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平常許多人交朋結友,都保不齊能善始,而不能善終,更何況天子與布衣之交。

在中國古代不乏有這樣的例子,一代帝王未龍騰雲際之時,有一兩個體己的知心朋友,日夜在酒肉之間呼喝歡鬧,抑或還許下過大言不慚的富貴共享、天下平分的醜態誓言,可真到有那麼一天,當中一人龍飛九天,端坐金殿之時,面對當年的狐朋狗友,彼此之間那又是另一副嘴臉了。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今天小編要講一位梟雄,年少時就極爲不凡,甚至有人把他當作了秦始皇一流的人物,等他成年之時,很快脫穎而出,抓住時機,與原本一位落魄的小王爺結爲“金蘭”之交,也曾發出過“齊富貴,共天下”的誓言,不想這諸侯王在這位豪強梟雄的輔佐下,坐上龍椅,起初也給了他位極人臣的高位與厚賞,怎奈雙方身份“氧化”之後,性情都發生了可怕的蛻變。

帝王不再容忍臣子的任何放肆,梟雄也不肯向這位自己親手扶起的“無能天子”放低一絲姿態,最終彼此釀成悲劇,帝王在幽禁中悲憤而死,梟雄兩度起兵反叛,每次都打到了京師,兵臨城下卻不敢自己坐上龍椅,最後一病不起,嗚呼哀哉!如此君臣,也真是讓人嗟嘆惋惜!

話說這位梟雄到底是誰呢?接下來就由小編爲看官們娓娓道來,這位仁兄出生於三國末期,西晉初年,名叫王敦,字處仲,是東晉王朝開國大司徒王導的堂哥,他的父親名叫王基,曾做過西晉的治書侍御史,王敦年少時就有一雙神奇的眼睛,他長大後娶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襄城公主,做了駙馬都尉,官拜太子舍人。

當時山都縣公、後軍將軍王愷與衛尉、徐州刺史石崇比富,二人都是天下極爲富有奢侈之人,王愷曾置酒設宴,大會勳貴賓客,那時王敦、王導兄弟都在其中,有一個歌伎吹奏笛曲,稍有失聲缺韻,王愷立馬起身拔劍斬殺,滿座賓客無不改容失色,大爲震駭,而只有王敦一人神色自若,這使得王愷大爲驚奇。

沒過幾天,衆人又再次赴宴來到王愷府中,王愷使美人給衆人行酒,有一個客人不肯將杯中酒喝完,王愷認爲美人沒有侍奉好客人,一怒之下,拔劍殺之。當另一美人將酒端至王敦、王導兄弟面前,王敦早有意得此美人,便故意不肯接起酒觴,這位美人頓時悲懼失色,唯恐小命不保,王愷也面現怒容,可王敦依舊傲然不視。

堂弟王導擔心氣氛尷尬,難以收拾,可自己素不能飲酒,又恐行酒美人獲罪被殺,立馬接過酒觴,強行一飲而盡,當衆賓客見此,無不喝彩,王敦便直言要爲舍弟索求這位行酒佳麗,王愷見他兄弟二人,一剛一柔,果是天下奇才,竟也毫不吝嗇將美人贈之。

二王兄弟回到家中,王導嘆息着對堂哥說道:“兄長如此剛強,恐怕將來難以善終啊!”王敦聽了,只是冷笑。而太子洗馬潘滔卻評價王敦說道:“阿敦蜂目已露,只是豺聲未振,如果不去吃人,將來也一定會被別人所吃!”蜂目豺聲者,古書當中一般專指秦始皇,可見當時人們對王敦的儀表氣度有多恐懼。

後來“肉糜皇帝”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被嫡母賈皇后所害,被遷往許昌金墉城幽禁,賈南風又代傻皇帝傳詔東宮官屬不得相送。而王敦居然不聽堂弟王導的勸告,以太子舍人的身份強行拉着太子左右洗馬江統、潘滔,舍人杜蕤、魯瑤等人冒着殺頭禁令,在太子行經之路一旁望拜流涕,這一舉動頓時震驚天下,一向兇悍的賈南風也對他無可奈何。

