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冶是唐朝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也是一名女道士,她擅長五言詩,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反覆品味這首《八至》,意蘊深厚,有一種歷盡千帆,看盡人事滄桑,恍然大悟的通透、明朗之感。簡單四句,道出了人類和自然界關係如出一轍,無不貫穿着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係。正如明代鍾惺所評: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這首詩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女詩人李冶(字季蘭),《唐才子傳》形容她: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我們可以猜測,這又是一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

一、薔薇盛放於春日,明媚溫柔千年情

曹雪芹說:閨閣之中歷有奇人。

平庸如我輩,六七歲的時候,還在奶聲奶氣地吟詠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可是,千年前那個才情斐然的江南小女孩,已然詩才顯露,相傳六歲那年便做出了讓她的老父親誠惶誠恐的吟詠薔薇的詩作: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去鬢散,更念木枯榮。

小小年紀,她看到的不是薔薇花開的奼紫嫣紅,明媚妖嬈,而是枝蔓柔軟,需要搭架來扶持,否則就繁密交錯,縱橫凌亂,好比人心煩意亂時,情緒縱橫,不可收拾,由薔薇花枝的散落,聯想到樹木的繁茂枯榮。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不知道要說她思慮太多還是過於早熟,這一首詩作既讓她的老父親看到了女兒的詩才斐然,也隱隱擔憂起她的未來。這個情形,又是一個一詩成讖的故事,像極了薛濤所作的那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父親一味認爲“架卻”諧音即“嫁卻”,覺得女兒小小年紀就知曉待嫁女子心緒煩亂,長大後恐爲失行婦人。於是,在她十一歲時便被父母送到玉真觀出家爲女道士。

在那個熱烈奔放的風情大唐,女冠是一道極其靚麗的風景線。女性入道成風,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可以入道,女道士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保障和個人自由,她們擁有相對自由、開放的生活空間,既可以講經頌道,也可以與異性文人雅士詩歌唱和,道風仙骨使她們別具風情。

我常常無端揣測,她既然可以六歲就做出如此才情的詩作,想必也是出自書香門第,父母自然對其進行琴棋書畫的薰陶教育。然而,其父腦洞大開,以豐富的聯想力將其詩作加以“扭曲”,把女兒送進道觀,不知道是因爲盲目的迷信還是出於讓女兒在道觀修養身心,以期靜心的好意,我們都已不得而知。

那年那月那日,那一扇道觀的大門,叩開了她不同凡響的一生。

她宛若她詩作裏那些經久不敗的薔薇,在春日裏燦爛綻放,明媚溫柔了千年的歲月,讓我思念,讓我遐想。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第2張

二、柔情詩意千尋瀑,盛世紅顏鬚眉情

紀昀曰:唐女子工詩者多, 然無出李冶之上者, 薛濤雖不及冶, 亦可接武。又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如此評價她的詩作:風格又遠在濤上, 未可以篇什之少棄之矣。

深以爲然。

對於唐朝四大女詩人,之前寫了魚玄機和薛濤,但是都沒有把她們的詩作拿出來單獨成章,但是對於李冶的詩作,真是有些愛不釋手,不寫不快。

關於她的詩作,宋人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編《四庫全書》時進獻給乾隆皇帝的藏書中也有《薛濤李冶詩集》二卷。與她同時代的劉長卿亦給予了她最高的稱號:女中詩豪。

李冶擅長五言詩,所作多爲酬贈譴懷的內容。她的詩作,充滿濃郁的感情,正如譚正璧先生對她詩作的評價:我們讀她的寄人或懷人的詩, 不要去管她是寄何人是懷何人 , 總覺得首首中都有她真摯的感情 ,熱烈的情緒。

她的詩作,時而柔情似水,讓人心生憐愛,生生扯出隱隱的疼痛。

《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 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 相望經年月。鬱郁山木榮, 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 相逢一時說。

