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十錫之議到底是怎麼回事?與諸葛亮有何關係?

三國時期十錫之議到底是怎麼回事?與諸葛亮有何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一生謹慎,尤其是對蜀漢的忠誠,感動了千秋萬代的人.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我們所熟知的一代名相諸葛孔明,經蜀漢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盛情相請出山,作爲蜀漢集團軍師,輔佐以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爲首的蜀漢集團,一心要興復被曹魏集團鯨吞和東吳孫氏集團蠶食的大漢王朝。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北伐多次糧草不濟,又加上蜀漢內部的些許猜疑,以及與強大曹魏的實力懸殊,還有剋星司馬懿的出現,像漢光武帝劉秀那樣恢復漢朝的事業最終還是功敗垂成,諸葛亮留給世人的卻不是他失敗的身影,而是他雖敗猶榮,光照萬代的光輝形象和不朽精神。

可也有人未必完全相信諸葛亮是這樣一位身無瑕疵的天下奇才,道德完人,並從史料當中找出了一些與我們一貫認定的忠臣形象相左的蛛絲馬跡,也就是歷史上關於諸葛亮是否有稱帝之心的著名“十錫”之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辯證一下歷史的真相。

爲了得到一個清晰的結論,我們首先還是要簡單明瞭地過目一下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的人生經歷。公元207年,諸葛亮擔任劉備集團軍師。公元208年,諸葛亮替劉備聯絡東吳孫氏集團共同對抗北方強大的曹魏集團,在赤壁擊敗曹軍。公元214年,諸葛亮輔助劉備攻下蜀中之地,作爲興復漢室的大本營,開始大展拳腳。

公元219年,諸葛亮再次爲劉備北進中原攻取了漢中之地,這是最接近漢朝故都長安的一次偉大勝利,劉備順利登上漢中王的寶座。然而同年,關羽得罪東吳,在曹魏與東吳的兩面夾擊之下,丟失荊州戰略要地,並壯烈犧牲。

公元221年,劉備在曹魏集團新老闆曹丕徹底取代東漢這個空殼集團之後,也宣佈繼承和延續漢朝集團的全部股份,在蜀中登基稱帝,諸葛亮也被正式任命爲蜀漢集團丞相。公元222年,蜀漢先主劉備在夷陵被東吳集團擊敗,不久病死,臨終前將太子劉禪託孤於丞相諸葛亮與尚書令李嚴。

公元223年,諸葛亮全面負擔起蜀漢政權的一切事務,並派遣使者與東吳恢復友好關係,李嚴則負責防禦東吳方面的軍事壓力,鎮守蜀漢東大門永安城。公元225年,諸葛亮爲鞏固蜀漢內部安定,親自率軍南下平定蠻王孟獲叛亂。

公元226年,諸葛亮準備北伐中原,進駐北面重鎮漢中。公元228年至234年,諸葛亮從祁山各路要道六次出兵北擊曹魏,以致曹魏連年處於被動防禦和神經緊張的狀態。然而由於蜀漢軍力和實力的不濟,再加內部對北伐的反對聲干擾,諸葛亮積勞成疾,抱恨而終。

從公元207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爲蜀漢集團服務共計二十七年,而其治理蜀中二十年,擔任丞相十三年,受託孤之命輔政十二年,北伐中原六年。從二十七歲從南陽臥龍岡出山到五十四歲病逝於歧山五丈原,爲自己的理想不懈奮鬥了整整二十七年之久。

從諸葛亮的生平來看,他在蜀漢集團一直以來都是位高權重,深得領導信賴,下屬和蜀漢百姓對他也是極其敬重和恭順,甚至在當時勁敵魏、吳兩國,諸葛亮都深得人們的欽佩和仰慕。

我們就史論事,能以偏安一隅之弱小割據,從心理上征服全天下之人者,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除諸葛亮外再也找不着第二人了,且他所征服的還不是當時一代之人,甚至於千秋萬代,連同異域海外都傳揚着他的聲名,在此不得不借用孔明諸多敵手之言,說一聲“諸葛丞相真神人也!”

