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爲什麼不敢向朱元璋發起造反?

朱棣爲什麼不敢向朱元璋發起造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真把李世民和朱棣放在一起問這個問題,那麼尷尬的只會是朱棣。

爲啥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因爲他沒那個能耐啊!

都說太祖(高祖)打江山,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最不符合這個說法的,就正是大唐朝。

整一個大唐的建立,都是李世民“加班熬夜”趕出來的,而某一天坐在辦公室裏喝茶的“老闆”李淵拍着李建成的肩膀告訴李世民:

“你好好加班努力,爭取讓你大哥接手更值錢的大唐”。

這誰能忍?所以李世民“磨刀霍霍”指向李淵、李建成,大唐初的“玄武門之門”,就是典型的“壓榨過度”導致的父子反目,手足相殘,但戲劇性的是,最強的一方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而是秦王李世民。

再說回大明朝和朱棣,那麼李世民這個例子,在他這裏就不管用了。

大明的的確確是太祖打江山,朱元璋很有野心,再次建立了“家天下”的模式管理江山。他堅信親情能夠斷金,啥兄弟篡位,親人同室操戈,這在幼年見過親哥餓死的朱元璋心裏是不存在的,老朱覺得:

“咱老朱家的人,就是團結”。

但朱標在的時候,的確如此,可朱標也扛不住朱元璋日以繼夜的“培養”啊,朱元璋把太子直接往皇帝的方式安排工作。

朱標每天除了和老爸朱元璋吵架,還要調和各兄弟之間的關係。

爲什麼最有實力的朱樉、朱棡、朱棣對大哥朱標這麼服氣,因爲朱標真的是有能力,德才兼備,犯了事,大哥會幫忙求情,這樣的太子和兄長,簡直難得了。

朱棣爲什麼不敢向朱元璋發起造反?

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回來南京後就因病去世了。

他的去世,給大明造就了許多變數,例如朱元璋開始忌憚藍玉,卻持續青睞嫡孫,不立兒子,直接立皇太孫,又例如朱樉、朱棡都對“儲君”表現出慾望,而在洪武末年,朱元璋最強的這兩個兒子先後去世。

按理來說,朱棣有必要造反嗎?

那就壓根沒有造反的理由,朱棣出生於1360年,這一年距離大明建立還有八年,他正式“出道”是在洪武十三年,也就是他21歲這一年。

這就意味着,大明的江山打下來,和朱棣是沒有什麼直接聯繫的。

朱元璋拜天立明的時候,朱棣還只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他一沒有戰功,二沒有班底,在開國功臣的這一個資源上,朱棣近乎於無。

所以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朱棣沒有必要造反,也不可能造反。

再橫向對比李世民,看看二者有何不同。

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一系列推動下,李淵“被迫”起兵,這也是歷史上的“晉陽起兵”,要注意,李淵是“被迫”的,就連反隋這件事情,都是當時年僅十八歲的李世民組織起來的。

晉陽起兵之後,便是“李淵攻取長安”之戰,在所有的過程中,李世民簡直可以說是“手把手教學”,李淵直接從一個“膽慫”的唐國公成爲了皇帝。

比如在“霍邑之戰”中,李淵看到下了大雨就想撤軍,還是給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淚拉了回來,這是大唐的命運轉折點。

進入了長安後,李淵立即稱帝,封李世民爲秦王,尚書令、雍州牧,這個地位可是巨高無比了,但問題是,即便如此,李淵也沒有想着立李世民爲太子,在他心中,李建成就是要當太子的,李世民卻不是。

即便如此,在一開始,李世民也沒有說要造反,大唐的建立並不是順遂的。

在最初,薛家的“西秦”勢力,劉武周依靠着突厥的北方勢力,還有在河北河南的竇建德、王世充勢力,都對大唐虎視眈眈,因爲李淵所佔據的是長安,有着最高的正統性,這一個隱患,將成爲他們的“催命索”。

而更好笑的是,整一個大唐,幾乎沒有人打得過這三方勢力,李元吉和李建成屢次被擊敗,李淵的心腹裴寂也被劉武周差點弄死,更遑論強大的“王、竇”勢力。

李淵對此怎麼辦?

