰國晚期雖然有了牛耕,但在三晉並不普遍,據《史記 趙世家》記載,在長平之戰前,趙國平陽君趙豹在勸說趙孝成王不要接受上黨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爲難,必勿受也。

趙豹說,秦以牛田,意思說秦國已普及了牛耕,因爲秦人乃養馬部族起家,其畜牧業發達,擁有很多良種牛,牛耕技術相當先進,趙國在後勤供應能力上遠不如秦國,所以不應接受上黨,以避免與秦大戰。

事實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關鍵不在軍隊實力、將帥水平、地理優劣,甚至也不在民心向背,而在於雙方的後勤供應能力。因爲秦國的後勤供應能力遠勝趙國,一旦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先垮的一定是趙國。趙括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背鍋俠。

漢武帝能將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卻不行 第2張

那麼秦國爲何比三晉更普及牛耕技術呢?這是因爲秦國靠近中亞,那裏先進的牛耕技術得以由巴蜀傳入。這也許就是秦滅巴蜀後國力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但是,牛耕需要發達的畜牧業支持,所以秦國雖然牛耕發達,並由此兼併了六國,但並沒有來得及將牛耕普及天下。牛耕的真正普及,要等到漢武帝時期,從農學家趙過纔開始推行的。而在少牛的江南地區,甚至到了後漢三國時代都不知道牛耕,據《後漢書 王景傳》記載:

(王景)遷廬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餘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闢倍多,境內豐給。

漢武帝能將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卻不行 第3張

由此可見,秦國統一天下後,其牛耕卻並未能普及關外,而只有秦國本土的牛耕,是不足以支撐秦王朝持續不斷地對匈奴和百越的擴張的。所以秦王朝真是點錯了科技樹,不去普及畜牧業與牛耕技術,卻跑去大搞土木工程,統一文字貨幣與度量衡去了!我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這些都不足以支撐秦始皇搞擴張啊,硬要這麼搞,結果就崩潰了。而已開始在黃河流域普遍推行牛耕技術的漢武帝,卻能常年不斷地擴張大漢帝國的疆土,最終擊敗匈奴,吞併南越、西南夷、朝鮮、西域,最終使漢王朝成爲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領土國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