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祿山之死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話說安祿山剛剛以皇帝身份自稱的時候,在短暫的臣子參拜下,就因爲自身瘡痛發作,匆匆的返回自己的營帳中。

這是安祿山最後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當中。

這天晚上,安祿山正在睡覺的時候,忽然有一夥人闖了進來。爲首的正是他的次子安慶緒,以及大臣嚴莊。此後,安慶緒站在門外把門,禁絕所有人進入。而大臣嚴莊則帶着安祿山的貼身宦官李豬兒,進入營帳,揮刀砍死了安祿山。

安祿山被殺後,幾人在安祿山的牀底下,挖了一個大坑,然後將安祿山的屍首扔了進去。第二天,嚴莊假傳命令,說安祿山已經傳位給安慶緒,安慶緒就此登基。而在安慶緒登基之後,安慶緒也沒有給安祿山舉辦什麼葬禮,就這樣讓安祿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唐朝由盛轉衰的掘墓人,最後竟然以這種方式,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那麼,安祿山爲何會死在自己親生兒子的手裏?又爲何會死得如此不明不白呢?

要想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安史之亂爆發前說起。

安祿山原是胡人,早年曾是邊境市場上的一個牙郎,靠着給不同民族的商人做翻譯,從中提取利潤生活。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唐軍。此後,安祿山憑着左右逢源的性格,在軍中逐漸攀升,官位開始越來越高。後來安祿山更是靠着巴結宰相李林甫,以及宮中的貴妃楊玉環,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就此平步青雲,當上了邊軍高官,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

雖然身居高位,但安祿山的野心卻並沒有因此止步。因爲當時唐朝比較特殊,所有精銳軍隊幾乎都集中在十個邊境軍鎮當中,國內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而安祿山麾下的三個軍鎮,又恰好集結了十大軍鎮當中的半數精銳。如此一來,手握重兵的安祿山,便生出了反叛的心思。

公元755年,安祿山自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

因爲內部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所以安祿山起兵之後,一路長驅直入,很快就打下了很多地盤,兵鋒直指洛陽。安祿山麾下,除了三大軍鎮的精銳邊軍之外,還有很多邊境民族的軍隊,總數超過十五萬人。而當時的唐朝內部,則根本沒有任何軍隊能夠與之匹敵。

十一月,安祿山正式起兵;十二月底,便攻下了洛陽。進入洛陽後,安祿山正式稱帝,國號大燕,定都洛陽。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第2張

此後,唐朝這邊終於開始逐漸發力,開始積極應對安祿山的叛亂。因爲安祿山的叛亂,發生得太過突然,所以唐朝這邊,之前基本沒有任何準備,所以纔會讓安祿山長驅直入,最後攻佔了洛陽。但等到唐朝反應過來之後,情況開始出現了變化。唐玄宗開始從邊境其他軍鎮調集精銳,對抗安祿山的叛軍。老將哥舒翰統領河西、隴右兩大軍鎮的精銳邊軍,死守潼關;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率領朔方軍從山西方向進攻,直插叛軍腹地,讓叛軍首尾不能兼顧。

剛剛登基的安祿山,在唐朝幾路大軍的圍攻之下,開始連戰連敗。原本佔據上風的叛軍,終於開始逐漸落了下風。

如果就這麼打下去的話,安史之亂最多也就只能亂個一兩年,之後就會被唐朝徹底剿滅了,更不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幾個月之後,安祿山依然沒能攻下潼關,身後則被李光弼、郭子儀攔腰斬斷,徹底失去了和范陽方向的聯繫。當時的朔方軍,已經開始準備進攻范陽。一旦拿下范陽,安祿山失去了根基,自然也就再沒了任何希望,肯定會被迅速剿滅。

但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在長安的唐玄宗,眼見前方戰事越來越有利於唐軍,但哥舒翰統領大軍,卻始終固守潼關,從不出戰,便開始懷疑哥舒翰也有了謀反的心思。於是,唐玄宗強令哥舒翰,必須走出潼關,和叛軍進行主力決戰。在這種情況下,哥舒翰只能率領唐軍,走出了潼關,和安祿山正面對決。

而當唐軍走出潼關之後,安祿山頓時大喜過望,迅速率領主力迎戰。最終,哥舒翰中了埋伏,整整二十萬唐軍,最後只剩下了不到八千人。而當哥舒翰好不容易率領八千殘餘唐軍,逃回潼關之後,麾下將領又發動了兵變,挾持哥舒翰投降了安祿山。

就這樣,安祿山終於打下了潼關。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第3張

打下了潼關之後,安祿山率領的叛軍,便可長驅直入,直接進攻關中,一路攻向長安。因爲哥舒翰的戰敗,導致長安這邊已經沒有了任何守軍可以依仗。所以,得知潼關被破之後,唐玄宗連忙逃往蜀地。期間路過馬嵬驛時,麾下禁軍發動了兵變,唐玄宗被徹底架空,太子李亨則返回靈武,繼續指揮軍隊與安祿山叛軍戰鬥。

