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漢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袁盎是西漢初期的名臣,他在歷史上譭譽參半,譽之者稱之爲“無雙國士”,毀之者罵他是“卑鄙小人”,孰是孰非,一時難有定論,但大家都認可,袁盎有一個非常好的人緣。其實我覺得,袁盎並非深謀遠慮的政治家,他沒有高瞻遠矚的政治理想,他的奮鬥目標,就是致力於維護秩序井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關係。

一、廷毀周勃,維護和諧的君臣關係

絳侯周勃誅滅諸呂,功勞甚大,被封爲右丞相,甚爲得意。文帝對待周勃也非常恭敬,羣臣朝覲退朝後,經常目送他下朝。袁盎因此進諫:“丞相只是功臣,不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應該與皇帝休慼與共。在呂后稱制時,諸呂擅權,周勃當時身爲太尉,掌握着兵權卻不能制止。羣臣共同討伐諸呂時,周勃只是順勢而爲。周勃現在常有驕橫欺主之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毫無君臣之禮,臣私下裏認爲陛下不應該這樣做。”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議,羣臣上朝時,逐漸威嚴起來,周勃也開始對皇帝產生了敬畏。

廷毀周勃,許多人都認爲是袁盎鼓意離間君臣關係,我的意見正好相反,他實際上是要維護和諧的君臣關係。因爲功高震主的大臣與皇帝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而周勃還不懂得韜光養晦,以社稷之臣自居,使得皇帝時常目送,這樣的君臣關係遲早會生變故的。他建議文帝樹起皇帝威嚴,迴歸正常的主尊臣卑的君臣關係,正是爲了避免產生裂隙。後來周勃罷相回到封地,有人上書告他謀反,被召進京城關押在獄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說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無罪,盡力爲周勃洗白冤屈。解救周勃,其實也是在維護和諧的君臣關係,周勃是重臣,他如果被冤殺,會使其他朝臣生髮脣亡齒寒之感,極大地影響君臣關係。

漢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二、引卻慎夫人,維護和諧的後宮關係

慎夫人很受文帝寵幸,在內宮常和文帝、竇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上林苑遊玩,慎夫人跟從。等到就座的時候,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很生氣,不肯就座,文帝也很生氣,就起身回宮了。

事後,袁盎勸諫文帝:“臣聽說尊卑有別,內宮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寵妾,怎麼能和皇帝同席而坐呢!如果尊卑不分,名爲寵愛,實則害了她,陛下難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的事嗎?” 文帝覺得很有道理,並把袁盎的話告訴了慎夫人。慎夫人也馬上明白袁盎是爲自己好,就賜給袁盎金五十金。而竇皇后聽說了這件事,也非常賞識袁盎。

袁盎引卻慎夫人,當然是爲了維護封建倫理綱常,但他不同於老生常談的簡單說教,他能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來陳述利害,所以儘管是直言勸諫,卻能被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

三、調和宗室,維護漢帝國與諸侯王國的和諧關係

在如何對待諸侯王國的問題上,袁盎也曾提出與晁錯近似的建議:削地。但仔細比較,二者卻有根本性的不同。晁錯的削藩是具有普遍性的,目的是削弱所有諸侯王國的實力,使之無力與中央政府對抗。而袁盎提出削地建議,是在文帝三年劉長擅自殺死了闢陽侯審食其之後。他的削地建議帶有很強的針對性,只是對淮南王劉長一人而言,其直接目的是對淮南王進行懲誡,更深遠的目的則是維護漢帝國與諸侯王國之間的和諧關係。

在淮南王國謀反被貶到蜀地,用囚車押送之時,袁盎勸諫文帝善待淮南王,因爲淮南王爲人剛直,這樣突然摧折,可能會發生不測,文帝會揹負殺弟之名。

淮南王死後,文帝非常悲傷。袁盎又寬慰文帝,說太后患病,文帝親嘗湯藥三年,是大孝;誅滅諸呂后,文帝由代國進入兇險難料的京城,是大勇;羣臣推薦皇帝,文帝五次推讓,是大賢。淮南王之死是護送官員不慎導致,罪不在皇帝。並且建議文帝封賞淮南王的子嗣,文帝於是將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爲王。

對於此事,有人說袁盎勸慰文帝是拍馬屁,勸封淮南王三子爲王,是無視諸侯王國已成爲漢帝國巨大隱患的事實。我覺得在對待諸侯王問題上,袁盎確實沒有賈誼和晁錯的高瞻遠矚,但也不能因此否定袁盎的爲人,他勸諫適削淮南之地、勸止對淮南王的暴然摧折、勸慰皇帝不必過於自責,建議封賞淮南王三子,其目的是一致的,即維護漢帝國與諸侯王國之間的和諧關係,這個願望雖不現實,但本身卻是美好的。

