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早年劉邦犯事,蕭何爲何要袒護他呢?

早年劉邦犯事,蕭何爲何要袒護他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變法本質就是法家的變法,所以秦法非常的嚴明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是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關於蕭何的描述:“高祖爲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爲亭長,常左右之”。

大意就是說在高祖劉邦貧寒的時候,蕭何經常用自己的職權保護劉邦,在高祖劉邦當了亭長的時候,高祖劉邦蕭何經常幫助劉邦。

早年劉邦犯事,蕭何爲何要袒護他呢?

(影視中蕭何和陳平)

爲什麼蕭何對於劉邦這麼的友好,要知道秦朝的法律當中,用自己的職權之便來爲某個人謀取利益是要受處罰的。

如果說蕭何不知道這個是違法的還好,但是相反的,蕭何則是非常的清楚法律,甚至對於法律是非常的精通的。

《史記》中原文是: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爲沛主吏掾。

大意就是說蕭何是沛縣人,對於法律非常的精通,當時在沛縣縣令的手下擔任官吏。

明明知道以權謀私的壞處,但是蕭何還是義無反顧的幫助劉邦,在劉邦做了亭長後,還積極的幫助劉邦,甚至在劉邦去咸陽服徭役的時候,蕭何還高看劉邦一眼多給了劉邦一些錢。

(影視中劉邦和蕭何)

按照官職來說,蕭何當時是屬於劉邦的上司的,那麼從表面來看,蕭何幫助劉邦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麼爲什麼蕭何還是會幫助劉邦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蕭何這一看似奇怪的舉動背後隱藏的真相吧。

一、秦朝末年、起義不斷、已經開始走向滅亡的方向

嚴苛的刑法,大興土木宮殿和陵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嚴苛的賦稅,必然會導致社會矛盾的加劇。

秦朝是參照法家治國,本身依據法家治國也沒有什麼錯,但是刑法太過嚴苛,就導致了人民動輒處罰法律,這就是導致普通民衆人心惶惶。

加上修繕長城,大興土木,導致了國家的資金消耗加劇,自然會加重人民的賦稅和徭役。

這樣導致普通的民衆在嚴苛的法律和沉重的賦稅之間晃晃而不可終日。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這種沉重的壓力面前。

一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啓了千年以來農民起義的口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性的農民起義。

初期的時候,陳勝、吳廣起義人數僅僅有因爲無法達到漁陽守護邊疆的900餘人,隨着起義軍的逐漸的發展,開始建立張楚政權。

隨後就以陳勝爲王、吳廣爲都尉,被賜死的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全國各地起兵反秦,隨着起義軍的不斷的發展,漸漸地,全國各地都開始紛紛效仿,開始進行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經過不管的發展,到了陳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的時候,已經擁有了步兵數萬,但是後來勝利逐漸的衝昏了陳勝的頭腦,在一系列的勝利後,陳勝開始享受勝利的成果,起義軍內部開始出現一些矛盾。

最後在秦朝名將章邯的鎮壓下,陳勝、吳廣發起的起義最後失敗了。

但是陳勝、吳廣的起義鼓勵了很多地方的組織進行反抗,高祖劉邦在沛縣的起義就是受到了陳勝、吳廣起義的一支隊伍,還有另外一支強大的隊伍就是項羽的楚家的軍隊。

劉邦的雕像

最後秦朝的滅亡和這兩支隊伍是有直接的關係的,項羽帶領的楚國軍隊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消滅了很多秦朝的生力軍。

而高祖劉邦的起義則是直搗黃龍,佔據了咸陽,從此刻開始,秦朝算是徹底的在歷史上消失,留下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嘆息。

這就是秦朝末年的時候,農民起義的狀態,還有秦朝整體的狀態,可以說是岌岌可危的。

秦朝的建立耗費了秦朝先人們的幾代的積累和心血,但是毀滅僅僅需要的就是幾年的時間。

蕭何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自己的工作雖然做的很不錯,但是蕭何卻是始終願意待在沛縣。

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人說創業不易,守業更加不易的原因了。

二、物極必反、過度使用刑法就會導致刑法失去應有的作用

我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嚴苛的刑法固然是可以令執法者明白需要做什麼,但是也會在執行的過程中造成極大的困擾。

蕭何對於法律特別的精通,才明白現在秦朝的律法對於百姓的壓力有多大。

在秦朝過於嚴苛的刑法造成了很多有仁心的執法者心中開始對於普通的民衆心生不忍,雖然這樣的執法者不多啊,但是很明顯蕭何就是其中的一位。

嚴苛的秦法加上秦末王朝的岌岌可危,蕭何心中也是明白,現在到了選擇的時間了。

(陳勝吳廣起義時候的圖)

於是蕭何就開始思考着如何在這亂世中生存下去,不求當皇帝,但是至少能夠在亂世中不被欺負,保全自己的家人。

在秦朝做官的蕭何自己心中知道,民衆的情緒是最可能影響到一個家族的興亡的,所以蕭何可能在執行法律的時候,會經常放水,這一點可能不僅僅是針對劉邦自己的,只不過可能幫助劉邦更多一點。

三、劉邦的毫無顧忌的個性,也許在亂世中更能有一番作爲

亂世當中,很多的事情都不可控,只有那種無所顧忌的人可能更能抓取機會,成就一番事業。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蕭何實際上一直在追尋如何在亂世中令自己、家人可以安然的度過亂世的辦法。

根據當時的社會的趨勢,很明顯,起義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是起義是有風險的,一般牽頭的人的下場都是非常的悲慘的。

這一點從陳勝、吳廣起義中,陳勝的結局就可以看出來,但是這次機會還是被蕭何等到了。

(影視中蕭何的形象)

在沛縣縣令決定順應趨勢起義的時候,在和蕭何、曹參商量的時候,蕭何基本沒有多想,就同意了,還給出了具體的作戰方針。

給出了:君爲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原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衆,衆不敢不聽。這樣的作戰方針。

大意就是說現在縣令您啊,是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要起義的話,估計沛縣的弟子是不會相信的,只有召回在外面流亡的劉邦等數百人,這樣民衆纔會相信您啊。

後來即使是沛縣縣令後悔了,但是蕭何、曹參確是毫不猶豫的將這爲反覆的沛縣縣令殺掉了,最後將劉邦迎了進來,最後還推舉爲起義軍的首領,帶領了起義。

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爲什麼在劉邦去咸陽的時候,多給劉邦那二百錢的原因呢,因爲此時的蕭何實際上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謀劃。

劉邦實際上就是一個不確定因素非常的多的機會,未來沛縣如果起義的話,劉邦必然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爲什麼這樣說呢,《史記》中對於劉邦的描述雖然是貪財好色,但是還有一句就是常有大度。

除此之外,劉邦還有“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樣的豪言壯志

所以蕭何自然是多對劉邦關注一些。

四、結語

歷史就是這樣,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已經確定了歷史的走向。

劉邦從一個不事農業生產的小混混,一躍成爲了漢室集團的開創者,這樣的角色身份的轉變是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是也是有必然的因素的。

劉邦的性格、秦朝末年的動盪等等都是劉邦可以稱帝的原因。

早年劉邦犯事,蕭何爲何要袒護他呢? 第2張
早年劉邦犯事,蕭何爲何要袒護他呢? 第3張

蕭何可能就是因爲看中了劉邦身上的這些潛在的價值因素,纔會在劉邦落魄的時候給與一些不同於其他人的幫助。

所以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也需要學習一些蕭何善於觀察的特性,這樣我們纔可能創造出更多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