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大罵女婿張敖,背後原因是什麼?

劉邦大罵女婿張敖,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大罵女婿張敖,背後原因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封分諸侯王是劉邦的一種暫時性妥協

劉邦在建漢過程中封分、改封或接收了“八大異姓”諸侯王,即齊王韓信(後改楚王、淮陰侯)、趙王張耳(死後傳位於兒子張敖)、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長沙王吳芮、閩越王無諸。不過,閩越王地處東南沿海一帶,沒有進入漢朝統治的中心地帶,所以經常被人忽視,以致於後人通常熟知的異姓諸侯王只有七個。另外,原項羽封吳芮爲衡山王、英布爲九江王、臧荼爲燕王,劉邦稱帝后改封吳芮爲長沙王、英布爲淮南王,臧荼封國不變。餘下如齊王韓信、樑王彭越、趙王張耳及韓王信均爲劉邦所封。

之所以要強調“異姓”二字,因爲並未劉邦心甘情願,而是爲兌現一個“共天下”的諾言。早在劉邦彭城兵敗後,爲了消滅項羽,他痛定思痛提出“將關東之地”全部讓出的策略。於是許多如彭越一樣的割據勢力紛紛爲“餅”而來。如此一來,項羽被硬生生困在滎陽一帶被劉邦糾纏了近四年時間。垓下之圍前夕,劉邦又將大片土地劃給了英布、彭越、韓信等人,於是幾位大咖出兵相助,劉邦得以採用狼羣戰術將項羽集團肢解於垓下。

顯然,如果沒有諸侯王的出力,劉邦打敗項羽就成了鏡花水月,更談不上統一天下了。但是這些異姓諸侯王於劉邦來說,如同貼在身上的幾塊膏藥,病好了再不揭下去就渾身難受。劉邦的夢想是成爲如秦始皇一樣的皇帝,建立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但從目前形勢來看,天下如同戰國翻版,所不同的是原“戰國七雄”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了如今的七大諸侯王。如果說劉邦是龍,那麼諸侯王就是老虎,如何從虎口奪食,是一件高超的技術活兒。不過,凡事都有突破。劉邦的突破口在那裏?韓信。劉邦要用韓信點燃消滅異姓諸侯王的導火索。

韓信被貶事件是消滅異姓諸侯王的導火索與突破口

早在稱帝之前,劉邦就先奪了韓信的齊王之位,稱帝后改封其爲楚王。而就在韓信準備於故鄉楚地大展宏圖之時,劉邦則幽靈般出現在距下邳城不遠的雲夢澤附近。領導到家門口遊玩,那有不去一見的道理,雖然預料劉邦暗懷鬼胎,但韓信找不到迴避的理由,於是硬着頭皮去見劉邦。結果,劉邦擺下“鴻門宴”,韓信被直接裝上囚車,運到洛陽。就這樣,“漢初三傑”、“國士無雙”的韓信如同猴子一般被戲弄遍了大江南北。

當然,韓信的悲催日子還沒有結束,回到洛陽後,劉邦又宣佈韓信爲淮陰侯,並且讓他成爲了屋子裏的猴子,一舉一動都被監視。韓信的故事告訴其他諸侯王一個道理,即千萬不要理會劉邦的邀請與談話,萬不得已之下寧可興兵造反,就算魚死網破,也不能落個如“猴子”被抓一樣的下場強。因此,其餘幾個異姓諸侯王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終日,稍有風吹草動,便做起了兩手準備。而劉邦要的就是這個種人人自危的效果,因爲人越精神高度緊張,越容易出亂,如此正好被他找到把柄。

張敖封國被除,與韓王信有關聯

韓王信的封地原在距離洛陽不遠的潁川郡,劉邦稱帝不久,便覺得韓王信在眼皮底下晃悠實屬不妥,因爲如果韓王信將來有不軌行爲,如近水樓臺先得月般容易得手。所以劉邦及時將韓王信調離“心臟”地帶,命其駐守太原,同時於邊境安全又多了一道保障。

韓王信顯然明白劉邦的意圖,於是乾脆跑到馬邑建都,因爲馬邑距爲漢、匈邊境,萬不得已也方便跑路。由此可見,劉邦與韓王信互不信任,各打各的算盤,而韓王信又是異姓諸侯王的代表。不久匈奴來犯,意料之中,韓王信被打的暈頭轉向,無奈之下,一邊向匈奴求和,一邊向劉邦寫信求救。劉邦回信,首先大罵韓王信飯桶,韓王信覺得這次要“吃不了兜着走”,弄不好下場還不如韓信,於是趕忙倒向匈奴。

