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漢時期李家都誕生過哪些名將?最後結局如何?

秦漢時期李家都誕生過哪些名將?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從秦朝到清朝悠悠兩千多年,其中出現了許多的著名大將和名將。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幾乎每一個時代都可謂是名將輩出。舉例來說,在秦漢時期的名將就有助秦統一的王翦、鎮守北疆的蒙恬、號稱“兵仙”的韓信、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立下“封狼居胥”之功的霍去病等等,他們驍勇善戰、功績赫赫,因此歷來都得到廣泛的尊敬和紀念,在茶餘飯後被人們津津樂道。

不過,在名將頻頻出現的秦漢時期,卻有這樣一個令人感到遺憾嘆惋的家族,那便是李家。儘管作爲將門世家,李家曾經先後出過率秦軍消滅燕國的李信、被譽爲“飛將軍”的李廣、以五千步兵擊敗數倍於己敵軍騎兵的李陵等優秀將領,但這些將領卻都沒能擁有一個美滿的下場,頗爲令人唏噓。

首先,我們看看李信,作爲秦國名將,《史記》形容他“年少壯勇”。靠着自身優越的條件,李信曾經深受始皇帝重用,在秦國吞併趙國的過程中,王翦率領數十萬主力進逼漳水,而李信則是帶兵攻打太原、雲中等地,與王翦共同完成了滅趙的作戰行動。

自此之後,李信又跟隨秦軍北上討伐燕國,並作爲先鋒率輕騎最早與燕太子丹交戰。在當時,燕國完全不是秦的對手,因此李信輕易便獲得大勝,且在此後更是一路追擊太子丹到衍水,逼得燕王喜獻上其首級求饒。憑藉滅趙平燕的功績,李信進一步取得了始皇帝的信任。然而,他卻也因此逐漸輕敵大意。

秦漢時期李家都誕生過哪些名將?最後結局如何?

爲了完成統一大業,始皇帝隨後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國。對於討伐楚國,王翦表示至少需要六十萬,而此時意氣風發的李信卻表示二十萬人就足夠。接連獲得的大勝讓始皇帝也有些膨脹,他認爲王翦是因爲年老而變得膽怯,於是任命李信爲主將,率軍進攻楚國。然而,李信只在戰爭前期取得了優勢,後期便被楚國名將項燕大敗。

此戰過後,李信儘管還是得以參加了消滅齊、燕的作戰,但都是跟隨王翦之子王賁,不再有作爲主將的機會了。一統六國之後,始皇帝派蒙恬北擊匈奴,而先前伐楚時蒙恬只不過是李信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很顯然,如果不是過分自信輕敵導致了兵敗,始皇帝可能會繼續重用李信,以至於派他駐守北方。然而,他卻沒能把握住最好的機會,結果失去了信任,只得消失在了史書當中。

在李信之後,李家又出了驍勇善戰的李廣。作爲名將後裔,李廣從小就鍛鍊武藝,相傳他射術精湛,一次將箭矢射進了大石頭當中,還有一次更是直接射殺了一頭猛虎。文帝、景帝年間,李廣鎮守邊關,深受匈奴人敬畏,被譽爲“飛將軍”,然而,因爲當時漢王朝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李廣並沒有太多建功立業的機會。

漢武帝繼位後,積極開展對匈奴的作戰,但此時李廣已經青春不再。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漠北之戰,而經驗豐富的李廣則被任命爲了前軍將軍。原本,李廣打算以一場大勝報效國家,但卻不幸中途迷失了道路,導致貽誤了戰機。因爲感到羞愧恥辱,李廣最終引刀自刎,對於這樣一位名將,就連司馬遷都給出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評價。

李廣死後,其長孫李陵頗有爺爺的遺風,他作戰勇猛、治軍有方,因此深受武帝的器重。天漢二年(前99),武帝派李廣利出兵攻打匈奴右賢王,而李陵原本則被要求承擔爲大軍運送糧草的任務。對自己部隊相當有自信的李陵不願只做運送糧草的工作,因此主動請纓,希望率領五千步兵直搗匈奴王庭。

秦漢時期李家都誕生過哪些名將?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李陵的豪氣令武帝感動,於是漢武帝允許他出兵塞外偵測敵情。然而,李陵來到浚稽山一帶時遭遇了匈奴單于的主力部隊。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李陵當即下令背靠大山,以大車爲壁壘,使用弓弩對敵作戰。李陵的部隊本就訓練有素,因此在其指揮調度之下獲得了初期的勝利。

單于此時也意識到李陵的不一般,於是調集了足足八萬騎兵持續對漢軍施壓。和匈奴軍隊相比,李陵的步兵本就勢單力薄,因此即使消滅了數量遠多於自身的部隊,但還是幾乎被消滅殆盡。面對絕境,李陵只好選擇了投降。一年之後,武帝聽信了李陵爲匈奴練兵的謠言,將其全家誅殺,而得知此事後的李陵心灰意冷,便逐漸開始接受了在匈奴的生活,並最終拒絕了來自霍光等昔日好友的回國邀請。

綜上所述,李信、李廣、李陵這三位出自同一家族的名將都沒能獲得一個圓滿的結局,命運都堪稱十分坎坷。李信原本深受重用,卻親手葬送未來;李廣壯志難酬、讓人感嘆生不逢時;李陵戰鬥到最後才投降,結果被謠言害得家破人亡,此生沒法回到故土。他們其實都非常優秀,但其經歷也都令人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