他想到了他強大的二兒子,天才打手:李世民。

李淵在此時作了一個死,他承諾給等到一切都搞定了,讓李世民做太子。

看到這種操作,若是熟悉大明的就會知道,朱棣“靖難之役”,就是這麼騙朱高煦的,後來朱高煦大喊出:“我怎麼就比不上李世民了”(何不類秦王乎!),就是來源於這個典故。

朱棣爲什麼不敢向朱元璋發起造反? 第2張

然後李世民打了雞血,他先後擊敗了大唐沒有人能搞定的西秦、劉武周、劉黑闥、王世充、竇建德,堪稱是“千年戰神”,在過程中,李世民收穫了李靖、李勣、尉遲敬德等人的信任,也培養了這些人才。

李世民當時的“總部”叫做天策府,毫不誇張地講,經過李世民的引導和分配,天策府已經成爲了超越大唐朝廷班子的一個強大團隊,文以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爲首,武則是數不勝數,後期個個都是“滅國”級別的將領。

然而面對這樣的現狀,李淵、李建成做的是什麼?

李淵說:這老二也太強了,我很是擔心你的太子之位啊。

李建成說:懂了,我馬上和元吉去把世民給弄死!

李淵和長子李建成的極端做法,是激起李世民奪權的根本原因。

本來李淵在建立大唐後,分配就十分不平均,建了大功的李靖、李勣等人只拿到一點點賞賜,而李淵的老朋友們,關隴貴族們卻是拿大頭。

天策府衆人:加班是我們的,工資是他們的,我們不幹了!

在經歷了李建成“毒酒”事件之後,長孫無忌等人憤怒了,他們要求李世民立即給出一個態度,要不就奮起反擊,要不就坐着等死,如果李世民坐着等死,那麼長孫無忌等人就要離他而去了。

於是這便有了玄武門之變,整一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輕而易舉斬殺太子,逼迫李淵禪讓,李世民靠的是什麼?是陰謀嗎?是心術嗎?

不是的,靠的就是李淵自己作死,又菜又要玩。

李建成也好,李淵也好,他們的班底根本不可能和李世民抗衡,李世民能夠成功,本就是必然,而這個強大的班底,直接締造了古代封建史上的官民,史稱“貞觀之治”。

所以拿着李世民和朱棣來做比較,二人的“造反”動機根本不同,能力不同,所處的環境更不同。

朱棣沒有必要造朱元璋的反,朱元璋沒有欠他的,朱棣造的是他侄子建文的反,因爲建文要對叔叔們趕盡殺絕,朱棣只好奮起反擊。朱棣能贏,根源就是在於朱元璋對一衆開國元勳的“枷鎖”,殺的殺,限制的限制,導致建文無人可用,後來用上李景隆,就是無奈之舉。

於是朱棣一系列的操作,把南京的軍隊紛紛擊敗,特別是建文特別相信的李景隆,最後還背叛了建文帝,樂呵呵地打開了南京的大門,迎接朱棣進京。

而且朱棣起兵,佔了一定的“便宜”,那就是天下藩王幾乎沒人幫助建文。

朱元璋的藩王制度,就是想着家裏人能夠進京勤王,誰知道他所想象的“團結”,就給建文帝一手給打破了,而天下大軍如同虛設,建文帝無奈“自焚”,最終生死成謎。

作爲開國皇帝之子,朱棣和李世民終究存在着很大差距,李世民幾乎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帝子”,皇帝乾的活他全都做完了,而朱棣或許也有着強大的能力,但是時不待人,等到大明建立,他都還沒有長大,最終只有趁着朱允炆還年輕的這個機會,一舉拿下了天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