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朱允炆瞭解朱棣會起兵造反,朱允炆攻打朱棣的時候,朱允炆爲何還要下令不殺朱棣?

說起朱允炆與朱棣,一文一武兩皇帝之爭,還要先從朱元璋立太子說起。

話說朱元璋登基之後,用嚴政酷刑穩定朝政之後,就開始考慮立太子。他衆多兒子中,只有四子朱棣文韜武略厚黑之道,與他最爲相似甚至過猶不及。可是朱元璋屬於馬上得天下以武治國,他希望守成之君應是以仁德服天下,因而他立嫡長子朱標爲太子。

要說朱標也確實文治武功威望俱佳,其宅心仁厚與朱元璋迥異,如果能登大寶也應是能服衆的一代英主。只惋惜朱標天不假年,死在了朱元璋前邊。

朱元璋這次也曾考慮過立朱棣爲太子,只因朱棣前邊還有哥哥,不適合立嫡立長之說。他只得隔輩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爲太子,這位朱允炆比他老爹朱標更加孝順宅心仁厚。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朱元璋爲孫子也是煞費苦心,他請名家大儒教導朱允炆,並將其他兒子皆分封各地爲藩王,其中朱棣駐守北京。朱元璋又將淮西猛將勳貴皆殺之,爲孫子執政掃除障礙才撒手人寰。

且說朱允炆登基後,因削藩激怒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在平叛大軍出征前,卻莫名其妙的下了一道旨意,說其不想擔負殺叔罪名,致使兩軍對壘,平叛之軍對朱棣縮手縮腳,朱棣以少勝多奪了朱允炆之位。

那朱允炆爲何要下這樣一道聖旨呢?其實這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戰,理想終也鬥不過現實。

一,夢想行仁政恪守儒教的理想主義者。

要說朱允炆確實聰慧過人,熟讀經書,其品德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位儒家大佬教導下,也是無可指責,但其卻有些太追求儒家完美的迂,這亦是三位大儒教育的結果。

朱允炆一登基就改年號建文,以示自己行仁政的決心,並將爺爺制定的嚴刑峻法一律推翻,以寬待臣民,又推行輕徭薄役,崇文抑武。其銳意進取的“建文新治”確也帶來了短暫的欣欣向榮之像。

朱允炆甚至在方孝孺的教導下,夢想着復古改制逆時代而行,建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怎麼看朱允炆及三位大儒都是書生意氣,沒有習得真正的帝王之術。

就在朱允炆改革方興未艾之時,黃子澄用漢景帝時七王之亂比喻衆藩王在外終是心頭大亂,應該削藩。朱允炆一想確實如此,尤其是四叔朱棣年齡最大,能力最強,如果不除必成後患。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第2張

朱允炆自以爲已經參透歷史,其實他並未真正讀懂歷代帝王厚黑之術,他還是被框在儒家教條,幹什麼事總想找到完美藉口。如果他想削藩,他完全可以雷厲風行打衆位叔叔一個措手不及,或是杯酒釋兵權逐漸削弱叔叔們的權利。可他偏偏想找叔叔們犯罪的證據,大張旗鼓的削藩。

而朱棣在蕃地的言行並未有可以治罪之處,他只得先從幾個較弱的叔叔下手。他按罪先處置了其他叔叔後,又派人到北京接管了朱棣的大軍,他看似很周密的計劃,其實是錯上加錯。

我們且看他優柔寡斷,拖泥帶水的行動早就警醒了朱棣。可是朱棣因三個兒子在南京當人質而不敢輕舉妄動,朱棣就天天裝瘋賣傻請求朱允炆放回兒子。傻傻的朱允炆就照辦了,他不容別人說自己不仁義。

朱允炆放虎歸山,朱棣立刻不瘋不傻了,迅速扣押了朱允炆派來之人,並自稱馬皇后嫡子,以發兵清除侄子身邊挑唆叔侄關係的壞人爲名,發動靖難之役。

二,高估形勢,仁義大旗扛得太高了。

朱棣當日起兵時,其府內只有八百親兵,他憑其舊日威信迅速令舊將倒戈迴歸,集結了十幾萬人馬,可是這與朱允炆集全國之力的幾十萬人還是相差甚遠。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第3張

也許朱棣就是一個福將,朱允炆主動送其一個護身符。朱允炆在大將耿炳文出征前,特意下旨不能殺朱棣,不想揹負殺叔之名。

曾有人說,朱允炆已經把別的叔叔或流放貶爲庶民,或逼其自焚,其狠毒昭然若揭,他說不殺朱棣其實是暗示耿炳文直接殺之,讓耿炳文揹負罪名。

我卻不這樣認爲,朱允炆厚黑並未學到家,他對幾個叔叔削藩都是拿住了其行爲不端的把柄,自認削藩很正義。他卻一直未找到朱棣漏洞,他覺得自己兵力強大,只想抓住朱棣,令其自行認錯,然後再殺之,好給天下人一個完美的解釋。

要不怎麼說朱允炆太迂呢,朱棣連母親都可以假借,以顯清君側的正義,他只會實打實不會找個虛假的誅朱棣的藉口。叔侄二人厚黑權術高下立見。

我們再來分析朱允炆自大之處。雖說他有幾十萬兵馬,可是真正能率兵打仗之人,除了耿炳文與盛庸並無他人,因爲悍將早被朱元璋殺光了。還有一個徐光祖確實是猛將,但他是朱棣小舅子,朱允炆對其並不信任。而朱允炆最重用的李景隆,就是個趙括級別的紙上談兵之輩。至於三個大儒更是空談治國之略的酸儒,並無軍事指揮才能。

朱允炆並未認清形勢,他夢想完勝早已久經沙場的朱棣,確實有些託大了。不過如果他不下那道不殺令,他還真有希望得勝。

我們再來分析,本來這次大戰就是其家族內部矛盾,誰勝了也是老朱家人當皇帝。本來朱允炆的兵將打的就不起勁,又有朱允炆的不殺令,他們看見朱棣真的沒有下死手。

可是朱棣並不管這些,他得知侄子的旨意後,更是無所顧忌,一馬當先衝在前邊。其實有幾次朱棣已被圍困,皆因朱允炆的旨意,使朱棣得以逃脫。

朱棣起兵造反 朱允炆派兵攻打爲何還下令不能殺他 第4張

靖難之役打了三年,朱允炆還在和方孝孺探討烏托邦,並等着朱棣自己認罪呢。他卻未想到朱棣會在山東受阻後,靈機一動繞過盛庸,直取南京。他最信任的李景隆,直接開城門把朱棣迎進城。朱棣進城之時,皇宮一把大火朱允炆不見蹤影,其生死至今還是謎。

我們只能爲朱允炆嘆息,兩軍對壘生死較量,他卻下如此命令,其迂腐的仁義大旗,直接把江山拱手送給了朱棣。

斯人已逝,是非功過自由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