他的名聲一下子就在朝野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宰相、尚書見了他都是禮遇有加,竟以平輩賓友相待,堂弟王導也是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不久之後,朝廷晉升王敦爲黃門侍郎,也就是皇帝的近身祕書了。

不久之後,京師洛陽發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亂”,九王叔趙王司馬倫廢帝篡位,當時王敦的叔父王彥是兗州刺史,司馬倫想要拉攏他們王家,便派王敦去慰勞王彥。天下其他幾個司馬氏宗親王爺紛紛舉兵,打着“護駕勤王”的旗號攻向洛陽,王彥收到齊王司馬冏的討賊檄文,卻又害怕司馬倫兵強馬壯,不敢應命。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王敦則勸王彥趕緊響應“勤王諸王”的“義兵”,後來司馬倫被斬殺,王彥因此也被認定爲功勳之臣,晉惠帝回到京師,恢復皇位,立馬晉升王敦爲散騎常侍、左衛大將軍、大鴻臚寺卿、侍中大臣,又出任廣武大將軍、青州刺史,這些高官顯爵,一時間壓得他氣也喘不過來,堂弟王導只是連連嘆息搖頭。

後來到了晉懷帝司馬熾即位,改元“永嘉”,王敦被徵召爲中書監,相當於副宰相級別了,當時天下大亂,王敦居然將自己公主媳婦的侍婢一百多人,婚配給了有功將士,家中的金銀寶物也都全部散給了賓客,自己一個人單車返回洛陽。

東海王司馬越從封地滎陽來朝,被封爲太傅執掌朝政,王敦對自己平日親近的官員說道:“如今天下的威權都在太傅手中,你們這些人選官任人,上表陳情,還在以舊時的禮制行事,太傅一定會殘暴地行使誅罰的!”

不久之後司馬越果然將中書令繆播等十餘名朝中大臣全部斬殺,以此來立威。可司馬越卻非常器重王敦,授予他揚州刺史之職,潘滔對司馬越說道:“你現在把王處仲這樣的人物放到江淮之地,是放縱他的豪強之心,到頭來只會養成一個反賊罷了!”司馬越沒有聽進他的話。

過了一段時間,朝廷徵召王敦回京做尚書,王敦強行不肯赴任。等到琅琊王司馬睿南渡開國,建立了東晉王朝,立馬召喚王敦來做安東大將軍府軍諮祭酒,可後來新上任的揚州刺史劉陶突然去世,晉元帝司馬睿只好再次任命王敦爲揚州刺史,並加授廣武大將軍一職。

沒多久,又晉升爲左將軍、天下征討諸軍大都督、假節鉞。當時晉元帝剛來到江東,在當地豪強面前沒有什麼威名,王敦叫來他的堂弟王導同心輔佐,最終爲司馬睿實現了“晉元中興”,所以當時天下人都說:“王與馬,共天下!”沒多久,晉元帝又派王敦與將軍甘卓共同討伐反叛的江州刺史華軼,王敦還親自斬殺了此人。

後來蜀地反賊杜弢作亂,叛軍一路向東,殺得荊州刺史周顗都抵擋不住,要逃跑來到東晉陪都建康。王敦立馬派出武昌太守陶侃(陶淵明的太爺爺)、豫章太守周訪等諸路人馬共同討伐杜弢。

而王敦也很快來到豫章督軍,作爲諸路軍馬的後援。沒多久陶侃大破杜弢,王敦上表請晉元帝加封陶侃爲荊州刺史。又過沒多久,陶侃居然被杜弢部將杜曾所敗,王敦認爲自己任人失責,自貶爲廣武將軍,晉元帝堅決不肯,依舊讓他統領天下所有兵馬。

杜弢最後還是被陶侃所滅,王敦則被進位爲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軍馬大都督,併兼江州刺史,封漢安侯,可謂權傾天下,威震四方。王敦也開始自己任免所屬官吏,並干涉江南所有州郡的人事任調。

沒多久,杜弢部將杜弘流竄到了廣州,竟向王敦表示願意投降,並帶本部人馬前去討伐桂林郡的反賊來贖罪,王敦爽快地答應了。而當時陶侃的大軍一直都在防備杜弘,杜弘認爲自己不可能再有所作爲,於是跑到零陵太守尹奉面前乞降,尹奉把他送到了王敦那,王敦見杜弘驍勇雄壯,便收入麾下爲將,對他也非常寵信。