公元前200年秋,劉邦徵調全國兵馬,親自北伐,一來收拾韓王信;二來如秦將蒙恬一樣重創匈奴;三可以震懾其他諸侯王,表明自己寶刀未老。結果,劉邦中了匈奴冒頓單于“誘敵深入”之計,被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部),度過了飢寒交迫、膽戰心驚的七個晝夜。脫險後,劉邦命大將樊噲繼續與匈奴周旋,自己率部分人馬南歸。

劉邦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不僅三個願望全部落空,而且灰頭土臉,顏面掃地,心情失落可想而知。幸好,途經趙國都城邯鄲時,受到女婿張敖的熱情招待。特別是張敖如同飯店服務人員一樣,親自爲劉邦端水遞飯,片刻不離左右。

然而,劉邦非但不領情,反而喋喋不休地將張敖罵了個狗血淋頭。不過面對罵不絕口的老丈人,張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快,依舊笑臉相迎。但是張敖熱臉貼冷屁股的尷尬卻激怒了相國貫高。貫高認爲劉邦故意讓張敖卑躬屈膝、尊嚴掃地,於是打算夥同手下人刺殺劉邦。張敖竭力阻攔,貫高作罷。

劉邦大罵女婿張敖,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二年(前199年),劉邦於東垣(今石家莊一帶)圍剿韓王信殘餘再次途經趙國柏人縣,張敖照例俯首招待,而且還將自己美人送給岳父消遣。結果劉邦快活過後,忽然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起身走人,連夜趕路。事後才知道,原來貫高等人已經在劉邦的住宿地埋伏了刀斧手,只等半夜行刺。當然,這一消息是經人告密才被劉邦獲知。

劉邦大怒,命人將張敖及貫高等人抓到京城審訊。最終,貫高承擔所有罪責,聲稱與張敖沒有任何關係,全是他一人所爲,經百般拷打,雖體無完膚,也未屈服。最終,劉邦敬貫高是一條漢子,將其赦免,並打算重用這位對主人忠貞不二的賢臣。然而,貫高認爲既然爲主人洗脫了罪狀,自己苟活的意義不大,於是在獄中自殺。而貫高的主人張敖則被免去趙王之位,貶爲宣平侯,趙王之位則被劉邦給了三子劉如意。

那麼,到此我們應該提出疑問,劉邦爲何要大罵張敖?張敖封國被除是不是劉邦蓄謀已久?而刺殺事件真的是貫高一人所爲嗎?表面上看,整個過程錯綜複雜,實際上是劉邦與張敖對決的一場攻守大戲。劉邦導演兼演員,張敖入戲配合。

劉邦爲什麼大罵張敖?

一、罵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

張敖的父親張耳與劉邦是至交。秦末大起義時,做爲趙地義軍頭領的張耳被王離率領的秦軍圍困於鉅鹿城內,險些被滅。幸虧項羽率軍北上打退王離,張耳才得以脫險。項羽入關分封諸侯王時,封張耳爲常山王。但是,當項羽在山東忙於與田氏兄弟交戰、劉邦趁機率軍殺出漢中後,張耳卻死心塌地追隨了劉邦。因此,當韓信打下趙國之後,劉邦封張耳爲趙王,並將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之子張敖。而張耳受封趙王一年後便去世,因此王位傳給了兒子張敖。

在劉邦看來,張敖雖爲自己女婿,但終歸是個異姓諸侯王。劉邦能讓張敖及其後代永遠佔據趙國嗎?顯然不可能。但是,介於張敖既是自己的女婿,又是好友之後的身份,讓劉邦感到很是爲難,因爲他不能用武力解決張敖。既然打不得,那隻能罵了,或許張敖承受不住,會主動與自己翻臉,或者乾脆“辭職走人”。所以劉邦見面就對張敖發雷霆之火,希望罵醒、罵怒張敖,讓他主動將“封國”讓出、或是起兵造反。

張敖能領會劉邦的意圖嗎?當然能,但是他會裝傻,會託下去,因爲誰都不想將到嘴的肥肉吐出去,再說誰能保證漢朝不是成爲下一個秦朝。所以等劉邦去世,張敖豈不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前途一片光明!每想到此,估計張敖都能從夢中樂醒。

