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屈原是什麼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歷史上屈原是什麼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爲羋姓、熊氏。“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屈原,名平,字原,約前340年至前278年人,出身楚國貴族,輔佐楚懷王熊槐,任左徒,參與議論國事、發佈號令、接待賓客,亦曾任楚大夫。

熊槐輕信靳尚、熊蘭之言,屢爲秦國所欺,屈原憂心如焚。他恨奸臣當道,常有不滿之言,遂被新尚等人所讒害,遭到貶黜。

後熊槐被秦誘拘,死於秦國,太子熊橫繼位,熊蘭升任令尹(楚國掌軍政大權的最高官職),他與新尚仍舊當政。

01

未獲重用,慘遭流放

屈原見國家朝政日非,君臣貪於苟安,毫無報秦之志,多次進諫熊橫疏遠奸臣,親近賢能,選將練兵以圖報仇。

歷史上屈原是什麼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熊蘭知屈原不滿於自己當政,指使尚向熊橫說:“屈原覺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因此懷恨在心,每次都對別人說大王忘記秦仇,是不忠不孝的。”熊橫大怒,遂將屈原削職流放。

屈原一直有他自己的政治主張,熊槐時他就提出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的方針。

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張儀來楚遊說時,楚王高興地表示:“這次寡人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獲得六百里的土地。”羣臣皆賀,屈原就提醒說:“張儀是一個反覆小人,絕對不能相信他!”此後楚王堅決反對與齊絕交,楚國和齊國的聯盟就這樣破裂了。

後來張儀入楚被拘而又放歸,屈原使齊歸來,聞訊後立即建議熊槐追還。秦國邀熊槐赴武關之會盟,熊槐主意不定,屈原堅決反對說:“秦國是虎狼之國。秦國欺騙楚國,已經不是一兩次了,如果大王您去秦國就再也回不來了。”屈原的這些主張與建議均未受到採納,自己反而橫遭放逐。

02

憂國憂民

屈原一生的思想上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國家日見衰敗,朝政不見好轉;忠臣遭到放逐,奸佞橫行當道,這一切,強烈地刺激着他,他苦悶、他沉思。

屈原有一個已經遠嫁的姐姐,聽說弟弟被流放,遠程前來探望,見屈原披髮垢面,緩步於江岸,勸他說:“楚王不聽你的勸諫,作爲臣子你已經盡力了,爲什麼還要如此憂愁呢?”

姐姐自然不能理解屈原的思想意境,他熱愛祖國,心已盡而情不盡,身被逐而憂更深。他心憂國事,欲罷不能,遂寫下《離騷》《九章》等篇,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揭露腐敗的朝政,表達自己深沉的憂國感情。

他寫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在肝膽欲裂的心境下對長空呼號,他願爲自己的國家獻出一切。

03

潔身自好

屈原身上還有一種潔身自好的品格。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有次在江澤之畔沉思悲吟,面容憔悴,體形枯槁,一位漁翁見他問道:您不就是楚國大夫嗎?爲何弄到這般地步

歷史上屈原是什麼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2張

屈原回答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翁告訴他:有聖德的人不會頭腦凝滯而能與世推移。世人全都污濁,你何不隨其流而順其波?大家全都昏醉,你何不跟着喝酒、自我沉醉?爲什麼一定要那樣保美而持操守,自己落個被流放的下場呢?

屈原回答說:人們洗頭後要彈帽,洗澡後要抖衣,誰願讓自已潔白的身體受到髒物的玷污呢?我寧可跳入江中,葬身魚腹,也不讓潔白的品德蒙受世俗污垢的沾染,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具有屈原這種品格的人是極少的。

04

跳江自殺

在奸臣當道的朝政下,屈原潔身自保,孤高自傲,他寧願遭受身體上的折磨,而不願與那些自己認定的奸佞小人同流合污。

外敵欺凌、朝政腐敗,楚國君臣苟且偷安,能有多少人在思考國家的命運,他由此產生了“舉世混濁我獨清,人人皆醉我獨醒”的愴涼心情,他感到憂傷,感到孤獨,他難與人語,只好常常對天發問。

屈原過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活,至前278年,楚都郢城被秦國攻破,他心靈上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沒有解脫的苦悶再次加深,心頭無限憂憤。

五月五日,萬家燈火,人們喜慶這一傳統的“端午”(亦作“端五”、“重五”)節日,屈原極強烈地感到了他與這個世界的感情反差,他的內心碎裂了,遂懷抱石頭,跳進了滾滾的羅江。這個心憂國家、處世孤獨的人物在國破無望時萬般無奈,以自殺來謀求最後的解脫。

唐人周縣曾經寫《屈原》一詩,認爲正是像水浸潤物件那樣的讒言傷害了深切的誠意,屈原蹈浪而死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造成的。

05

永留青史

當地的人聽說屈原自溺,爭劃小舟,出江拯救,終沒有救出。但人們總覺得他還活在江中,於是將甜食投於江中,又怕食物爲魚龍吞食,遂以葉皮包裹。人們沒有救出他,但不願讓他在江中受餓,希望能與他們共度“端午”。

歷史上屈原是什麼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3張

年復一年,民間形成了端午節競渡龍舟和包食糉子的風俗,其中包含了對屈原長久的紀念。這位潔身憂國的人物,生前世人未能理解他,但世人始終熱愛他、沒有忘記他,數千年在懷念他。

屈原生前曾任三間大夫一職,人們在他投江離世的今湖南羅縣境修建了三間廟,以示永久的紀念。

唐人戴叔倫在原址寫下《過三間廟》一詩,抒發了心底的悲涼,屈原永遠名垂青史,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歷史的書頁上。

屈原主要是一位愛國主義、嫉惡如仇的偉大文學家,雖然他官至楚國的大夫,但是由於一直未獲重用,因此他政治上對楚國的影響不大,也基本對戰國時期的政局沒有多大的改變。

但是,體現於屈原身上的政治憂患意識和潔身自好的品格反映了歷史上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的突出特點是歷史上極爲少有的,人們由此可以看到歷史上許多知識分子的個體形象及其必然性遭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