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執意遷都到底是爲了什麼?真相是什麼?

朱棣執意遷都到底是爲了什麼?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自古以來,王朝都城的選址是統治者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決策,歷朝歷代都城的選擇都綜合考慮戰爭、外部威脅、地理、疆域、交通、經濟發展、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我國王朝都城的位置是經歷了一個自西向東、由南向北轉變的過程的。

自夏商西周時期到唐朝末年,古代都城完成了從西向東的遷移。夏商起源於黃河流域,都城依水而建,秦朝建立了大一統帝國,將都城定在咸陽,到唐朝建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定都長安,之後又遷都洛陽。

朱棣執意遷都到底是爲了什麼?真相是什麼?

後來的宋朝定都開封,元朝定都大都,明朝定都南京則都是以起事發展壯大之地爲都城。明朝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來就將都城由南京遷到了北京,除了考慮北京的綜合環境優於南京之外,北京也是他的藩地,他在這裏根基穩固,有利於鞏固統治。

一、靖難之役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統一天下,登基稱帝后大封藩王,朱棣被封爲燕王,駐守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地區。朱棣在去封地之前,曾在鳳陽老家待過一段時間,這段經歷對他影響很深。在這裏,他充分體會了民間疾苦。

因爲封地北平靠近邊疆地區,與蒙古距離很近,朱棣曾多次北征。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而他本人勇猛無比,在軍中威望很高。再加上朱元璋對子女們嚴格的教育,朱棣成長爲一個堅強果敢、體恤百姓的藩王。

朱元璋去世後,皇長孫朱允炆即位爲帝,當時各地藩王擁兵自重,勢力很大,對中央皇權產生了不小的威脅。朱允炆爲了鞏固統治,與近臣商量,準備實行削藩。他借藩王犯錯誤之機,削了一部分藩王的王位,將他們貶爲庶人。

朱允炆這種削藩的舉動,使得地方藩王與中央皇權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藩王們爲了自保,依附於實力最強、聲望最高的燕王朱棣,支持他起兵奪權。朱棣也是個有野心的藩王,他自認爲能力和實力都遠在建文帝朱允炆之上,對皇位也勢在必得。

爲了讓自己的謀反師出有名,朱棣以太祖時期的規定爲依據,指責齊泰和黃子澄是奸佞,爲防止奸臣誤國,自己領兵入京,以清君側。一切準備就緒,朱棣以“靖難”爲號,於建文元年發動兵變。

朱棣以北平爲根據地,擁兵起義,因爲在軍中多年累積的名聲與威望,再加上各地藩王的擁護,北方各地不戰而降者甚多。再加上朱棣領兵多年,作戰經驗豐富,他運籌帷幄,指揮得當,一路揮師南下。

建文帝朱允炆卻缺乏作戰經驗,指揮不當,幾次戰役之後,朱允炆節節敗退,而朱棣則一鼓作氣攻下都城南京,從此王朝易主,朱棣登上皇位,朱允炆卻下落不明。

朱棣執意遷都到底是爲了什麼?真相是什麼? 第2張

二、登帝遷都

朱棣即位後,取消了建文年號,聲稱自己繼承的不是朱允炆的皇位,而是朱元璋的皇位。他殺死了黃子澄、齊泰等支持建文帝的朝臣,對靖難有功的朝臣進行封賞。爲了表示自己是遵照祖訓,他還恢復了太祖時期的法令,將建文時期改革的制度全部廢除。

爲了加強中央集權,他繼續實行削藩的政策,將其餘藩王貶爲庶人。又進一步完善了內閣制度,設置監察機構,還重用宦官,設置東廠和錦衣衛相結合的廠衛制度。就這樣,朱棣憑藉着自己的雷霆手腕,很快穩固了政權,專制集權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穩定了政局以後,朱棣又做出了一個決策,他決定遷都北京。當時朝中反對的大臣不在少數,但朱棣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他開始着手爲遷都做準備工作。

先是着手在北平修建宮城和皇陵,同時開始處理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關係,他多次率軍北征,恩威並施,與北部各族建立了友好關係,穩定了邊防。做好了準備工作後,明朝於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

三、遷都的好處

明成祖執意要遷都,是有綜合考量的。首先,北平是他的封地,他曾用心地經營和治理這片土地,北平在他的治理下,政局穩定,百姓生活安定。

而當時朝臣多是建文時期留下的,朱棣通過兵變取得皇位,爲了鞏固帝位,遷都北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況且當時元朝的勢力還沒有完全被消滅,他們時常會侵擾明朝邊境之地,伺機捲土重來,奪回對中原的統治權。對此,朱棣還是藩王的時候就曾多次帶兵抗擊。因此,爲了穩固統治,贏得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遷都北平不能能夠起到震懾作用,還能及時有效地抵禦外敵入侵。

同時,明朝時期南方各地已經實現了統一,疆域版圖相對固定,明朝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統治領土,只能朝北方擴展。北平正好地處北方邊境附近,是重要的政治軍事重鎮,定都北平有利於向北方進一步滲透勢力,從而擴大疆域版圖。

朱棣執意遷都到底是爲了什麼?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不僅如此,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規律有一條便是經濟重心南移。北方因爲常年戰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經濟中心逐漸南移。當時明成祖十分重視恢復北方發展,而將都城遷到北平也有利於北方經濟的發展。

都城是一個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是區別於地方的行政中心,它的首要職能便是政治。一個國家可以有多個經濟文化發展繁榮的中心,但政治的中心只能有一個。

中國曆朝歷代的都城選址是不斷變化的,總體變遷規律是自西向東、由南向北的。明朝時期,綜合考慮政治、軍事、地理環境、民族關係等多方面因素,朱棣作出了遷都北京的決定。

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權,他在北方根基深厚,遷都北京有利於鞏固統治。此次遷都也是出於抗擊元朝殘部的侵擾和擴大明朝版圖的需要。

總體來說,朱棣此人聰慧果斷,他思慮長遠,考慮周到,雖然朝臣多數反對遷都,但他仍然堅持遷都。事實證明,遷都北京也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對明朝未來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