劉邦大罵女婿張敖,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二、時間緊迫,來日無多

實際上,劉邦在北伐匈奴的五年後便去世,想必當時他也能覺察到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緊迫感。但是距完全剷除異姓諸侯王還任重道遠,所以他必須爭分奪秒,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而他出徵匈奴南歸正好途經趙國,所以他便產生了順路“摘除”張敖的想法。可是無論劉邦怎樣的辱罵,張敖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這樣一來,劉邦也備感無奈,只好暫時作罷。但劉邦絕不會放棄罷黜張敖的想法,反而在等待時機。不久,張敖便主動送上門來,因爲有人告密張敖的相國貫高曾經謀劃行刺劉邦。幕後主使是誰?劉邦認定是張敖。

刺殺劉邦,是不是貫高一人所爲?

肯定不是,沒有張敖首肯,貫高不敢擅作主張。刺殺一國的皇帝意味着不僅僅是謀反,如此重要的事情張敖能被手下矇蔽嗎?顯然不可能。刺殺劉邦分兩個階段:

一準備不足、有心無力階段。於張敖來說,他更知道自己的實力。所以,如果在邯鄲城縱容手下行刺劉邦,無異於自投羅網、以卵擊石。不僅一敗塗地,而且劉邦正好名正言順地將自己拿下,所以張敖才及時制止貫高等人的冒險行爲。

二、充分準備,或可一試階段。劉邦第二次途經趙國,夜宿柏人城,給了張敖是“今時不同往日”的機會,因爲張敖完全可以事先去做充足的準備,就連侍寢的小妾都給劉邦備上了。種種跡象表明,張敖有趁劉邦沉迷尋歡作樂時動手的預謀。但是,當劉邦與趙美人滾完牀單後,便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於是匆匆起身離去,張敖計劃落空。

事後,劉邦肯定會派人暗中調查,或是根本不就不用調查,因爲劉邦出行時,隨從、貼身侍衛等衆多耳目早已將張敖、貫高的一舉一動摸得一清二楚。如此一來,張敖、貫高等人如同一直在其眼皮底下裸奔一般。但劉邦需要一個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過程,於是不久便有人出來“告密”。據說,舉報者還是貫高的仇人。

既然抓到把柄,劉邦開始大作文章,遂將只要與張敖有關聯的人員全部抓到京城審訊,就連與劉邦有過一夜情緣的趙美人也被關進了監獄。趙美人當時已經懷上了劉邦的龍種,於是幾次三番向劉邦提出改善待遇的請求,結果都被拒絕。後來,趙美人在獄中生下孩子後便上吊自殺了。這個孩子便是日後在漢文帝面前表現叛逆的淮南王劉長。而張敖有丈母孃呂后的袒護,雖沒有受牢獄之苦,但行動也被劉邦限制。

經一番嚴刑拷打,貫高始終是“一人做事一個當”的態度。既然劉邦找不到突破口,那隻能承認刺殺事件與張敖無關。但是他可以趁機奪了張敖的趙王之位,而劉邦的最終目的也不過如此。因爲他不可能殺女婿,讓自己的女兒守寡。而被貶爲宣平侯的張敖如拔掉牙齒的老虎,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等將來再將其遷往京城居住,張敖不過另一個版本的韓信。所以劉邦適可而止,不再深究,將此事翻篇。

總結:面對劉邦清除異姓諸侯王的意圖,張敖心知肚明,但沒有束手就擒,而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打了一個擦邊球,結果被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劉邦成功攔網。儘管張敖“不動聲色”般的抗爭是徒勞的,但是他不會放棄可能存在的一線機會。所以,表面上看,張敖是個最默默無聞的異姓諸侯王,而實際瞬間產生過對劉邦最大的威脅。

而於劉邦來說,清除其他幾個異姓諸侯王均可採用武力及其他粗暴而有效的手段,唯獨對女婿張敖不能,因爲他要顧及全天下人的感受。但是劉邦可以用老丈人的身份對張敖施“辱罵大法”。如果張敖逆來順受,不作反應,倒成了劉邦的不是,形同自討沒趣。而如果張敖一旦“有所行動”,劉邦必“一招制敵”。所以劉邦罵張敖是有目的的罵,是在導演一場奪張敖封國的戲,並不是無緣無故、沒頭沒尾的宣泄,而張敖只能陪着入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