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爲了紀念那些戰死將領,朱元璋決定在雞籠山上建一座功臣廟。

但由於諸將功勞大小不一,朱元璋把所有的將領(包括陣亡的和健在的)搞了個排序,用朱元璋的話說“死者像祀,生者虛位”。

意思是,那些陣亡的將領,就給他們立個石像,每年祭祀,那些還健在的將領,就留個空位給他,百年之後再入廟。

不過,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許多名將因犯罪被除名,到了洪武晚年,功臣廟中僅剩21位開國名將,排名在前7位的分別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

注意,這7位大功臣,前六位都活到了明朝開國之後,而且死後都被封王,例如徐達死後被追封爲中山王。只有胡大海最爲特殊,他不僅死於明朝建立之前,而且只是公爵(越國公)。但是,朱元璋把胡大海放在“六王”的身後,就足以證明胡大海的貢獻。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元朝初年,胡大海是個傳奇人物,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被後世軍事家頻繁引用:

“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燬廬舍。”

這段話出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三》,意思是:“我胡大海沒讀過書,乃一介武夫,但我知道三件事:不亂殺人、不搶掠婦女、不燒房舍。”

從這句話,我們就能看出胡大海的出身、性格以及軍事思想。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元末傳奇名將胡大海,希望通過史料的具體呈現,爲大家講述一段崢嶸史。

一、虹縣鐵漢歸,太祖一語合

《明史·胡大海傳》記載: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長身、鐵面。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縣人。他是農民出身,人高馬大,面龐黝黑,是一個令人過目難忘的鐵血漢子。

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佔領滁州後,儼然成了江淮之間一大反元勢力。在滁州,朱元璋先後迎來了馮國用、馮勝、李善長等人。回顧歷史我們發現,朱元璋身邊的得力大將,除了徐達、湯和等老鄉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在佔領滁州前後而來的,包括後來的鄧愈、常遇春、廖永忠等人。但是,胡大海投奔朱元璋的時間,可比鄧愈和常遇春要早。《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虹縣胡大海來歸。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太祖一見語合,用爲前鋒。

胡大海來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和他“一見語合”,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第2張

在《明史》的記載中,和朱元璋“一見語合”之人,只有兩個,一人是胡大海,另一個是朱元璋最信賴的將領徐達。《明史·徐達傳》曾言:“(徐)達時年二十二,往從之,一見語合。”

而事實證明,胡大海加盟朱元璋後,朱元璋幾乎把他和徐達同列。渡江之後,胡大海被授予“右翼統軍元帥”,而當時的“左翼統軍元帥”正是徐達。

筆者拿胡大海和徐達做對比,只是想和大家說明,胡大海投奔以來,朱元璋非常看中他。若不是他死得早,明朝“開國六公”,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那麼,胡大海的戰力到底如何呢?舉幾個例子:

第一,朱元璋在滁州駐紮,糧草不足,打算向南攻打和州(和縣),胡大海剛加盟,想證明自己,便“願爲前鋒”。胡大海選了3000勇士,化裝成元朝將士的模樣,讓朱元璋帶領一萬大軍遙遙地跟在後面。胡大海假裝是從廬州(合肥)過來犒賞將士們的元兵,騙守城將士開了城門後,立即奪下城門,放火爲號,朱元璋一舉拿下和州城。

第二,奪下和州之後,廖永安等人帶着巢湖水軍前來投奔,朱元璋如虎添翼,決定渡江。渡江戰役,必然以廖永安等水軍將領爲先,但胡大海和常遇春二人緊跟其後,二人的勢頭根本不輸給那幫水軍將領。渡江之後,朱元璋升他爲右翼統軍元帥,並且讓胡大海“宿衛帳下”,意思是,讓胡大海保護朱元璋的安全。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胡大海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深得朱元璋信任。在朱元璋創業之初,他對胡大海頗爲倚重。

二、馬下皆敗將,胸中有丘壑

朱元璋渡江之後,緊接着便是集中全部力量攻陷集慶(南京),然後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徐達、湯和等人攻打鎮江、句容、溧水,力求向東發展;第二路由常遇春、馮國用帶領,攻打安慶和池州,向東擴張。第三路派鄧愈、胡大海二人攻打皖南,力求向南擴充地盤。鄧愈和胡大海都是勇將,二人密切配合,史載“拔徽州,略定其境內”。《明史·胡大海傳》記載:

元將楊完者,以十萬衆來攻,大海戰城下,大破走之。

元軍聽聞徽州淪陷,派大將楊完者率領10萬大軍前來,打算重新奪回徽州。胡大海讓鄧愈守在城內,他親自帶兵迎敵,結果在城門口把楊完者打得落荒而逃。

另外需要補充一下,楊完者是元朝末年著名的“苗將”,他驍勇異常,張士誠在他面前吃了很多虧。但是,楊完者在胡大海面前,還是有些相形見絀。

在攻下徽州之後,朱元璋命胡大海和鄧愈攻打浙江,在建德之戰中,胡大海再一次打敗楊完者,並且俘虜了楊完者三萬兵馬。

胡大海和鄧愈從皖南一路攻到浙江,連下淳安、建德、婺州、諸暨,再攻打紹興,爲朱元璋在南方的局面瞬間打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面對元朝大軍,還是張士誠的義軍,胡大海都沒吃過虧。而且,在戰鬥過程中,只能用一個字來評價胡大海,那就是:勇!

