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邦和蕭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劉邦早年時期貪財好色,蕭何明明比劉邦還要混得好,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蕭何心裏又是怎麼想的?

劉邦在還是泗水亭長的之後,確實是既貪財又好色。每次出公差之前,都會堵着蕭何的大門要差旅費;每次出去喝酒,基本都不會給酒錢;對於自己的相好曹氏,他霸佔了好幾年,連兒子都有了,卻就是不捨得給個名分;發達之後,對年輕貌美的戚夫人更是寵愛得不得了,甚至要爲了她廢立太子……劉邦的毛病還不止這些,他還是個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因爲不置產業沒少挨父親的罵;他還薄於父子之情,在逃跑時將親生骨肉一腳踹下車!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毛病多多的人,卻得到了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傾心相助。那麼,他一定是另有過人之處。具體說來,其實是因爲劉邦身上有三個很大的優點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第一:悟性高

悟性高,是張良對劉邦的第一印象。當年兩人初次相遇時,張良對劉邦大談太公兵法,劉邦不但細聽,還能舉一反三,和張良很聊得來。而這些話,張良和別人也說過,但是別人“皆不省”。所以張良立刻就來了一句“沛公殆天授。”,認定劉邦不是一般人。

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劉邦的悟性確實好,只要謀士說了開頭,劉邦就能把結尾都妥善地處理好:進入關中之後,劉邦本想留宿秦王宮,被張良幾句“偉光正”的話一勸,就打消了年頭,還軍霸上;鴻門宴之前,張良引薦項伯與劉邦相見,劉邦不僅“兄事之”,還“約爲婚姻”;入漢中後,因爲蕭何的舉薦,就讓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當了大將軍;滎陽之戰時,劉邦本想封六國舊貴族爲王,結果聽了張良幾句勸,也立刻改變了主意;韓信想要當“假齊王”時,劉邦本要大罵,卻被張良和陳平一人一隻腳給踩醒了,加封韓信爲齊王……。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第2張

若論個人的才能,劉邦比項羽差了好遠。可是,他卻能聽勸、而且善於採納正確意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天生的悟性。一個人能力不夠不可怕,只要瞭解如何利用別人來成就自己,他就可以成爲衆多才能之士的駕馭者。正如韓信對劉邦的評語:“善將將。”

第二:貪財不戀財

劉邦確實很貪財。剛進秦王宮時,就被堆積如山的珍寶晃得暈頭轉向。可是,他卻不是守財奴,該分割利益時一點兒也不會猶豫。

項羽分封諸王時,本來劉邦的封地僅僅是巴蜀一地,沒有漢中。而沒有漢中,就沒有進軍關中的通道,劉邦就被徹底封死在巴蜀了。此時,劉邦給了項伯“金百溢,珠二斗”,這在當時是着實不小的一筆錢。項伯自然爲劉邦說話,給他要來了漢中之地,爲日後劉邦的翻盤打下了基礎;彭城之戰後,劉邦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後他對張良說:“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連大片的關東之地都不要了,只求一個幫手;立國之後,功臣們因爲沒有封賞而議論紛紛,劉邦立刻聽了張良的話,以自己的仇敵雍齒開始,搞起了一個分封的高潮,幾乎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份自己的土地。而反觀項羽,則是在分封時格外心疼,哪怕把印磨平了也不捨得給人。所以,大臣跟着劉邦是有奔頭的,不會白忙活一場。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第3張

第三:不胡亂殺人

從《史記.高祖本紀》和其他的史料來看,實際上劉邦並不是一個好殺人的君主。雖然他後來殺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但是那主要是因爲這些人威脅到了劉邦的統治,那自然不得不殺。但是,劉邦卻不會因爲個人的好惡來殺人,哪怕是這個人罵了他、想殺他或者跟他有仇,他都會網開一面,甚至重用。

罵他的人是周昌。一次,劉邦摟着戚夫人會見周昌,周昌扭頭就走。劉邦反倒不依不饒地騎在周昌身上,問自己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說劉邦是“桀紂之君”,這要是在別的王朝,周昌這就是犯了“誹謗君王”的大罪,人頭必定搬家。可是劉邦卻是哈哈一笑,沒有怪罪周昌,反倒加以重用。

要殺劉邦的貫高。貫高是趙王張敖的臣子,因爲氣不過自己主公被劉邦辱罵,竟然陰謀行刺。結果事情敗露,貫高下獄之後,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竭力保全趙王。劉邦感慨於貫高的忠義,便赦免了他。要了解貫高犯下的可是刺王殺駕的大罪,就這麼輕描淡寫地被赦免,足見劉邦的大度。

劉邦的仇人是雍齒。雍齒本來是劉邦的鐵哥們兒,劉邦起兵後,他卻佔據根據地豐邑,給了劉邦背後一刀。劉邦爲了重新收復豐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連自己都被迫投靠了項梁。後來隨着楚漢戰爭的落幕,雍齒投降了劉邦。可是劉邦也沒有殺他,反倒是爲了安衆將士之心,第一個封雍齒爲侯,還給了2500戶的食邑。

劉邦早年時期比蕭何混的還差 蕭何爲什麼還要追隨劉邦 第4張

劉邦不胡亂殺人的特點,從上面這三個人身上看得非常清楚。而反觀項羽,則是在軍前經常支着一口大鍋,看誰不順眼就“烹之”。所以臣子在劉邦手下,比在項羽那裏安全得多。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劉邦既可以通過悟性來駕馭臣子,又能保證臣子的經濟利益和生命安全,追隨他的人自然就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