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爲何都沒有獲得善終

歷史上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爲何都沒有獲得善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爲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雖然在戰國初期比較弱小。但是,在商鞅變法後,秦國開始崛起。在國力得到增強之後,秦國南征北戰,擴張了自己的疆域,也重創了山東六國。比如白起指揮的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等經典戰役,顯然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筆者看來,白起和商鞅,可以說是戰國時期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兩位大臣了。但是,這兩位大臣最終都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對此,在筆者看來,白起和商鞅作爲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兩位大臣,因爲同一個原因,最終丟掉性命!

歷史上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爲何都沒有獲得善終

首先,這個原因就是“功高震主”。功高震主,意思是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在西漢初期,功高震主的韓信,最終被殺。同樣的道理,白起和商鞅這兩位秦國大臣,也因爲這一原因沒有善終。一方面,就商鞅來說。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衛國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後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後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在商鞅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爲全面變法的序幕。《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前356年任命商鞅爲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

對此,在筆者看來,伴隨着變法的推行,不僅秦國的國力得到增強,商鞅在秦國的地位也是平步青雲。一定程度上,在秦國富強起來之後,商鞅因爲立下的大功,其風頭甚至要蓋過了秦孝公。換而言之,不少秦國百姓和將士,往往只知道商鞅,而不是秦孝公。對此,在筆者看來,商鞅此時在秦國的情況,可以類比爲諸葛亮在蜀漢了,兩人不僅威望頗高,還都執掌大權。當然,秦孝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並沒有因此猜忌和疏遠商鞅。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文王就不會對商鞅這麼寬容了。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這就是秦惠文王。

歷史上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爲何都沒有獲得善終 第2張

緊接着,公子虔等秦國貴族勢力便羅織罪名,誣其謀反。而就當時剛剛即位的秦惠文王,果斷下令追捕,也即他希望藉此機會除掉權勢過大的商鞅,從而方便自己執掌大權。於是,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騙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不久之後,商鞅在彤地〔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原華縣)西南〕起兵,結果失敗戰死。雖然爲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不過商鞅功高震主,終究沒能逃過一劫。

另一方面,就白起來說。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將,“兵家”代表人物。作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白起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白起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爲秦國一統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爲武安君。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

但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爲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在長平之戰後,白起實際上已經功高震主了。也即在山東六國的心目中,更加害怕白起而不是秦昭襄王。而因爲長平之戰後的行動,白起還和秦國宰相范雎產生了衝突,這導致白起在秦國的環境更加危險。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慘重。

歷史上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爲何都沒有獲得善終 第3張

最後,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爲將攻邯鄲,白起卻選擇了拒絕。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爲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得知秦國兵敗邯鄲的消息後,白起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命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對此,在筆者看來,白起屢次違抗命令,顯然給了秦昭襄王除掉他的藉口。與此同時,白起的對手范雎,自然也在秦昭襄王面前誣陷白起。無奈之下,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爲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由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和商鞅一樣,白起也因爲功高震主丟掉了性命。總的來說,對於古代歷史上的文臣武將,功勞太大,並不一定會是一件好事,這不僅會引起對手的妒忌,更會引起君主的猜忌。比如在商鞅和白起之後,名將王翦也面臨着功高震主的問題。不過,王翦的智慧顯然更高,一方面,他向秦始皇嬴政討要賞賜,故意表現出自己貪財的弱點,另一方面,王翦在秦滅六國急流勇退,這同樣是令秦始皇嬴政滿意的選擇,從而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