例如,在諸暨之戰中,胡大海連續戰鬥三個晝夜沒有休息,以三千人俘虜了元朝四千人。後來,張士誠也看中了諸暨,他派大將呂珍帶五萬兵馬攻打諸暨。

呂珍是張士誠麾下“三大猛將”之一(另外兩個是張士德和李伯升),有勇有謀。呂珍本打算效仿“水淹七軍”,引堰水灌城,不料,計策被胡大海提前識破,胡大海連夜出城,奪下堰口,從反方向放水淹了呂珍的營地。史載“大海奪堰,反灌珍營”,呂珍狼狽不堪,連忙派人和胡大海通好,折箭發誓,再不爲敵,胡大海慷慨應允,放呂珍一馬。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第3張

我看過一些人評價胡大海,說他是“元末李逵”,筆者認爲,如果說胡大海是“李逵”,那就大謬了。胡大海雖然目不識丁,面黑如鐵,但他絕對不是莽漢。舉兩個例子說明:

第一個例子,就是胡大海打敗呂珍,呂珍求和之後,胡大海麾下的郎中王愷對胡大海說:“呂珍這個人太狡猾,他求和不可信,我們應該趁機消滅他!”胡大海說了一句非常豪邁的話:

“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縱而擊之,不武。”

胡大海的意思是說,我既然答應他的求和,如果違背諾言,就是“不信”。如果主動攻擊他,就是“不武”。於是,胡大海下令,不允許將領私自進攻。此舉之後,將士們對胡大海更加佩服。

第二個例子,就是胡大海向朱元璋舉薦了劉伯溫等四人。胡大海雖然目不識丁,但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他奪取浙東之後,立即向朱元璋推薦了四位浙東名士,他們分別是:劉基(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

《明史》雲:

好士,所至輒訪求豪雋。劉基、宋濂、葉琛、章溢之見聘也,大海實薦之。

除了上述4人外,胡大海還給朱元璋推薦了另一個關鍵人物,此人就是朱升。胡大海攻打婺州的時候,朱升前來拜見,胡大海得知朱升有大才,便將朱升推薦給朱元璋。後來朱升給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幫朱元璋成功立足金陵。

也就是說,劉伯溫、朱升這兩個在朱元璋奪取天下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文臣,都是胡大海推薦而來的。所以說,胡大海對朱元璋的作用之大,難以想象。

綜上所述,胡大海雖然長得五大三粗,打仗也夠猛,但是,他胸中自有丘壑。

三、子死父不怪,將亡帝嘆息

1357年,胡大海從諸暨出發,以迅雷之勢攻打處州,處州守將石抹宜孫和胡大海交手後,一觸即潰,隨後,處州七邑皆歸朱元璋所有。

至此,鄧愈轉戰江西,胡大海憑藉一己之力幫朱元璋守住徽州、衢州、建德、諸暨(諸全)、婺州、處州六府,後來又佔領信州(江西上饒),這片土地不僅爲朱元璋提供了大量的賦稅,還爲此後包圍張士誠、攻打方國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地盤面積來說,胡大海在這一時期幫朱元璋開闢的疆土,並不遜於徐達。

但是,接下來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朱元璋殺了胡大海的兒子。

這件事發生在1358年,正是朱元璋整肅軍紀的時候。當時,李善長分析元末以來,各大義軍紛紛失敗的原因,就是軍紀渙散,不得民心。因此,李善長建議朱元璋“立法度”。朱元璋深以爲然,於是開展大範圍的整風,不僅規定不準燒殺搶掠,更不允許在軍中喝酒打架。

《明史·胡大海傳》記載: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第4張

初,太祖克婺州,禁釀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時大海方徵越,都事王愷請勿誅,以安大海心。

當時,胡大海正在征討紹興,留長子胡三舍留守婺州,胡三舍竟然公然釀酒並售賣給將士們。朱元璋知道後,大怒不已,派人將胡三舍抓到南京,要按照軍法誅殺胡三舍。衆人力勸朱元璋不可如此,因爲一旦胡三舍被殺,必然會激怒胡大海,胡大海說不定會造反。

但朱元璋不這麼認爲,他鐵了心要整飭軍紀,如果赦免了胡三舍,接下來怎能服衆?《明史》雲:

