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武靈王趙雍的後世評價怎麼樣?他的後代都是何結局?

趙武靈王趙雍的後世評價怎麼樣?他的後代都是何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國第六位國君,趙肅侯趙語的兒子,生於趙肅侯十年(公元前340年),卒於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在趙國曆史上,趙武靈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無疑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但是,經過趙武靈王開啓的“胡服騎射”,趙國迅速崛起,成爲戰國中後期的強國,甚至可以和秦國相抗衡。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不斷推動趙國實力日益強盛,後來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還修築了“趙長城”。

趙武靈王趙雍的後世評價怎麼樣?他的後代都是何結局?

在此基礎上,歷史學家翦伯贊有《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一詩:“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對於受到後世極高評價的趙武靈王,他的四個兒子,也不是泛泛之輩。除了次子趙惠文王成爲趙國君主,對於趙武靈王的另外三個兒子,同樣在戰國曆史上留在了自己的事蹟。

長子:趙章

趙章(約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名章,趙武靈王長子,趙惠文王異母兄,母韓氏。作爲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原本被冊立爲太子,也即等到趙武靈王去世後,趙章將成爲趙國君主。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後來,由於趙武靈王寵幸吳娃,於是改立吳娃之子趙何爲太子。但趙武靈王見趙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於心不忍,一度想將趙國一分爲二,由二子各自爲王,但爲大臣們所阻。最後將其封於代郡,號稱安陽君,以田不禮爲國相輔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趙武靈王的這一選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勢必會導致趙國內部分崩離析,最終引發了沙丘之變。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禪位給趙何,是爲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稱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趙章得知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在沙丘遊獵,於是和田不禮趁機發動兵變,史稱沙丘之亂或者沙丘之變,可此戰只殺死了國相肥義,沒能殺死他的弟弟趙惠文王。在此背景下,將領高信率軍平亂,趙章逃亡到趙武靈王行宮中,趙武靈王接納了他。後來公子成與將軍李兌等從邯鄲領兵前來增援,圍困趙武靈王,將趙章誅殺,趙武靈王因無法突圍,最終餓死於沙丘宮中。對此,在筆者看來,沙丘之變後,趙章和趙武靈王相繼去世,這促使趙惠文王的君主寶座更加穩固了。

趙武靈王趙雍的後世評價怎麼樣?他的後代都是何結局? 第2張

次子: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趙何(約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稱趙文王。嬴姓趙氏,名何。戰國後期趙國第七代君主,趙武靈王次子。根據史料的記載,趙何的母親是深得趙武靈王寵愛的王后吳娃,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趙何就是趙惠文王;趙武靈王退位之後自稱“主父”。對於趙武靈王來說,希望在趙惠文王和趙章之間尋求平衡。不過,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是趙惠文王,還是趙章,都不能容忍對方,甚至不能接受趙武靈王繼續擔任類似於太上皇的位置。

在沙丘之變中,趙章被殺死,趙武靈王被圍困沙丘宮三個多月,最終趙武靈王被餓死。雖然這場內亂確實對趙國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但是,趙惠文王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文武大臣,這依然幫助趙國繼續崛起,甚至可以說達到巔峯了。在趙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趙國在和秦國的較量中幾乎不落下風。而伴隨着五國伐齊的發生,齊國走向了衰落,這促使趙國成爲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抗衡秦國的諸侯國。

三子:趙豹

趙豹是趙武靈王的三子,趙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趙豹受封平陽君。趙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國攻取韓國的野王城,韓國上黨郡與韓國的聯繫被切斷。郡守馮亭獻上黨郡於趙國,趙孝成王詢問趙豹的意見,趙豹回答:“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作是大禍害。”對此,在筆者看來,天上不會掉餡餅,韓國的上黨郡,確實不是一個應該輕易接受的地方,這會給秦國進攻趙國提供藉口。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趙孝成王不從,在趙豹走後又召見了平原君和趙禹二人,他們回答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丟掉。”孝成王說:“好。”於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遂有兩年後的長平之戰。因爲趙孝成王不聽勸諫,接受了韓國的上黨郡,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衆所周知,在長平之戰中,趙國被秦國擊敗,損失了45萬大軍,這成爲趙國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趙武靈王趙雍的後世評價怎麼樣?他的後代都是何結局? 第3張

四子:趙勝

最後,趙勝(?-前251年),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宗室公子。趙武靈王四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城,封號是“平原君”。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趙勝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得很好。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勝輔佐趙孝成王,擔任趙國相國一職。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國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王派趙勝向魏國和楚國求援。門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最終毛遂說服了楚王,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魏國和楚國援軍到來之前,趙國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對此,平原君趙勝散盡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直到楚國春申君和魏國信陵君的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確實有滅亡的風險。但是,因爲在邯鄲之戰中取得了勝利,趙國不僅沒有立即滅亡,更推遲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時間。從這一點來看,平原君趙勝可謂功不可沒。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去世。就平原君趙勝和平陽郡趙豹來說,最終應該都是善終的結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