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嶽東是什麼人?一生有何貢獻?

歷史上嶽東是什麼人?一生有何貢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前期,滿族就是馬背上的戰鬥民族。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清史稿》曾經這樣評價此人:“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康熙間,出討三籓,勝負互見,而卒底蕩平之績。”立下無數功績,剷平匪亂,此人便是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功勳卓著的名將——愛新覺羅·嶽東。

清朝在入關後,以強大的實力征服了天下。在這其中,軍隊的領袖大多爲清朝皇族,而愛新覺羅·嶽東便是這其中最優秀的一位。

嶽樂的父親名叫阿巴泰,阿巴泰正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也就是說,嶽東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他驍勇善戰,曾經爲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順治三年,嶽東跟隨和碩肅親王豪格去討伐四川的農民軍張獻忠部,張獻忠是明朝末年農民軍的領袖,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政權的建立者,實力不可小覷,後來又多次聯明抗清。

歷史上嶽東是什麼人?一生有何貢獻?

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爲西京,建立大西政權。第二年,清朝派人來招安,先禮後兵地說道:張獻忠叛亂是明朝時期的事,表示諒解,若歸順清朝,可保子孫後代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若一直觀望,不早點歸順,就派大軍前來,到時候可別後悔。

《順治朝實錄》就曾記載:“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表示諒解,“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衆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

但是張獻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強了抗清的決心。清朝眼見招安不行,便派大軍圍剿。

1646年,清朝改派肅親王豪格爲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大軍,全力向大西農民軍撲來。張獻忠不敵,慘遭大敗,最終退回成都。

過了幾個月,張獻忠爲了北上陝西,決定放棄成都,並“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

並對大將孫可望說道:“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爲人所擒,汝終爲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爲不義。”

這也表明了張獻忠的一個聯明抗清的態度和決心。

後來張獻忠率大軍離開成都後北上,最終在西充鳳凰山紮營。

而嶽東頗具謀略,通過各種戰術,與張獻忠的農民軍交戰多次,戰鬥打的異常激烈,雙方互有傷亡。後來張獻忠遭人出賣,這才被豪格用箭射死。

在勝利回朝後,嶽東被封爲了貝勒,三年後他又奉命掌理工部事務,被提升爲安親王。順治皇帝十分信任嶽東,因爲他是清朝改革派之一,與那些保守派不同,嶽東十分重用漢人,他十分支持從順治皇帝的一些改革,這二人的政治觀點不謀而合。

據《湯若望傳》記載,順治皇帝在知道自己得了天花後,甚至想把皇位傳給嶽東。他詢問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爲應該選擇一位已經得過天花的皇子繼位。而順治皇帝想要立嶽東爲繼承人的想法,遭到了以孝莊皇太后爲首的保守派的阻撓。

歷史上嶽東是什麼人?一生有何貢獻? 第2張

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保守派勝利了,三歲的康熙皇帝即位。此時,朝堂上以保守派爲主,身爲改革派的嶽東在朝堂上徹底被冷落。康熙年間,那些驍勇善戰的皇家子弟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是那些貪生怕死、花天酒地的子弟,此時,“三藩之亂”(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展開了序幕。

康熙皇帝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派出久經戰場的嶽東出戰,他曾多次在與吳三桂的對戰中獲得勝利,因此嶽東爲平定“三藩之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在愛新覺羅·嶽東班師回朝的時候,康熙皇帝親自遠赴盧溝橋南二十里迎接,行郊勞禮,不但如此,康熙皇帝還對嶽東大大讚揚,並認爲他用兵如神,因此,決定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此時的嶽東權傾朝野,手握重兵,後人猜測,如果這時候的嶽東起兵造反,那麼康熙根本不會坐那麼久的皇位。正是因爲如此,康熙對嶽東產生了忌憚之心。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任命嶽樂領500兵士遠赴內蒙古蘇尼特部駐防。一年之後,嶽樂因病死於軍中。

康熙皇帝曾經這樣評價愛新覺羅·嶽東:“大開冊府紀元功,伐罪安民將略雄。佇見天潢蒙上賞,明光高宴賦彤弓。洞庭南嶽盡提封,九伐勳名勒景鍾。眼底窮荒皆赤子,早銷金甲勸三農”。

包括後來的乾隆繼位,也對嶽東的戰功讚譽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