太祖曰:“寧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

面對大家的勸阻,朱元璋說:“我寧願胡大海背叛我,也不能讓軍令無法推行!”於是,親手殺了胡三舍,並且命人將胡三舍厚葬。

我們站在歷史的長河裏往回看,朱元璋殺掉胡三舍,對將士們的震懾非常大,朱元璋整肅軍紀,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收到奇效。

也就是說,胡三舍撞在朱元璋的槍口上,朱元璋正好拿他立威。

事實證明,胡大海是個爺們,他得知兒子被朱元璋所殺後,並沒有背叛朱元璋,反而更加嚴明軍紀。

胡大海以軍紀嚴明著稱,他曾給朱元璋表態:“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燬廬舍。”這句話的意思,本文開頭已經解釋過,因此,他自然理解軍紀對朱元璋的重要性。所以,胡大海並沒有怨懟朱元璋。

胡大海有兩個兒子,長子胡三舍、次子胡關住。長子死後,胡大海把次子帶在身邊,嚴加管教。只不過,胡大海沒想到,他和次子會同時遇難。

當初,胡大海攻打建德,元軍潰逃,接下來,胡大海收復桐廬,桐廬有三位將領主動投降,他們三人分別叫蔣英、劉震、李福。胡大海見他們三個非常驍勇,便留在了身邊。不料,幾年後,他們三人竟然發動了處州兵變,殺死了胡大海。

《明史·胡大海傳》記載了胡大海之死的細節:

至是,三人者謀作亂,晨入分省署,請大海觀弩於八詠樓。大海出,英遣其黨跪馬前,詐訴英過。大海未及答,反顧英。英出袖中槌擊大海,中腦仆地。並其子關住、郎中王愷皆遇害。

1362年,胡大海視察金華。蔣英派人請胡大海到樓上觀弩。胡大海剛到樓下,蔣英的同黨便跪在他面前告蔣英的狀,此人吸引了胡大海的注意。等胡大海回頭看蔣英時,一切已經來不及。只見蔣英拿着槌子直接攻擊胡大海的腦袋,胡大海雖然勇猛,但根本沒有防備,當場就倒在地上。隨後,蔣英一聲令下,大家上前把胡大海的兒子胡關住等人全部殺死,奪下金華。

事實證明,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叛變,因爲幾乎在金華叛變的同時,不遠處的處州也發生兵亂,胡大海的副將耿再成同時被殺。

明朝功臣胡大海對明朝有何貢獻?朱元璋爲何要處死他的兒子? 第5張

胡大海之死,對朱元璋的打擊很大,朱元璋差點失去了大片地盤,好在李文忠及時趕到,一邊打壓叛軍,一邊安撫舊將,這才平定了事端。

胡大海和胡關住之死,宣告胡大海徹底絕嗣。朱元璋悲痛不已,李文忠活捉蔣英之後,朱元璋下令誅殺蔣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四、越國公永佇,功臣廟第七

《明史》雲:

大海善用兵……遠近爭附。及死,聞者無不流涕。

意思是說,胡大海善於用兵,而且不喜殺伐,他揮兵所到之處,遠近將領都紛紛投降。大家聽聞他遇難,無不痛哭流涕。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胡大海打仗勇猛,胸襟開闊,又深得民心,他爲朱元璋打了7年天下,是朱元璋之幸。

若胡大海沒有死於這場意外,以他的資歷和能力,在接下來朱元璋誅滅陳友諒、討伐張士誠以及北伐元朝的大事件上,他必能再創輝煌。待到明朝開國,胡大海之功,位列開國六公,也無可置疑。只可惜,這場意外後,元末再無胡大海。

胡大海只有一個義子,名叫胡德濟。在跟隨徐達北伐的過程中曾犯下大錯,徐達本該殺他,但考慮到他是胡大海唯一的親人,於是派人將胡德濟送到南京,聽候朱元璋發落。朱元璋最後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饒了胡德濟一命。

朱元璋稱帝后,回憶往昔,最懷念陣亡將領有4人,分別是胡大海、馮國用、廖永安和丁德興。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一次性封了6公28侯。所謂的“六公”,即:徐達、常茂、李善長、李文忠、馮勝、鄧愈。其實,嚴格意義上說,明朝開國並非“六公”,而是“十公”,因爲朱元璋在封賞六公之前,已經追封胡大海爲越國公、丁德興爲濟國公,廖永安爲楚國公、馮國用封郢國公,並且將他們四人配享太廟。這四位被追封的公爵中,胡大海名列第一。

後來,朱元璋建立功臣廟,胡大海又是第一批入祀其中的。胡大海最初就名列功臣廟第7位,僅次於“六公”。只是,在洪武年間,李善長和馮勝先後被誅殺,而湯和、沐英二人因爲死後被追封爲王爵,所以躋身於胡大海之前,胡大海仍名列第7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