與此類似的,是他任吳國丞相時,每天飲酒度日,不管事務,只是時常規勸吳王不要謀反。這樣既是爲了明哲保身,更是爲了維護諸侯王國與漢帝國和諧關係之意。

四、勸諫申屠嘉,維護和諧的臣屬關係

袁盎在從吳國告老還鄉的路上,碰到了丞相申屠嘉。他下車行禮拜見,但申屠嘉只是在車上欠身回禮,這讓袁盎覺得很屈辱。但他並沒有忿忿不平,伺機報復,而是來到丞相府上勸諫。此時的申屠嘉態度傲慢,過了很長時間纔出來接見袁盎。見到之後,還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語氣:“如果你所說的是公事,請到官署與長史掾吏商議;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談話。”

袁盎仍然忍辱負重,跪着勸諫:“您從材官蹶張這樣的小卒,積功做到了淮陽郡守,並沒有出謀劃策、攻城奪地的戰功。現在還堵塞言路,這樣的自我封閉只會越來越愚昧。再看看當今皇帝,他積極地招攬天下賢能之士,非常虛心地聽聽取大家的建議,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皇上英明,臣下愚昧,你遭受禍患的日子不遠了啊!”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申屠嘉立刻表示歉意,引袁盎入內室同坐,把他作爲上賓。

袁盎勸諫申屠嘉,首先是爲了給自己爭回面子,但他也從這件事看到了丞相與臣屬之間的不和諧。所以在勸諫時,他沒有喋喋不休於個人恩怨,而是建議申屠嘉廣開言路,廣泛交往,以此建立起和諧的臣屬關係。

漢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第2張

五、折辱趙談,維護和諧的內廷與外朝關係

趙談(司馬遷爲避父諱寫作趙同)仗着文帝的寵信,經常在文帝面前造謠中傷袁盎,袁盎憂愁不已。一天,文帝坐車出行,趙同在車上服侍。袁盎便跪在馬車前,向文帝進言說:“皇上,我聽說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輿上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啊,可是陛下現在怎麼和一個太監坐在一起呢?”文帝聞言大笑,就立即讓趙同下了車。

袁盎在文帝面前折辱趙談,是有意將他和趙談之間的矛盾公開化,明白地讓文帝知道,他們之間有私怨,趙談打小報告是利用皇帝近侍的身份在泄私憤,從而減輕小報告的可信度和殺傷力。

如果我們把袁盎折辱趙談與申屠嘉斥責鄧通相比較,他們的相同之處,都是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制止近臣的譖越。不同之處是,鄧通並沒有得罪申屠嘉,申屠嘉斥責他不是出入個人恩怨,是爲了維護封建綱常,樹立朝廷威嚴,打擊佞幸待從的囂張氣焰。而袁盎要溫和得多,他折辱趙談首先是爲了自保,其次就是讓文帝不要輕信佞幸謠言,希望內廷待從與朝廷大臣和諧相處。

六、廣結善緣,維護和諧的人際關係。

袁盎善於看人之長、護人之短,以廣闊的胸襟廣結善緣。他任隴西都尉時,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爲死。他以病告老還鄉後,和遊俠劇孟相善。有人勸他不要和劇孟交往,因爲劇孟是個賭徒。袁盎不以爲然,因爲他看到了劇孟的過人之處。劇孟母死,前來送葬的車輛有千餘乘,說明他人際交往廣泛,而且他特別看重交情,當你有急事求救的時候,不找理由推脫的,只有季心和劇孟。

袁盎也有容人之量,能寬容別人的小是小非。他任吳相時,身邊有一個從史和侍女私通,袁盎得知後,裝作不知道,對待他和原先一個樣。有人告訴從史說,袁大人已經知道此事。從吏聽了很害怕,就偷偷逃走。袁盎驅車追上他,並把侍女賜給了他,讓他繼續當從史。

後來吳國聯合其它幾個諸侯王國發動叛亂,袁盎被派遣出使吳國。吳王知道袁盎的才能,打算任命他爲將領。袁盎自然不願參與叛亂,吳王便派一名都尉帶領五百人把他圍困在軍中,想殺死他。 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就是那個從史。他爲了解救袁盎,變賣隨身財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趁着夜色,割開營帳,救出了袁盎。他的寬宏大量,讓自己絕處逢生,化險爲夷。

漢初名臣袁盎,他一生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第3張

然而,袁盎最終還是死於非命。在竇太后的極力主張之下,景帝欲立樑王劉武爲儲君,袁盎得知消息後,就進言勸諫,堅決制止。樑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殺。第一個刺客瞭解了袁盎的爲人,不忍殺害,但隨後而來的樑國刺客還是用利劍刺穿了他的胸膛。

袁盎有較濃厚的儒家思想,他強調等級名分,要求人們都按“禮”的規定行事,不能有僭越行爲。他勸諫文帝維持帝王的威嚴、引卻慎夫人的坐席、阻止宦官和文帝同車而乘等都是禮治思想的體現。他和陸賈、賈誼等人一起奠定了漢初的儒家治國理念,成爲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