相思相望難相見。

恨山高湖闊, 恨來日無期。

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隨着時光荏苒愈發濃郁,如山木蔥蘢,如野花蓬勃綻放。便縱有千言萬語, 相逢猶無定期, 徒留斷腸人在天涯。

“別後無限情, 相逢一時說”一句筆鋒一轉, 滿懷熱望,期盼重逢,有一種“待到重陽日,把酒話桑麻”的人生況味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柔情蜜意。

令人欣慰的是,縱使思念如斯,相思成疾,她的詩作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抱怨之情,這便與衆多思婦念遠的詩作有了明顯的區別。雖然一往情深,相思若渴,但是她並沒有把對方當作自己的“天”,當作唯一的依靠,她始終以平等的心態來對待對方,而不是完全的依附關係。

《明月夜留別》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古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人間的團聚離散。

長夜漫漫,思念不斷,無聲的明月和無言的離人相映成輝,永恆的明月和綿長的思念水乳交融,離人的思念之情宛若明月跨過千山萬水陪伴在伊人左右。

愛,是超越時空的神奇力量,而思念,便是愛盛開的鮮花,馥郁芬芳,悠遠綿長。

《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名爲相思怨,實則無怨無悔,只剩無限相思之情。

自古相思詩作浩如煙海,這一首語言精煉又意味雋永。

縱使海水深沉,亦抵不過相思之情的深邃。海水茫茫而有崖,相思之情永無垠。被相思侵染的清淺時光,望斷高樓,相思一曲終無解,弦腸兩斷,不覺淚下沾衣裳。

沒有“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的癡怨,沒有“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爲憶君”的慌亂,沒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淚如雨下,只剩,綿延不絕的思念,讓人體味,令人斷腸。

她的詩作,除卻柔情似水,還充盈着鬚眉風情。

陸昶在《歷朝名媛詩歸》讚歎她道:落落名士之風,不似出女人手,此其所以爲女冠歟?其才情之豐富, 秉性之灑脫,絲毫不讓鬚眉。

《陷賊寄故人》中寫道: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這個句子應當是寫於安史之亂時期。她早已脫離一般女子僅僅描寫兒女情長的狹隘天地,而是以“社會人”的主人翁精神關注着社會事態的發展變化。鼙鼓聲聲,旌旗蔽日,讓人心驚膽戰,不戰而寒,其氣勢不亞於自居易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道意寄崔侍郎》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百年齊旦暮,前事盡虛盈。愁鬢行看白,童顏學未成。無過天竺國,依止古先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她以淡泊寧靜的心態,灑脫豁達的姿態,勸導崔侍郎不必太在意功名。此時的崔侍郎,或許正處在汲汲於功名的道路上,或許是處於仕途的低谷而鬱鬱寡歡,李冶的看似說教意味濃厚的句子無疑是解開他精神枷鎖的靈丹妙藥,縱使不能根治男人們一顆追求功名的滾燙的心病,緩解一下暫時的疼痛也是立竿見影的。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第3張

三、千帆過盡皆不是,無人深情共白首

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強烈的和最個人的——乃是愛情的痛苦。

——恩格斯

女冠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但是,她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女人,追求幸福的愛情亦是她們的權利和自由。

同是女冠,魚玄機癡情於李憶,在遭遇有情人負心之後,最終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喟嘆,從此恣意縱情於道觀。她自始至終尋求真正的愛情,但過往的男性都像漂浮的柳絮,匆匆地略過她的生命,她想用力去碰觸、去抓取,卻終究是徒勞一場。

良緣難結,這是那個時代孜孜追求愛情和婚姻的女冠的悲哀。我甚至不忍心寫下她的那些過往,那些讓人隱隱作痛的情絲,那些讓人悲傷到骨子裏的哀愁。

據說,她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還有那個遁入空門的謝靈運的十世孫釋皎然。與茶聖陸羽也有交集,關於他倆之間是否有愛情,依然存在爭議。

