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瑾,字子瑜,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孫吳開國元勳。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俗話有云“厚德載物”,又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說的是一人一生行善,必定在衆人心中留有厚德,而使全家獲利或享有榮光。

然而在歷史當中,也有例外,曾經有一個賢明的文臣,他一生與人爲善,上不頂撞君王,下不得罪百官同僚,兩個弟弟居然都在敵國身居高位,其中一人還被後世視若神明,而他生有三個兒子,一人過繼於親弟,其他二人,一個生性儉樸卻野心膨脹,一個放縱不羈卻又奢靡難抑,最後竟全遭屠滅,幸得還有一子過繼他人才得以保留一絲血脈。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如此離奇“劇情”,看官必定會問這位“賢相”究竟是何人?其實此人也並未真正做過宰相,不過是位極人臣近四十年,竟與“手握相印”無異。這位“賢相”大名其實許多人都非常熟悉。

他就是真正的“千古名相”諸葛亮的親大哥諸葛瑾,字子瑜,琅琊郡人,東漢末年爲了躲避戰禍跑到了江東。當時江東大王孫策暴卒,孫策之弟孫權繼承了孫策的權位。孫權的姐夫曲阿人弘諮見到了諸葛瑾,認爲他是一個異才,於是將他舉薦給了孫權。

諸葛瑾居然得到像孫策、孫權倆兄弟最信賴的部下魯肅一下的優待,在江東簡直就像上賓一樣,不久之後,他就做了孫權的長史,過了一段時間,又晉升爲中軍司馬。

到建安二十年,即赤壁之戰打完的第七個年頭,孫權派遣諸葛瑾前往西蜀劉備處修和通好,因而見到了他的親二弟,也就是劉備帳下第一軍師諸葛亮,可諸葛瑾卻擺出一副完全不認識的姿態與之會見,就算與劉備當面議事完畢,從公府退出,也沒有和弟弟諸葛亮私見一面。

後來孫權得知之後,驚愕不已,卻對諸葛瑾愈加敬重。諸葛瑾輔佐孫權,和他弟弟輔佐劉備的方式很不一樣,諸葛亮在劉備面前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說敢罵,劉備對諸葛亮也是言必聽,計必從,二人因此堪稱千古君臣模範,有如魚得水之稱。

當孫權在理政治軍方面有過失,諸葛瑾卻沒有像他弟弟那樣喋喋不休去勸諫主公,而是巧妙地打起比喻慢慢說服,從來也沒有讓孫權急眼發脾氣,要是孫權冥頑不靈,不肯開竅,諸葛瑾也不會直指其弊,而是暫時舍下這個話題,說其他的事情,然後繞個大彎,以其他的事件爲托兒再尋求機會陳述他對之前話題的看法,更多的是將曾經類似發生過的事情,進行對比來講給孫權聽,於是孫權往往因此而理解諸葛瑾的意見,並明白他的苦心而接納他的建議。

當時吳郡太守朱治,是孫權親自任命爲將軍,並對他寄予厚望,平時也對他非常禮敬,可朱治因此變得驕橫跋扈,孫權卻怕給自己打臉,不好意思對他進行責難,所以朱治常常犯事,而孫權只有忍氣吞聲,忿忿不解。

諸葛瑾揣知孫權這塊心病之後,也沒有當面進行勸諫,而是找個機會在孫權面前乞求讓自己來猜一猜主公的心思,在得到孫權的同意之後,諸葛瑾又請求在孫權的書案上取筆紙,只將所思所想寫下來。

孫權點頭之後,諸葛瑾把想法寫了下來,他也沒有直說孫權礙於面子,不敢責罵自己私薦的親信不法,而是拿春秋時吳王夫差重用伯嚭,以致喪師辱國,卻因過分親信從來沒有責怪過他爲類比,將自己的心思“遙往忖度之”。

沒想到孫權看了之後,一面慚愧無地,一面非常高興諸葛瑾能對他如此知心貼心,於是笑道:“子瑜知我也!寡人就是這塊心病啊!你的美德就像孔子的首徒顏回一樣,從來不會讓老師孔老夫子難堪,使人不得不對你親近啊!”

後來校尉殷模犯法,他的罪行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孫權大爲震怒,可東吳的百官大多數都爲殷模說好話求情,孫權見羣臣和他的心意完全相左,更加惱怒,只有諸葛瑾一人默然不語,孫權便對他說道:“諸葛子瑜爲何獨不發言啊?”