後來南康人何欽據險造反,聚衆數千人,使得偏安江南的東晉朝廷大爲震動,王敦只是寫了一封信答應授予何欽四品將軍之職,就把這數千人給招安了,從此王敦專擅自主的行跡也越來越明顯了。

晉元帝建武初年,王敦又被晉升爲徵南大將軍,後來又晉升爲侍中大臣,大將軍兼任江州牧。他立馬遣部將朱軌、趙誘討伐杜曾,這個杜曾居然又將朱軌、趙誘全部斬殺,王敦氣得慘叫,只好再度自貶,罷免了自己侍中大臣之職,也不接受江州牧之職。

晉元帝特下詔書要他收回成命,王敦還是固辭州牧一職,只接受了刺史的官位。當時劉隗在朝中做御史中丞,官位僅次於王導,也深得晉元帝信任,他時常會挑撥皇帝與王氏兄弟的關係,王導等人非常厭惡他。

王敦氣不過,上書晉元帝說道:“陛下當年還沒能得到天下,是舍弟王導爲你拼死拼活,而臣在外爲陛下領兵討賊也有十年之久了,陛下曾親自嘉獎臣,對臣說吾與卿兄弟,如齊桓與管鮑之交耳,這是把舍弟王導當做管仲,把臣當做了鮑叔牙,臣一直銘記於心,至今竊猶眷眷,認爲前恩不得一朝而盡。

現在陛下在江南坐穩了龍椅,又廣招賢才,舍弟王導也身兼數職,高居重位,不想卻受到流俗譏謗,可他還是盡心盡力爲了陛下日夜辛勞,我也知道我這個堂弟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才幹,所以不也不可能沒有過失!可陛下要是一聽到什麼風吹草動,就對舍弟和臣產生猜忌疑慮,而導致聖恩不終,那臣就感到太過失望了!臣寫這封奏章,並不是爲了苟順私情,敢於包庇舍弟,臣的一片丹心只是忠於我大晉之社稷。”

表文送到朝廷,實掌相權的司空王導先看過之後,大驚失色,這不是明擺着指責晉元帝有負他兄弟倆麼?於是趕緊派人把表文封印送還江州王敦手中,王敦非常倔強,居然原封不動,再次上奏此文。

當初王敦行事非常低調,表面崇尚清雅淡泊,從不言財色之事,後來手掌大權,威名日盛,又在江左立了下擁戴新朝,數次平定叛亂的大功,便開始飛揚跋扈,自認爲手控強兵,朝中百官羣臣多屬他的私黨,天下威權無二,就想着專制朝廷,有了問鼎稱帝之心。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晉元帝讀過他的表章後,既害怕又厭惡,於是更加以劉隗、刁協爲心腹,專門對抗王敦,同時也開始冷落王導。王敦得知之後,心中更不能平,他與皇帝的嫌隙就越來越深。他每次酒後都要詠誦魏武大帝曹操的樂府歌,唱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唱到激昂動情處,他還拿起御賜的玉如意敲打痰盂來把握節奏,竟把痰盂都敲缺了邊角。

後來湘州刺史甘卓要調任到梁州做刺史,王訅卻想讓自己的從事中郎陳頒代替甘卓做湘州刺史,晉元帝居然不肯,而是派譙王司馬承去鎮守湘州。王敦氣得直接止書,說古今忠臣見疑於君父,都是因爲有“蒼蠅”一樣的奸臣在當中挑撥,他想用這樣的話來感動皇帝,沒想到晉元帝因此更加忌憚他,爲什麼呢?王敦把劉隗、刁比做蒼蠅,那不是將晉元帝視爲糞便了。

可不久之後,晉元帝反而賜給王敦天子御用的“羽葆鼓吹”等儀仗之器物,又給他增加從事中郎、掾屬、舍人各二人,這都超出了一般諸侯的規制,可王敦居然以爲晉元帝已經與他和解,便更加放肆起來。這把其弟王導給急壞了,這分明是晉元帝在深度試探王敦了。

