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趙孟僩是什麼出身?她選擇投降元朝是因爲什麼?

歷史上趙孟僩是什麼出身?她選擇投降元朝是因爲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時代。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人對於國家的感情總是非常深的,這是孕育自己長大的一片土地,這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正是因爲如此,愛國之心在大部分的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卻存在着一些不是特別愛國的人,比如趙孟便是如此,此人身爲宋朝宗室,帶着皇家血統,本該爲了國家的未來而努力奮鬥,誓死不屈的,但是在元朝大軍來犯的時候,他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降。

趙孟,字子昂,漢族,號鬆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十四歲時,趙孟因其家世代爲官亦入補官爵,並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任真州司戶參軍。

歷史上趙孟僩是什麼出身?她選擇投降元朝是因爲什麼?

倘若日子如此順遂下去的話,或許趙孟會不斷升官,最終成爲宋朝的一代名臣。但是可惜的是,命運對於趙孟而言,卻是不幸的,因爲他遇到了戰亂年代,遇到了王朝的覆滅。南宋覆滅之後,他選擇了蟄居在家,苦心鑽研學術。

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之時,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發現了二十幾個著名的人物,而趙孟名列其首,並單獨被引見入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見趙孟才氣豪邁,神采煥發,如同神仙中人,對他非常滿意,於是命趙孟起草詔書,頒佈天下。忽必烈看了詔書後稱讚道:“說出了朕心中所要說的話。”

後來,忽必烈召集百官商討刑罰,衆人都認爲凡貪贓滿至元寶鈔二百貫者,都應論死罪。然而,趙孟卻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爲這樣的處罰太過於嚴重了,並且沒有考慮到貨幣貶值和升值的變化。朝中之人見他年少,又是漢人,認定他不懂得國情,於是不想要接受他的意見。

趙孟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直接指出:“刑法是關係到人命的生死,必須分別輕重。我奉詔參與商議,不敢不言。你不講道理,企圖以勢壓人,這是不行的!”聽完之後,人們也不得不開始思考他的建議,而忽必烈更是想要重用此人。

歷史上趙孟僩是什麼出身?她選擇投降元朝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對於忽必烈的重視,趙孟選擇了接受,並在後面的日子裏爲元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爲後世的人們所熟知。而便是因爲如此,他也引來了不少罵名,因爲他幫助的,正是滅亡宋朝之人。當然,對於人們的看法,趙孟並不在意,而這從他的作品《嶽鄂王墓》中可以窺見一二。

《嶽鄂王墓》趙孟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趙孟認爲岳飛的墓地早已一片淒涼,而君王無道朝政腐敗,英雄被害的局面早已經爲國家滅亡埋下了伏筆。我不想要對着西湖吟誦詩句,因爲面對這樣的景象,我的心中只剩下了無限的悲哀。顯然的,趙孟是對宋朝的舉動傷透了心,甚至都不願意理睬這個王朝的存亡了。而忽必烈的到來,卻讓他看到了明君之態,也讓他沉寂已久的心得到了釋放,有了努力的方向,他自然選擇了無條件爲接受對方的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