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襄子,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左傳也作趙孟。春秋末葉晉國卿,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爲太子,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繼承父業,五十一年(公元前425年)卒,諡號爲“襄子”,故史稱“趙襄子”,與其父趙鞅(即趙簡子)並稱“簡襄之烈”。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趙襄子爲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在他小時候,甚至連趙鞅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於趙鞅。有一天,趙鞅召諸子前來,請子卿看相,子卿趁機舉薦了毋恤。趙鞅注重對兒子們的教育和培養。他曾將訓誡之辭,書於若干竹板上,分授諸子,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其要旨。並告訴他們三年之後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時,他的兒子們,甚至連世子伯魯,也背誦不出,以至連竹板也不知遺失何處。只有毋恤對竹板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始終將竹板攜藏於身,經常檢點自己。於是,趙鞅始信子卿所薦,認爲毋恤爲賢。及至諸子長大成人,趙鞅又對他們進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恆山,在河北阜平西北境)之上,你們去尋找吧,先得者有賞。”於是,諸子乘騎前往,尋寶符於常山。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只得空手而歸。只有毋恤說:“我得到了寶符。”趙鞅聞聽便讓他將情況道來。毋恤說:“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可歸趙所有。”趙鞅聽罷高興異常,頓覺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趙氏大業難得的繼承人。遂廢掉世子趙伯魯,破例立毋恤爲世子。

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卒 ,毋恤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

謀取代國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在趙簡子死後,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會。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興兵伐代,一舉佔領代國,將其領土併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智伯爲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爲智、趙氏、韓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家族。

晉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趙簡子爲什麼立你爲繼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罷!”

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之心。前455年,智伯假借晉侯之命,巧以恢復晉國霸業爲由,向趙、韓、魏三卿各家索取一個萬戶之邑。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

而趙襄子卻不願俯首任智伯擺佈,加之往日與智伯有隙,便非常堅決地回絕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產業,哪能隨意送與他人?”智伯見韓、魏兩卿拱手獻地,而趙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舊恨的催化,遂自己親任元帥,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襄子只有拼力抗擊別無他途。但是,襄子也清醒地知道,以趙氏之力與三家對抗,衆寡懸殊,獨木難支,遂按父親臨終之囑,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以地利之險,克敵疲之短,相機再戰。

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第2張

晉陽之戰

智伯率三家之軍兵困晉陽後,襄子憑地險與人和的優勢,與敵周旋一年有餘。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來臨,掘晉水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羣臣卻有動搖之心。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襄子估計到晉陽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因爲趙氏的滅亡雖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對他們意味着什麼。遂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潛入韓、魏兩營,曉之以“脣亡齒寒”的利害,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共分其地。最後,智伯功虧一簣。在襄子的精心策劃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敵,落了個身敗名裂,禍及九族的下場。連自己的顱骨都淪爲別人的酒器。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爲三卿鼎足之勢,趙氏則在趙襄子的領導下,力挽狂瀾,消滅了必欲滅己的智伯,壯大了自家的勢力,爲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參見晉陽之戰)。

心胸寬廣

智瑤失敗被殺後,他的門客豫讓欲爲主報仇,意圖刺殺趙毋恤被發現,趙毋恤放過了他。豫讓又以漆塗身、吞炭爲啞,趁趙毋恤過橋時欲刺殺他,趙毋恤馬驚,豫讓又被發現。趙毋恤問:“你以前也曾效力範氏、中行氏,智瑤攻滅他們,你爲什麼不爲他們效死,偏偏爲智瑤效力,爲他刺殺我?”豫讓說:“範、中行氏以衆人待我,我以衆人報之;智瑤以國士待我,我就以國士報之。”趙毋恤很感動,但仍命士兵包圍豫讓。豫讓請求趙毋恤把衣服給他刺殺,以致報仇之意。趙毋恤更加感動,將衣服送給他,他三次跳起刺之,隨後被殺了。趙國人聽說此事,無不爲豫讓落淚

趙襄子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羣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襄子不怎麼恭敬,只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襄子論功行賞,以高共爲首。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襄子說:“方晉陽急,羣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干將更重要,因爲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趙襄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樣的經歷? 第3張

傳位風波

他封兒子趙起於代國,稱代成君,早死,孫子爲趙獻子趙浣,趙襄子死後,兒子趙桓子就驅逐趙浣,自立爲國君,繼位一年也死了。大家一起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立爲國君,這就是趙獻子。趙獻子生子名趙籍,就是趙烈侯。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爲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