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至今日,有句話已經越來越在列強中深入人心:科學家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

所以說科學家的事,美國經常鬧點新聞出來,至於搶科學家的事,民間傳說一直有,放在美國大片甚至大陸諜戰劇裏,也從來都是重量級戲碼,打得驚天動地的橋段,從來都讓觀衆喊過癮:這麼大一筆財富,誰家不眼紅。

財富這件事,真心不好說:一個民族攤上一個偉大科學家,就好比海島上挖到寶,買彩票中了大樂透,想想就欣喜若狂,可用起來卻學問不同:勤勞致富的,總算是美滿劇,創業成功的,更是勵志劇,好吃懶做坐吃山空的,黃粱一夢的憋屈劇,最反轉的,怕就是吃喝嫖賭胡糟蹋,最後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劇。

中國燦爛的文明史上,偉大如財富的科學家,從來燦若星辰。但其中給糟蹋成悲劇的,也有那麼幾位。

第一位這樣的人物,便是隋朝的宇文愷。

這位漢化的鮮卑族兄弟,究竟有多強大?僅說一件事就知道:外國人統計人類古代面積最大的十大古城,排名第一的就是他主持修建的長安城。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日本的藤原京和平城京就是拷貝他作品的山寨版。千年以來,用戶滿意度一直爆棚,羣衆點贊到手軟。

身爲隋唐建築行業的宗師大佬,宇文愷的家庭成員裏貴族扎堆:老爹是大司徒,大哥是上柱國,二哥是英國公。他出生後倆歲就封了伯爵,六歲就成了郡公。但他卻是個勤快人:別人家的孩子讀書,他讀閒書。別人家的孩子練武,他練木匠活,別人家的孩子吃喝玩樂,他出去造房子練手藝。早早就揚了名,人送美譽“名屋公子。”

等着被當時的北周丞相,後來的隋文帝楊堅看中,宇文愷的建築功夫,更是全面升級。隋朝開國重造長安城。這事兒是個大考驗:要選個新地盤,拔地推倒重來。

面對這大考驗,宇文愷捲袖子上陣,然後一戰成名:新造的長安城,面積八十四平方公里。核心的宮城,東西長兩千八,南北寬一千五,城中街道也拉風,橫街寬二百二十米,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如菜畦一般平整,登高遠望,視覺效果十分養眼。

佈局設計更獨特:宮城在中心,成敦周圍環抱,城區市坊分明,還開了三條水渠,兩岸還密排柳樹綠化帶,城東更有休閒公園。不僅外觀偉岸,雄渾帝王氣概滾滾撲面。更兼生活便利,環境優美,居住舒心。堪稱六世紀人類殿堂級城市。就連一千多年後的清朝學者徐鬆都由衷稱讚:隋朝的長安城,修的太有創意了。

更爲驚天人的是,這樣一個充滿創意且浩大的工程,拜宇文愷合理的工程規劃和科學分工所賜,進度更是火箭速度,僅用了九個月就完工。於是,在這座偉大城市終於雄踞天下後,大隋朝乃至六世紀人類最傑出建築大師宇文愷,也從此亮瞎全場。

自此之後,平步青雲的宇文大師,便成了隋朝最寵的寶貝。業績更是一堆:先開了廣通渠,又修了仁壽宮,順便給隋文帝老婆修了墳,等着隋煬帝上了臺,又再接再厲,硬生生的修出一個新東都洛陽。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2張

從來都是結實耐用,場面震撼,效率驚人,進度高速。所謂宇文出品,必然精品。

除了出精品外,宇文大師的創意,也繼續層出不窮:修東都宮城的會通苑,造出個人工海洋,十餘里的大湖上,還修了三座“仙山”,場面秀美壯觀,長期仙樂飄飄。顯仁宮更不差,裏面精心佈局,薈萃舉國各地奇山異石,園林內更佈滿異草奇獸,今天的森林公園,隨便拉出一個對比都要弱爆。