沒過多長時間,晉元帝又以劉隗爲鎮北大將軍,戴若思爲徵西大將軍,並將揚州的苦役奴僕全部編排成兵,由劉、戴二人統領,部署在江淮一帶,名爲“討伐中原五胡”做準備,實際上卻是爲了防禦江州的王敦。王敦氣得大叫,認爲晉元帝太過陰險,又忘恩負義,於是在永昌元年,他集合自己所有的兵力,打出了“清君側”,誅劉隗的名義,興師討伐晉元帝。

同時,他還上書言道:“劉隗以前還是我的門下故吏,這是一個邪佞諂媚,譖毀忠良,疑惑聖聽,妄居權寵,撓亂天機,作威作福,使羣臣杜口的小人。如今天三軍將士對他莫不怨憤,就算春秋楚國時的費無忌、吳國太宰伯嚭,漢元帝時的弘恭、石顯這樣的大奸臣都,未足爲喻。

臣敦備位宰輔,雖然沒有陳平周勃那樣的謀略,卻也不忍心看到社稷危亡,今日逼不得已,強行進軍,爲的就是討伐奸孽,願陛下趕緊反思自省,速斬劉隗之首,以厭服衆望,這樣大晉王朝纔會再度興隆,只要劉隗的首級早上懸於國門,臣的百萬之衆太陽下山前必定全師而退!(隗首朝懸,諸軍夕退)千萬不要逼到君臣相屠,流血丹地的那一刻。

陛下昔日做琅琊王,鎮守揚州的時候,還能虛心下士,優賢任能,以寬厚而得衆心,使得天下君子無不對陛下盡忠盡力,而從此劉隗跟隨在陛下身邊之後,天下街談巷議都說我大晉會像孫氏東吳一樣不久將亡,臣聽了之後萬分惶恐,不覺得摧心破膽,泣血橫流,陛下心中如果還想保全祖宗之業,存神器之重,就請聽從臣之忠言,如果一味信賴奸佞,天下誰說不痛心!此刻四海延頸,伸長了脖子鹹望太平,臣也很想令諸軍早還,而不是前來騷擾陛下的安居。”

不久之後宣城王內史沈充也在吳興郡起兵響應王敦,王敦大軍進至蕪湖,又上表歷數刁協之罪,晉元帝大怒,下詔言道:“王敦把朕比作太甲,這分明是想將朕囚禁起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朕今天親率六軍,以誅大逆,有殺逆賊王敦者,封五千戶侯!”並召戴若思、劉隗發兵勤王,會師於建康。王敦的哥哥王含當時在朝廷擔任光祿勳,嚇得逃出建康投奔王敦。

王敦大軍進至石頭城,想要攻打劉隗,降將杜弘說道:“聽說劉隗養了很多死士,是不容易攻克的,不如攻下石頭城,石頭城守將周札薄情少恩,他的士兵都不肯爲他盡力,攻之必敗,只要周札一敗,劉隗就會自行逃走的!”王敦聽從了他的建議,沒過幾天,周札果然開城投降。

王敦更加得意,很快揮兵東進,與朝廷諸將大戰,晉軍王師大敗,王敦便開始放縱士兵到處劫掠,朝廷的官員都紛紛逃散,只有侍中二人跟隨在晉元帝左右。晉元帝嚇得趕緊把盔甲脫了下來,換上龍袍朝服,左右不明白他何意,他對左右說道:“我要是還穿着戎裝,王敦殺我,那就等於兵戎相見,雖死無過!我今換著龍袍,還是帝王之身,當朝天子吧!他敢弒君嗎?欲要殺我,那就讓他早早前來吧!早知道有今日,我還不如復歸琅琊王潛邸,何至於讓天下百姓困苦如此!”

