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戰中 匈奴獲勝爲何卻支撐不下去

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戰中 匈奴獲勝爲何卻支撐不下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漢匈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漢匈之戰,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次交鋒,漢朝明明已經輸了,匈奴人爲什麼卻堅持不下去?匈奴哪裏出了問題?

即使劉徹是比較難受的,然而匈奴比他還要難受,早早就躲在角落裏流淚了。對此我們必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劉徹在位中後期時,對匈奴發動的那幾場進攻幾乎都是以失敗結束。然而這個以失敗而結束也是有明確前提的,那就是匈奴越來越難找,戰線越來越長,這就導致大漢王朝的經濟不如以前了,百姓連飯都快吃不上了;而且後期都是些年輕的士兵,也很難再見到高段位的球員了,再說劉徹的精力也逐漸下降了。因此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和匈奴展開的最後一場賽事埋下了伏筆。我們只能說此時的劉徹心中是特別頭疼的,然而與此同時,北邊的那些蟊賊們或許更坐不住。

漢武帝之所以要大規模進攻匈奴,不光是爲了轉移注意力,將對太子劉琚的悔恨忘了,更是考慮到匈奴雖然在前期屢遭打擊,但仍有相當的實力,對大漢王朝來說仍然是心腹大患。另一方面,漢武帝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徹底解決北方問題。這一次,漢武帝攻打匈奴的時候,基本上動用了整個三界的人馬。7萬兵馬在李廣利的帶領下從五原郡向浚稽山一帶發動進攻,西河郡的3萬兵馬在商丘成的帶領下對涿邪山發動了進攻,酒泉的4萬騎兵在馬通的帶領下就去進攻天山了。最終的結果是,馬通的人馬沒有和草原大隊對決而全身而退,而在返回的路上,3萬匈奴騎兵將商丘成大隊團團圍住。經過九天的戰鬥,草原大隊遭到華夏人馬的嚴重打擊之後就被迫撤退。

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戰中 匈奴獲勝爲何卻支撐不下去

起初,李廣利大隊進展還是特別順利的,在羊句山將草原大隊打得落荒流水,因此漢軍就乘勝追擊,直接殺到範夫人城讓匈奴抱頭鼠竄。 但就在這時,李光利得到了消息,謀立太子之事已經東窗事發,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因此李廣利就想了,只有戴罪立功纔可以讓家人脫離苦海。因此李廣利就決定率領一切兵馬共同孤軍深入,而展開孤注一擲,看看是否可以活捉單于。這就讓漢軍一口氣殺到了目前的色楞格河,而且還在這裏將2萬匈奴騎兵打得落荒流水。然而在返回的路上,5萬匈奴兵馬仍然在杭愛山地區將其包圍,導致全軍覆沒。

在這場決戰中,漢朝可以說是潰敗,迫使漢武帝發出“罪己詔”檢討自己,因此大漢王朝就開始休養生息了。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匈奴卻表現出明顯的衰落,最終在東漢時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人們就要懷疑了,在漢武帝時期的最後一次漢匈戰爭中,漢帝國失敗了。爲何先支撐不下去的確是匈奴?

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戰中 匈奴獲勝爲何卻支撐不下去 第2張

這就要先看一下李廣利死後的情況了,在其陣亡後的幾個月,匈奴所在地可謂是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雨雪不斷,導致無數牲畜丟掉了性命,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光覺得是老天對草原部落的懲罰,於是就專門爲李廣利建立了一座寺廟,來告慰他的在天之靈。從中我們能夠發現,匈奴是單一的經濟模式,除了養牛羊以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生產方式。一旦遇到自然災害,他們的生存將會遇到巨大的危機。在古代,依靠天氣吃飯是不可避免的,但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差距也很明顯。農耕民族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強,而匈奴人沒有糧食,缺乏必需品,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搶奪了。搶奪的利潤不低,然而也是有較大的風險。只要失敗,光是在短時間內彌補人口損失都是不可能的了。總之,面對自然災害,匈奴更加脆弱不堪。

在這場戰爭的演變過程中,漢武帝以不光彩的狀態退出了歷史舞臺。與此同時,由於劉徹的駕鶴西歸,好像就很難再看到大漢王朝和匈奴真正的硬碰硬之戰了。然後有人說,漢帝國是不是越來越弱了?不是這樣的。首先,當時的匈奴無處可立,全被大漢帝國趕到漠北地區。在漠北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隨着時間、地點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匈奴自然佔據了一些便利。

漢朝和匈奴最後一戰中 匈奴獲勝爲何卻支撐不下去 第3張

但是佔據了這部分便利,匈奴打贏了其中一兩場勝仗並不說明是佔據上風的,因爲此時的匈奴已經沒有實力對抗大漢帝國了。此外,補給線越來越長,漢朝軍隊想要再打大戰就更加困難了,這本身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此外,漢朝那邊的超級球星好像也就是那樣了。雖然都很好,然而和昔日的衛青、霍去病相比多少是有些差距的。這次賽事失敗也是因爲這幾個因素的影響,不過就算是失敗了,然而在綜合水平方面,大漢王朝還是遠勝於匈奴的,爲後期匈奴的覆滅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