還有些科學發明,更大漲國威:給隋煬帝設計的“觀風行殿”,外觀是坐大宮殿,下面其實有輪子,可以推行前進,而且還能隨意拆裝。還有能容納千人的“大帳”,經常被隋煬帝用來招待外國使節。最厲害的是“行城”,是“觀風行殿”的升級版,總長兩千多步,隋煬帝巡遊邊境,經常上演這一出:憑空突然建成一座大城,得意洋洋誇耀武力,嚇得各國使節無不爭先朝拜,十分撐場面。

但場面撐過頭,裏子也就戳破了。

宇文大師的輝煌業績,一開始是榮耀,鬧過頭了,便是災難:且不說流水般的錢往裏扔。就說徵派各地奇花異石,落實到民間,便成了災難。官吏藉機敲詐勒索,家家哭聲一片。至於科技思想領先世界的“觀風行殿”,更讓隋煬帝玩上癮,經常坐着巡遊各地,路程也越來越遠,一路勞民傷財,沿途百姓更折騰得七葷八素。

這些政治問題,本不該宇文大師考慮,他考慮最多的是專業問題。偏偏身爲大師,宇文愷又太過認真,每次受命營造,工程逼得緊不說,質量檢驗更十分苛刻。單是營造東都,裝載死亡民夫的車輛,更是塞滿了從滎陽到平陽的道路。至於最拉風的“行城”,一路顯擺下,死亡民夫超過五成。輝煌的背後,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災難過了頭,老百姓忍夠了,就差不多要反了。

把這些罪過全歸咎給宇文愷,也欠公允。隋煬帝本身就是個好大喜功的人物,又碰上不世出的寶貝宇文愷,自然要下死命的用。宇文愷過世於隋朝大業八年,正是隋煬帝耀武揚威,大打高句麗的輝煌年代。自那以後,隋朝的大工程折騰,也始終未曾停,終把隋朝折騰進了死路。只有他遺留下來的工程作品,時至今日,好些依舊沉默的存在,訴說着輝煌背後的血淚戰亂。

至於宇文愷人生中最得意的建築作品:東都洛陽乾陽殿,照着唐朝人李吉甫的形容,其華麗程度,進去仰望一眼,就會滿頭眩暈。等着唐高祖李淵登基後,大罵這作品太過奢靡,勞民傷財,一把火燒成了歷史的灰。

宇文愷的功過,有人說是專業錯誤:他的工作,本身就是個勞民傷財,供統治者享受玩樂的活,於是越認真,越悲劇。

那麼,如果一個科學家,從事的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專業,且幾十年如一日認真研發,科技成果卓越,是否就一定不悲劇?

元朝的賈魯會這麼看嗎?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3張

說起這位兄臺,哪怕不太懂歷史,但比較關心元末題材評書演義的朋友,都會覺得熟:沒錯,在各類元末農民起義故事裏,此君時常露個臉,但多半不是好橋段,不是搶個男霸個女,就是貪個污腐個敗,不高興了還會揍人。偉大的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他叔,據說就是被他家的惡奴一頓胖揍,吐血而死。長期是個死跑龍套的。

而放在正史上,後來被攆到茫茫草原上啃沙子的元朝貴族們,好些人想起這個名字,都恨得咬牙切齒,要是走到他跟前,管保一刀砍過去招呼。因爲說起元朝滅亡,流行的那句民謠,便是“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最早扯起反旗的,正是黃河工地。而這個工地,恰是賈魯主持的重大水利項目。

賈魯,元朝最偉大的水利科學家,沒有之一。

治水這事,歷代都是牽掛國計民生的項目,好些名垂青史的聖君,比如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拿的出手的重大業績,都是興修水利。身爲一個學者,投身這樣一個好專業,哪朝哪代都大有前途,倘若工作優良,流芳千古絕不是夢想。