王敦率軍進駐建康,立馬捉拿收周顗、戴若思斬首,又逼迫晉元帝封他爲丞相、江州牧、武昌郡公,食邑一萬戶,又使太常卿荀崧率百官向他叩拜,又把天子御用的儀仗全交給他,王敦被弄得尷尬不已,一概不予接受,只好退兵駐紮在武昌,一面斬殺朝中不服他的官員,一面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在朝廷,他的哥哥王含做了衛將軍、沔南諸軍都督、領南蠻校尉、荊州刺史,親信義陽太守任愔做了河北諸軍都督、南中郎將,王敦又自兼寧、益二州兵馬都督。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不久之後,晉元帝司馬睿駕崩,在位只做了六年皇帝,太子司馬紹斷位,改元太寧,王敦又私下讓朝中百官奏請晉明帝司馬紹召他入朝主政,晉明帝於是手詔徵之,最後王敦得到了代表天子殺伐大權的“黃金斧鉞”,天子班劍武賁侍衛二十人,他上朝奏事不用稱臣,入朝可以不走“鴨步”,進殿不用解下佩劍,也不用脫鞋,並讓他將自己的辦公府邸搬到離建康很近的姑孰,也就是如今的蘇州。

晉明帝又派侍中阮孚給他送來上好的御酒進行犒勞,王敦怕是毒酒,稱疾不見,只是命主簿外出領旨謝恩。王敦又強行使晉明帝封他堂弟王導爲大司徒,位列三公之首,他自己又加授了揚州牧一職。從此王敦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對人也越來越傲慢。天下四方進獻給皇帝的貢品大多都到了他的府邸,江南各州郡的官員,諸道各路兵馬的將佐幾乎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不久之後,他又調任兄長王含爲徵東大將軍、揚州江西諸軍大都督,他的堂弟王舒爲荊州都督、王彬爲江州都督、王邃爲徐州都督,王含這個人也一樣兇頑殘暴,王敦的手下沒一個好東西,自從王敦得志之後,他們就開始大興土木,營建豪宅,侵奪他人的田地,挖掘古墓,在市集進行剽掠,使得天下士大夫和庶民都號哭慘叫,怨恨至極。

王敦堂弟豫章太守王棱百般勸諫他要收斂,王敦大怒,派刺客將他擊殺。王敦膝下無子,就把自己哥哥王含之子王應過繼給自己撫養。後來王敦病重,竟授予王應武衛大將軍,作爲自己的繼承人。

王敦又對親信們說道:“非常之事,豈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王應年少,安能承擔大事?我死之後,你們解衆放兵,歸身朝廷,才能保全門戶,這是上上之策。如果你們不肯捨棄富貴,那就一起退守武昌,對朝廷進貢不廢,還能享受幾年安樂,這是中策也!如果我僥倖不死,熬過這場大病,帶着你們再次殺入建康,或許還能成就帝王之業,這只是下策了!”謀士錢鳳卻說道:“主公說的下策,實際是上上之策也!”於是私下與衆親信謀劃,等王敦死後,他們就發兵作難攻向建康。

王敦突然又想起了石頭城守將周札,竟把他一家全部誅殺,還有晉元帝生前的親信冉曾、公乘雄等人都被他殺死,後來王敦病重不起,晉明帝派人問疾,探明情況之下,準備討伐王敦,居然親自微服跑到蕪湖,觀看他的大本營,後又多次派大臣向王敦表示慰問,以安其心,不久又晉升王含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王含之子王瑜爲散騎常侍。

王敦則任命自己的部下溫嶠,同時也是晉明帝昔日的布衣之交,爲丹陽府尹,想借此來窺伺朝廷的舉動,不料溫嶠一到任,就上書說王敦將要謀逆造反。晉明帝深知溫嶠是被天下物議所迫,最終倒向了自己,於是對外揚言說王敦已死,並下詔言道:“先帝司馬睿大老爺創業江東,是司徒王導老先生首居大功,大將軍王敦參與軍機,那時候這兩兄弟,一文一武,作爲人臣無二心,後來王敦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情,劫掠城邑,縱兵肆虐,侵犯宮省,誅戮大臣,最後不朝而退,使人神同憤。

先帝含垢忍辱,對他依舊是禮遇有加,朕即位以來也希望他不要威脅朝廷,而是慢慢覺悟,不想他卻任用兇惡的小人,使天下駭心,道路側目,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今日命司徒王導、鎮南大將軍溫嶠、建威將軍、平西將軍、奮武將軍、奮威將軍等水陸並進,朕親御六軍,討伐王敦及其謀主錢鳳之罪,罪止一人,朕不濫刑,有能殺錢鳳送來其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布五千匹!明承詔書,朕不負信!”