不過,唐玄宗的主動退讓,對於安祿山而言,卻是一個好消息。同年六月,安祿山率兵攻入長安。安史之亂,終於演變成了一場席捲整個唐朝的叛亂。

攻下長安的安祿山,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峯。但同時,這也是安史叛軍由盛轉衰的開始。

太子李亨到達靈武之後,在朔方軍的推舉下正式登基,遙尊唐玄宗爲太上皇。此後,李亨開始依託朔方軍,對安祿山叛軍展開反攻。在朔方軍的反攻下,叛軍繼續擴張的腳步被遏制住,雙方開始陷入新的對峙狀態。

對峙的時間越長,對叛軍就越不利。

此時的叛軍,雖然已經掌握了洛陽和長安這樣的重鎮,拿下了大半個北方。但是,安祿山本人的治國才能極爲有限,麾下叛軍根本沒幾個懂治國的人才。發動叛亂,攻城掠地或許他們可以做到。但要想很好地統治一片區域,形成有效的統治,這對他們來講就很難。

而且最關鍵的是,安祿山本人性格乖張暴虐,實在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安祿山本人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一直有嚴重的瘡痛。拿下洛陽之後,更是對身邊的人非打即罵。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第4張

比如安祿山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嚴莊,就深受安祿山的打罵。嚴莊是安祿山身邊最中央的謀臣,從安祿山剛剛擔任范陽節度使的時候,就開始跟着安祿山。後來安祿山能夠平步青雲,最後發動叛亂,一路攻下洛陽,這期間嚴莊都出了不少的力,幫助安祿山制定了許多策略。

但就是對這樣一個人,安祿山卻絲毫沒有任何尊重,動輒鞭棍抽打。對於一個渴望建功立業,同時得到尊重的文人謀臣來說,這顯然是最大的侮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嚴莊開始逐漸產生了要殺安祿山的心思。

再比如安祿山的貼身宦官,李豬兒。李豬兒10歲便開始侍奉安祿山,做了安祿山的親兵。後來被安祿山閹割,成了自己的貼身宦官。對此,李豬兒始終逆來順受,一直盡心侍奉安祿山。但就是對這樣一個人,安祿山依然沒有任何尊重,動輒打罵,根本不拿李豬兒當人看。尤其是當安祿山雙目失明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對身邊的人更加惡劣。於是,李豬兒也開始對安祿山生出了殺心。

相比之下,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情況則更加微妙。

安慶緒是安祿山的次子,一直很受安祿山的寵愛。不過,安祿山起兵之後,其長子安慶宗當時正身在長安,最後被唐玄宗所殺。安慶宗死後,安慶緒作爲次子,就成了安祿山的大兒子。而在安祿山登基之後,按照古代的繼承製度,安慶緒就應該被立爲太子。

但是,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安祿山卻開始推諉,並不願意馬上立安慶緒爲太子。安慶緒知道,這是因爲當時安祿山正寵幸一個姓段的妃子,後來封段妃爲皇后。段妃也有一個兒子,名叫安慶恩,也在圖謀太子之位。

安慶緒知道,如果自己繼續等待下去,太子之位,將會離自己越來越遠。

既然這樣,就只能下死手了。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第5張

於是,安思緒和嚴莊聯合起來,找到了安祿山的近侍李豬兒,趁着安祿山休息的時候,進入營帳弒殺了安祿山。因爲安祿山是被他們密謀殺死,所以他們根本不敢對外宣揚,只能對外宣稱安祿山已經傳位給安思緒,自己做太上皇享福去了。

安祿山的死,對於安史之亂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安祿山死後,即位的安思緒能力有限。不但無法擴張實力,反倒在唐軍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一年多以後,安思緒被麾下將領史思明殺害,史思明繼續領導叛軍作戰。兩年之後,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義殺害。史朝義有帶領叛軍征戰了兩年,最後終於兵敗被殺。

至此,著名的安史之亂,才終於被徹底平定。

安史之亂不久安祿山稱帝 安祿山最後爲什麼會死在兒子手裏 第6張

從安祿山身死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安祿山之所以會死,其實都是自己作出來的!安祿山的死,完全歸咎於其自身無德,對身邊的人態度惡劣,所以纔會引來最後的滅亡。如果安祿山真的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可以善待周圍的人,讓更多有能力的人爲他所用的話。那麼在長安和洛陽都被他掌控的情況下,說不定最後還真能改朝換代,徹底滅掉唐朝。

安祿山的死,純粹是因爲其本人私德太差,不會團結羣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