賈魯便是元代這個行業裏,最爲拔尖的人物。投身水利行業以前,他就是知名的學者,我們今天看到的遼宋元三朝正史,都是他參與編修的。官運也一直亨通,從史官到紀檢幹部,再到地方官,樣樣都幹得有聲有色,不但政績卓越,而且領袖清風,領導羣衆都十分滿意。

但賈魯本人卻不滿意,他是個有理想的人,當官的目標絕非發財,而是救國救民。那也正是中國各地水災氾濫的年頭,宦海浮沉間,賈魯見的最多的,便是災民流離失所,賣兒賣女,所過之處餓殍遍野。終於有一天,賈大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憤然給當時的元朝皇帝寫了封萬言書,主題就一條:我要去治水。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4張

這信寫的太感人,元惠宗當場就準了。這以後的賈魯,先做了“行都水監使”,後來又做了工部尚書,成了正部級的高官。這以後的賈魯,更加兢兢業業,但拋卻他曾經輕裝簡從,親臨一線沿途考察的學習精神,以及率領民夫不辭勞苦,衝在治水第一線的光輝事蹟,外加放下身段,關心治河民工生產生活的感人故事。他對於中國水利科學的卓越貢獻,卻是六個字:恢復黃河故道。

這條的意義有多偉大?對比前代就知道:元朝以前歷代治黃河,方法各有不同,但指導思想大同小異:一是修堤壩,二是挖溝排水,哪裏氾濫了就在哪裏修。帶來的後果,就是黃河消停了沒多少年,接着又風雲再起,然後接着修,修完接着鬧。歷朝歷代,都這麼折騰過來。

但賈魯這思想,卻是爲了以後不折騰,乾脆就折騰把大的:黃河既然常氾濫常改道,那就給它規定道路,不但鬧災的地方要修,不鬧災的地方也要修,要給它設計一條規矩的線路,保證它幾十年不鬧。在整個中國水利史上,這是劃時代的一筆。

可也正因太過劃時代,計劃報上去,朝堂裏就吵翻天。照着賈魯的規劃,治水單動用民夫,就得有十多萬,更別說天文數字的花費。於是黃河繼續鬧,朝臣繼續吵,黃河也鬧得極度不像話,接連決口了三次。忍夠了的丞相脫脫當場拍板:別吵了,就照賈魯說的辦。

於是,這場由賈魯親自主持,動用軍民十七萬人,耗資一百八十萬統鈔,堪稱至元朝爲止,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黃河治理工程,在北中國大地全面鋪開。以賈魯縝密的設計和科學規劃,工程進度有條不紊,先疏浚堵塞的何道,再堵塞決堤的口子,期間更有了不起的工程創意,把二十七艘大船捆綁組成方舟,裝滿石頭後沉船阻塞決口。這正是後來治水者屢試不爽的妙招:石船提障水法。賈大人本人更操碎了心,三百多裏的治河工地,他幾乎全部踏遍,親自主持。關鍵時刻甚至帶頭上陣:堵塞山東曹縣決口的時候,黃河突然氾濫,眼看堤壩要塌,賈大人毫不慌張,有條不紊部署,甚至帶頭站在堤壩上,終於轉危爲安。

這場工程的效果,更堪稱非常完美:僅用一百九十天,便完成了這個龐大工程。作用更立竿見影:自此後的近一百年裏,中國北方再沒發生大規模黃河水患。而賈魯的英名,更是流傳四方,今天的河南和山東,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賈魯河”,有些土地廟還把賈魯供進去,歲歲香火不絕。元朝政府的表彰也隆重:賈魯被升爲榮祿大夫,元順帝還專門命人撰寫《河平碑》,記載賈魯的功勳。

但跟這些完美業績比起來,一個嚴重後果,卻是賈魯做夢都想不到:元朝太腐敗了,吏治敗壞到骨頭裏。自從治水工程展開後,地方官藉機攤派,敲詐勒索,老百姓苦不堪言,關心河工生活的賈魯更想不到,他身邊的官員也貪墨成風,河工們少的可憐的工錢與伙食,也總被無情貪佔。一個神祕諺語更是火速流傳:挑動黃河天下反。傳了沒多久,河南就爆發了河工起義,然後,就變成了轟轟烈烈的元末農民大起義。偉大的治水工程,成了元末大亂的導火索。