然而在諸多史籍當中,也明白記載了諸葛亮曾經有過“圖加九錫”之語,這個九錫是個啥玩意呢?熟知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就是皇帝對功勞極大的臣子冠以最高的王爵之禮。在三國之前的周公旦、西漢王莽、東漢曹操都被授予過九錫之禮,也就是得到皇帝御用的九件飾品,表明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僅次於天子。

除了周公尚有爭議之外,安漢公王莽、魏王曹操欲加九錫都是爲改朝換代而做最後的準備。那一代忠臣楷模諸葛亮“圖加九錫”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事出在一封確鑿的書信當中,諸葛亮的老同事,同爲劉備託孤大臣的尚令書李嚴曾經給他寫過這麼一封信,信中很直白地對老友諸葛亮提出:“丞相爲國盡心盡力,而且整個蜀漢上下沒有人不打心地敬佩丞相,丞相何不像周公那樣加九錫之禮,獲封王之位來表彰自己的功績呢?大家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對丞相來說這是理所當然,而且實至名歸的。”

三國時期十錫之議到底是怎麼回事?與諸葛亮有何關係?

書中記載那智慧超羣,忠義無雙的諸葛亮當時是怎麼回覆的呢?在此小編斗膽簡單地意譯一番,諸葛亮丞相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先帝劉備臨終前,你我都在場,先帝誇我說我的才能比篡漢的曹丕高出十倍還不止,這話你也是聽到的,而且還當衆表明要是當今皇上不能成才,就由我領導蜀漢集團,即便讓我稱帝也是沒二話可說的,天子一言九鼎,先帝最後說出這話的時候,我都沒有趁熱打鐵,趁人之危,趁火打劫,趁虛而入謀得最高權位,現在你跟我說要我賞自己一個九錫之位,十錫放在我面前,我都未曾動心,何況九錫乎?你要是自己貪圖加官進爵,那就等咱們一同努力打到長安,恢復完整的漢室江山,活捉洛陽曹家小兒,再論功行賞也不遲吧!”

從這話看來諸葛丞相人品不用說了,就這情商和智商就把自己懷揣着小心思的李嚴懟得無言以對了。然後後世之人卻對諸葛亮是否產生過稱帝自立之心,多少還是有一些猜想和爭議的。

諸葛亮答李嚴書的原文如下:“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逐字直譯如下:“我與你很早就成爲了相互瞭解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應該完全不需要再做更多解釋。而你寫這封信來教導我如何光大咱們共同的興漢事業,告誡我在非常之時,不要遵循常規的道路,我私下並不認可這樣的想法。我本來只是東面荊襄一帶種田的農民,被先帝劉備誤打誤撞任用至今,坐到了人臣至極的丞相之位,獲得的官俸和各種賞賜不計其數。

如今北伐中原尚未成功,先帝的知遇之恩我還沒有做出絲毫報答,卻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受到朝廷的尊寵,如果我還自鳴得意的話,那就是不忠不義之人了。假若有一天,我能殄滅魏國,斬殺曹叡,迎接咱們的後主皇帝劉禪回到大漢故都長安,那時候你我共同加封晉升豈不更好?哪怕給咱來十樣御賜精品禮物,我都能接受,何況是小小的九塊錫餅擺件呢?”

三國時期十錫之議到底是怎麼回事?與諸葛亮有何關係? 第2張

後世爭議的關鍵就在於這封信中結尾的話,“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思維嚴謹,字斟句酌的人就會認爲這諸葛亮分明還是有帝王之志嘛,這不明擺着說滅了魏國再稱帝也不是不可以,這也說明諸葛亮當時的自信心有如何之高,基本可以說是睥睨天下羣雄了。

但氣量豁達的人則會認爲,這話說得也沒毛病啊,先帝說他才能十倍於曹丕,那是劉備都直接拿他與帝王相類比了,那他自比一個十錫又如何不可呢?何況他還說“與子並升”(我與你一同晉升),這和天下太平之後,人人都可成佛,人人都快活似皇帝了有什麼差別呢?

因此我們還是回過頭去看看諸葛亮這一生的奮鬥歷程,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也未曾對君臣之禮有一絲逾越,真正用他的一生兌現了他對伯樂劉備的承諾。而他的老友李嚴後來卻因玩忽職守被諸葛亮與蜀漢朝廷依法公開處理了,李嚴被罷官流放後對諸葛亮依舊也是毫無怨言,甚至在諸葛亮死後,他還痛哭流涕,認爲永失知己,再無復出報國之機了!至此,看官們心底應該非常清楚了吧,你們認爲諸葛亮會有“妄加十錫”稱帝自立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