諸葛瑾從坐席上起身,上前向江東之主吳侯孫權行禮之後,答道:“殷校尉和我一樣,都是無家可歸,背井離鄉之人,親人因戰禍殆盡,自己遺棄了祖宗墳墓,攜帶着僅剩的老弱,披着蓑衣草帽,歸附在聖德感天的吳侯殿下帳中,就這樣不再過着顛沛流離的日子,而得到了吳侯賜予的再生之福,我們也總是相互督促和勉勵,希望能報吳侯之恩於萬一,如今殷校尉辜負了吳侯的大恩,自陷罪戾,臣也深深感到平時許多工作沒有做好,而萬分自責,哪裏還有閒暇和資格去評論別人,因此臣是真正不敢多說一句話!”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孫權聽了這話,頓時對麾下這班爲他一直拼命的臣子們倍感憐惜,於是愴然言道:“寡人今爲諸葛子瑜特赫殷某之罪!”後來諸葛瑾跟隨孫權前往奪取劉備佔據的荊州,最後將威震華夏的關羽擊敗,並擒殺了關某父子,孫權對有功將謀士和將領們論功行賞,諸葛瑾被封爲了宣城侯,又加授綏南將軍代替了軍中第一猛將呂蒙兼任南郡太守,這個南郡太守此前也只有周瑜和呂蒙曾經擔任過,可見孫權對諸葛瑾的器重。

諸葛瑾掌管南郡之後,帶兵駐紮在荊州公安縣,當時在西蜀已稱帝的劉備,爲了替關羽報仇,幾乎是傾全國的精兵猛將順江東下伐吳,已受魏文帝曹丕冊封爲吳王的孫權嚇得屁滾尿流,非常想和劉備講和,於是讓諸葛瑾寫信給劉備說道:“突然聽說陛下大張旗鼓已到了吳蜀邊境的白帝城,或許有蜀漢大臣議論說是吳王孫某爲奪取荊州,而殺害了陛下愛將關羽,吳蜀兩國從此怨深仇大,他們必定勸陛下不許東吳講和,這樣的用心實在是太狹隘了,而沒有放眼於陛下遠大的宏圖。

臣試爲陛下論天下之輕重與大小,陛下如果願損忿抑怒,暫息天威,好好思慮一下我的忠言,聖明獨斷,必定能立馬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再需要向無知的羣臣反覆諮詢大計了!

陛下認爲關羽能與被曹氏篡位的漢孝愍先帝(即漢獻帝,當時吳蜀都認定獻帝被害)相比嗎?陛下作爲漢室宗親,不應該先報孝愍皇帝之仇嗎?另外荊州不過九州一隅之地,能與四海八荒全天下相比嗎?同爲不共戴天之仇,誰當先後?只要陛下動念一想,及時審時度勢,就知道正確的決策都在陛下反掌之間耳!”

當時也有人向孫權進讒言,說諸葛瑾見蜀漢大軍洶涌而來,他必定派親信之心前往蜀國與其弟諸葛亮打好招呼,準備作爲內應投降劉備,孫權瞪眼大怒,對那人說道:“寡人與諸葛子瑜是生死不易之交,子瑜不會辜負寡人,就像他弟弟諸葛孔明不會背叛劉玄德一樣,因此寡人也不會有負於子瑜也!”後來東吳大將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吳蜀兩國休戰,諸葛瑾依舊是孫權身邊最得寵信的大臣。

東吳黃武元年,天下三國鼎足之勢已定,孫權晉升諸葛瑾爲左將軍,命他在公安縣總督西線諸路兵馬,防患蜀漢,並授予“假節鉞”之權,可代吳王節制江東諸軍,又進爵爲宛陵侯。

東吳名士虞翻是個狂妄不羈之徒,他一向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唯獨對諸葛瑾表示過尊重,並在公衆場合多次罕見地讚賞諸葛瑾。虞翻甚至在親筆書信中評價諸葛瑾道:“諸葛子瑜敦厚仁義,像上天的厚德一樣對人慈善,而我受到自詡清流官吏們的非議,都是依賴諸葛瑾的保奏才得以存活下來,我也自知惡積罪深,不容於物,又被衆人所忌恨,雖有賢人相救,奈何我卻沒有賢人的德行,如此只能是辜負諸葛瑾的一番好意,難以冀望能得解救了!”後來虞翻果然被流放到了偏遠的交州去了。

諸葛瑾爲人寬容有分寸,當時的士人們都欽服他的寬宏雅量。孫權更是極爲敬重他,每逢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有一次他對諸葛瑾說道:“近來陸伯言(陸遜)對寡人上書說,如今魏國曹丕已死,北方中原被他荼毒的百姓,都在盼望我們東吳的王師高舉旌旗北上將魏國暴政瓦解,然而新帝曹叡執政之後,卻變得非常沉默靜然,聽說他所選官吏都是忠良之輩,施政所用刑罰也非常寬鬆,又對百姓廣佈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以至於如今對我們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寡人卻不以爲然,曹丕老爸曹操在的時候,老曹最喜歡殺伐屠戮,離間他人骨肉,堪稱殘酷至極,而老曹御將征伐,確實自古少有,我絕對承認他是用兵高手。而後來的曹丕比不了他爸老曹萬分之一的才能,而現在曹丕的嗣君曹叡又不如曹丕,只會對自家人施些小恩小惠,他必定是認爲自己父親英年早逝,自度自己衰微無力掌國,因此害怕中原困苦之民一旦羣起造反,他們魏國頃刻間就要崩盤,故而強行壓低自己的身段,委曲以求取民心,想這樣來保全社稷,並安住自己脆弱的心臟,這樣哪是興隆之氣象呢?