王敦聽說之後,病情越來越嚴重,但他又不能起身御衆,只好命錢鳳、鄧嶽、周撫三人率衆攻向京師。王含來見王敦說道:“這是我們的家事,你爲什麼不交給我來統軍呢?”於是又命王含爲天下兵馬大元帥。

錢鳳又問王敦道:“如果攻下建康,陛下怎麼獎賞我等?”王敦冷笑道:“尚未在建康南郊祭天,何得以稱陛下天子之號?愛卿你只要盡力攻下京師,保護好東海王司馬沖和他的王妃裴氏就可以了!”接着他又讓人上書痛陳溫嶠背信忘恩,挑撥奸邪之罪,可見此時王敦還是很清醒的,不敢做皇帝,而是想給自己留下退路。他的手下卻想利用他稱帝,各得裂土封王罷了。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5張

王含帶兵殺到江寧,堂弟司徒王導寫信給他說道:“近聞堂哥大將軍王敦病重,甚至有人說他已經死了,我很傷心啊!現在又聽說錢鳳等人帶兵作亂,朝野之士無不憤慨。堂哥你如今掌管家事,應該爲我們王氏宗族深謀遠慮啊!你也六十歲的人了,位極人臣,再也不是佳期少年,就不要再折騰了!不要把咱們王家好好的門戶,弄得七零八落,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等到人心漸失,百姓疲敝,那就是咱們危怖之時了!我王導深受國恩,雖然不懂軍旅之事,卻一心爲國,今日之事,我是寧做忠臣而死,不爲無賴而生!本來堂哥王敦可以成爲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輔國賢侯,卻被你們一朝叛逆,而辜負了我們王家祖宗平素之志,到時候你們還有何面目去見諸父於黃泉呢?

我最後告訴你,當今皇上只取錢鳳一人,使天下獲安,你要是還明事理的話,就趕緊收手吧!能不能免禍得福,就是反手之間的事情而已,儘早做出正確決定吧!如果等到天兵一到,我再爲你們焦慮也再無益也!”

王含讀完書信,不作答覆。不久之後,王含大軍就被朝廷兵馬擊敗在於越城下,王敦得知後,大怒道:“我哥王含就是個老婢女,做大事一點也沒用,我王氏門戶就要衰敗了!王世將、王處季這樣文武兼備的全才子弟都早死了,如今大勢去矣!”於是又對身邊的參軍呂寶說道:“只好我力撐而起,親自上陣了!”便要起身,可卻病入膏肓,才也動彈不了。

錢鳳等人殺到京師建康城下,屯兵於水南,晉明帝率六軍親自抵擋錢鳳,雙方交戰數次,錢鳳大敗。王敦聞訊又對親信羊鑑及養子王應說道:“我死之後,你們趕緊推戴王應做皇帝即位,先將朝廷百官都樹立起來,然後再操辦我的喪葬之事!”沒過幾天,王敦就死了,時年五十九歲,王應按照其遺命,祕不發喪,只是用草蓆裹其屍,在外面塗滿蠟油,埋於院中,然後便與諸葛瑤等人縱酒淫樂,任何事情都不再關心。

這時沈充自己率吳軍一萬餘人,與王含會師,沈充行軍司馬顧揚對沈充說道:“我們造反舉大事搞到今天,天子卻已扼住了我們的咽喉,衆心沮喪,人情離散,戰場上我們又一再受挫,將軍再持疑猶豫,必定會招致殺身之禍。不如趕緊決堤引水,倒灌京師,我們乘着水勢,揮舟直進,必定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舉拿下京師,這是上策!不然的話,想要轉禍爲福,那就召錢鳳前來議事,設伏將他斬殺,然後向朝廷投降,這是下策了!”沈充都不肯用,最後選擇逃回吳地。