她的《寄朱放》,戀人之間刻骨銘心的思戀之情表達得細膩深沉,朱放的《寄李季蘭》亦寫出了戀人之間難捨難分的深情:古岸新花開一枝,岸旁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斷腸時。

他們情趣相投,詩歌唱和,但終究沒能結成佳偶。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她和閆伯鈞,亦是情深意篤,深情綿綿,也是無疾而終。

不知道她給釋皎然寫了怎樣一封表白的情詩,他的回覆是: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詩意委婉地拒絕了她的一番深情。也許,縱然詩歌唱和來往,也相互傾慕,但是,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姑終究不會結出愛的果實。

《湖上臥病喜陸鴻漸至》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臥病在牀,陸羽前來探望,相逢之情亦掩蓋不了內心的悽苦無助,一句“欲語淚先流”已是讓人唏噓不已,千言萬語化作難言之隱。無論他們是故交,好友,知己,抑或戀人,他給予她的這點溫暖已是荒涼人生中最美的迴應,最真的想念。

也許,文人雅士們欣賞的是女冠的才華和美貌,但真正娶女冠爲妻子卻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意志。

李憶拋棄了魚玄機,他們,亦不會爲了李冶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愛情渺小到微乎其微,不足掛齒,就是生命裏曾經飄浮過的一朵淡淡的雲彩,大海里一朵渺小不起眼的浪花,時間消逝,一切都將化爲泡影。

也許,經歷了太多的愛恨離別,她最終參透人生,領悟愛情的真諦,才寫出了那首閱盡滄桑的《八至》。

一次又一次,帶着對愛情的憧憬,卻最終走向絕望的深淵。無路可退,無處可逃,只有淚水鑄造的苦海,只有自渡。

終其一生,她都沒有遇見那個可以與她深情共白首的良人。

夢迴大唐,於瀟瀟秋雨之中,於暮色四合之時,感念這位大唐奇女子的坎坷情路,世事蒼涼,愛恨恣意,人間冷暖,她都經歷了,體味了,剩下的,是留給後人的猜想和感嘆。其實,如若可以選擇,我寧願在暮春的暖陽裏,一邊欣賞紛紛飄落的花瓣,一邊品讀她的詩作,想念千年前那朵盛開的絕色薔薇花。

唯美,豔麗,卻也悲慼。如若可以永遠高高掛在枝頭,讓人仰望,卻終究抵不過似水流年,凌亂了一地落紅。

李冶的詩作有着怎樣的特點?她的情感生活如何? 第4張

四、香消玉損知何事,花落人亡兩不知

關於李冶的人生結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於她向亂賊獻詩而被唐德宗下令亂棍打死。另一說是唐玄宗慕其才華,下令召見,她在趕往京城的途中,恰逢安史之亂爆發,她最後並沒有見到皇帝,卻從此不知所終。

也許真應了那句紅顏薄命。魚玄機被當衆處死,李冶亦是結局悲慘。亂棍打死,於一個女人而言,喪失了最後的體面與尊嚴。儘管,向反賊獻詩並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那個特定政治紛亂中的犧牲品而已。

我寧願相信第二種說法。不知所終,便有了無數的可能。也許,她於逃亡路途邂逅了一個知心人,可以和她安暖相伴,紅塵相攜,共賞最美的夕陽。

她,驚豔了那個風情無限的大唐盛世,亦震撼了前塵往事。

她,於春紅謝去的暮春,於春風中遺世而獨立,千年的嘆息穿透歲月的罅隙,盡染了一世蒼茫。

她,如廣寒宮裏絕塵的仙子,姿容絕美,卻清冷異常,縱使含情脈脈,卻只能望穿秋水,對空長嘆。

她,穿越千年的盛世時光,向我們款款走來,綻放出明媚的笑容,一如千年前那朵怒放的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