寡人又聽說曹叡所重用的陳羣、曹真等輩,不是軟弱迂腐的文人,就是自己家的宗室親戚,這樣用人怎能御雄才虎將以制伏天下呢?他身爲大魏天子,帝權威柄又沒有集中在自己手中,任由這些無能之臣敗壞朝綱,就像楚漢之際的張耳、陳餘那樣,只會相互傾軋,如此不敦睦齊心,還能將國勢推向極盛嗎?

曹真原本是個守國能臣,曹操曾收他爲養子,並用造箭的竹竿敲打過他的腦袋,以此來警示他要爲曹家盡忠效力,曹真也畏懼曹操的威嚴,對曹操父子盡心竭力,不敢胡作非爲,後來曹丕繼位,曹真爲了報答曹操恩情,對成年老道的曹丕也能忠誠無二。

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第3張

如今曹叡年幼孱弱,其意志也多受左右之人搖擺,正是主少國疑,曹真等勳貴也趁此結黨私營,魏國再無起初那樣強勁的凝聚力,如此奸讒之言必定日夜並起,朝臣諸將相互懟罵構陷,哪還有一心向主的之臣?

這樣羣下爭利,主幼不御的局面,國祚豈能久乎?自古至今,歷朝歷代哪有四五個人爭奪權柄,而天下不大亂的呢?這就是國政敗亡之道啊!子瑜,你要好好聽寡人的話,陸伯言長於用兵打仗,然而論及國政,恐怕這就是他的短板了!”後來孫權一直都在做北伐中原的準備,也使得魏國淮南一帶一度相當緊張。

後來孫權見他平生可怕的對手劉備、曹丕都已久不在人世,便詔告天下稱帝,並授予諸葛瑾爲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沒多久,大奸臣呂壹被誅,孫權又把諸葛瑾召入宮中祕商國政。諸葛瑾則有問必答,並且說的都是孫權愛聽的“正理”。

諸葛瑾有三子一女,長子諸葛恪少年有才,在當時負有盛名,孫權也非常器重他,而諸葛瑾卻很討厭這個兒子,認爲他不是保家護族之子,經常感到十分憂慮。他的次子諸葛喬,在他弟弟諸葛亮尚無子嗣的時候,被送到蜀漢成都過繼給了諸葛亮做兒子,諸葛亮將侄子諸葛喬視爲己出,後來還做了蜀漢的駙馬都尉,在諸葛亮的安排下,成爲了漢中的押糧官,爲諸葛亮北伐中原的事業盡心盡力,甚至經常和士兵一起推車負糧,翻山越嶺,在諸葛亮的薰陶和栽培下,爲人又十分謙和在蜀漢頗有賢名。

而諸葛瑾第三子諸葛融卻與他老爸和兩個哥哥大不一樣,他的父兄生活上都非常簡樸,就算在軍中,也不會去穿著華麗的衣甲去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而諸葛融卻偏偏喜歡錦衣玉冠,諸葛氏一家唯獨他窮奢極欲。

孫權駕崩之後,諸葛恪成爲了東吳第一權臣,諸葛融也被晉升爲奮威大將軍,跟隨大哥一道北征魏國淮南,諸葛融還獲得了“假節鉞”的特權,他奉命帶兵沿沔水河北上,專門阻擋魏國西線前來馳援東面淮南的兵馬。當時諸葛恪憑藉自己的才能獲得了獨自的侯爵,因此三弟諸葛融承襲了諸葛瑾的世襲爵位。

後來諸葛恪因爲太於專權,被東吳宗室孫峻所殺,而諸葛融也因兄長被誅,惶恐之下,自飲毒酒而死,生活在東吳的諸葛氏子弟竟全遭夷滅。而諸葛瑾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東吳奮威將軍張承爲妻,而諸葛瑾也在東吳孫權赤烏四年病逝,終年六十八歲,他給兒子諸葛恪、諸葛融的遺命是素棺薄葬,一切從簡。而諸葛瑾次子諸葛喬,在他大哥、三弟被誅之後,奉養父(二叔)諸葛亮之命又回到東吳,重新做了生父諸葛瑾的承爵後嗣,這才保住了江東諸葛氏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