而王含率衆北渡淮河準備與沈充會合,卻被蘇峻大軍所擊,大敗虧輸,沈充嚇得不敢接應他,只得自燒營寨而退。沒多久,周光斬殺錢鳳,吳儒斬殺沈充,都把他們的首級送到了晉明帝面前。朝廷有司下決議道:“王敦滔天作逆,目無君父,法當剖棺戮屍,以彰元惡!”於是晉兵強行挖出了他的屍首,將他擺出跪狀,又用火燒光了他身上的壽衣,然後用鐵鞭狠狠地鞭打其屍,後來王敦、沈充的首級全都被砍了下來,懸於國門之上,天下百姓無不稱慶。

王含父子則乘小船投奔荊州刺史王舒,不想王舒居然將他們沉入江中,向朝廷報捷請功,至此王敦之亂被徹底平定。話說王敦其人年輕時,長得眉清目秀,性情灑脫,精通《春秋左傳》,他的堂哥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非常器重他,後來王敦帶兵,他的部下在千里之外都對他唯命是從,只有他麾下最爲親信之人難以約束。

晉武帝司馬炎曾召天下賢士來商討“聲色娛樂”之事,只有王敦不發一言,面露厭惡之色,當晉武帝當面問他時,他說自己只知道“上陣擊鼓”,於是振袖揚枹,擂動大鼓,其音節諧韻,神氣自得,傍若無人,舉座無不讚嘆他的雄豪爽朗。

後來石崇炫富,就算上廁所都有十幾個美貌的婢女相陪,在廁所中都放置了甲煎粉、沈香汁,賓客們在他家每次上完廁所都會換上一套嶄新的衣服出來。許多賓客覺得脫衣尷尬,只有王敦不以爲然,那些美貌的婢女見了,說道:“這個客人毫無羞愧之色,將來必定成爲大盜賊!”

他的好朋友沈充,字士居,少年時非常喜好兵書,雄豪之氣聞名於鄉里,王敦發達之後,引爲參軍,沈充因此又將同郡之人錢鳳引薦給了王敦。錢鳳字世儀,王敦一開始就命他做了鎧曹參軍,後來成爲了王敦最爲心腹的謀士。

王敦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6張

晉明帝將要討伐王敦時,曾派沈充的老鄉沈禎前去勸降,並許以大司空之位,沈充卻對沈禎說道:“三公這麼高的官位,不是我所能擔任的,且豐富的賞賜加上甘甜的承諾,難道不讓人感到害怕嗎?大丈夫共舉大事,應當有始有終,怎麼可以中道改易呢?不然的話,天下之人誰肯容我?”沈禎說道:“天下五尺之童都知道大將軍是造反作逆,你一意孤行就等同於將行篡弒啊!既然朝廷對你有宥罪之心,爲何不見機而降呢?”沈充卻不肯聽從。

臨到發兵的時候,沈充又對他妻子說道:“男兒不豎豹尾,終不還也!”古時候,只有代天子征伐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旗幟上能掛着豹尾,以示威嚴。後來兵敗,沈充逃到部將吳儒家中,吳儒居然將他捉住,並笑着說道:“捉王敦封五千戶侯,捉你沈充,我做三千戶侯足矣!”

沈充面無懼色,答道:“你的貪心就只在封侯這麼點賞賜之上麼?如果你以大義使我存活,我的宗族必定厚報於你,你若殺我,將來你吳氏一族都會被屠滅的!”吳儒毫不理會,將沈充斬殺後向朝廷請功,後來沈充的兒子沈勁又在東晉做了大將,竟將吳儒滿門全部斬殺,以此報了父仇。

史家評論王敦說道,琅琊王司馬睿當年那麼卑微無助,好不容易靠着王敦、王導兄弟在建康撐起了半壁江山的局面,假設王敦一直能保持與晉元帝如同“金蘭兄弟”一般的密契,好好輔弼王業,中興晉室,恐怕諸葛亮這樣高的聲名都會被他壓了下去。

可惜他蜂目既露,豺聲又發,心有“擅竊國命”的圖謀,一味殘殺忠良,再加上嗣君晉明帝英武有大略,運籌帷幄,徹底殄滅了王敦兇殘的企圖,使得晉室江山延綿了二百餘年之久,其諡號“明帝”,可當之無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