廉潔奉公的賈魯,他的勤奮與親民,挽不了元朝腐敗的大局。一場治在救國的水利工程,反倒成了大亂的催化劑。後人說起這場偉大的工程,總是與元朝滅亡聯繫在一起。卻很少有人關心這樣一個偉大的事實:在動亂四起河工揭竿的情景下,他終於還是完成了這個大工程,雖然給大明朝做了嫁衣裳。

宇文愷和賈魯,雖說爭議不斷,但總算還是平安善終。第三位仁兄,明朝人孫元化,卻在晚明的末世,走向了悲情的殉難。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5張

孫元化的名氣,比起前二位要小得多。但不誇張說,他與我輩今天的生活,也十分息息相關:比如我們讀書時候學的《代數》《幾何》,那些諸如“直線”“平行線”之類的名詞,都有來自他的參與翻譯。

他的恩師,便是明末堪稱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流人物:徐光啓。徐光啓結好傳教士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大規模引進學習西方科技,他不但全程參與,更積極協助。晚明“西學東漸”的軍功章上,着實有他的分量。

作爲一位長期師從徐光啓,且極度熱愛科學,甚至因此連進士都不去考的進步青年。孫元化除了愛搞研究外,還特別關心國家大事。當時明朝遼東戰局糜爛,努爾哈赤風頭正勁,孫元化也熱血滿胸膛,除了屢次上書,建言國家大事外,自身學問研究,也找到了新課題:軍工科技。

在這個全新領域裏,孫元化出手就鬧大動靜:天啓年間的寧遠血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先後碰的頭破血流。而那恐怖的寧遠城牆,正是孫元化引進西方先進的梭堡築城理論,依葫蘆畫瓢建議袁崇煥打造的。等着崇禎帝登基,袁崇煥被殺,孫元化又接着鬧大動靜:憑藉他領先大明的城防設計和浴血奮戰,硬是率領關外八城孤軍頂住了後金侵擾,讓大明朝再度高興了一把。

動靜鬧得大了,官位也接着升,到崇禎三年的時候,孫元化已是登萊巡撫,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也熱情高漲,到任後招攬人才,修築城防,甚至引進葡萄牙士兵教官,打算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他要乾的,便是他渴望許久的一項軍工研發課題:紅衣大炮。

說起紅衣大炮這玩意,明朝軍事迷們都要熱血沸騰,努爾哈赤是不是這玩意轟死的難說,但轟跑了卻是事實。外加皇太極也吃夠了這玩意苦頭。西方文化愛好者們,說起來更是自豪的很:瞧人家洋人多厲害,大炮都甩明朝幾條街了。

但這玩意雖說好使,卻不好用。殺傷力恐怖,但炸膛殺傷自家人,也同樣恐怖。明朝買的最早的一批紅衣大炮,運過來一驗貨,當場就炸膛了倆門。賣方洋鬼子還很淡定,說這概率太正常。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6張

而且對明朝來說,這玩意還有個大難題,好用歸好用,但只能買,不會造。用起來的成本,那就海了去了。

對這玩意的認識,孫元化本人,也相當理性:好用的東西,咱們自己要造。洋貨也不能迷信,它的缺點,咱也能克服。

於是在登萊巡撫任上,孫元化廣招英才,集思廣益,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掰碎了研究紅衣大炮,也終於取得了大成果:登萊不但可以批量生產紅衣大炮,而且鑄造技術更大大改進,採用獨創的“鐵芯銅體”鑄造法,造出的大炮不但威力驚人,而且分量更輕,管壁更薄,炸膛率更低,成本也更少。堪稱價格低廉,使用便捷,威力巨大。這是紅衣大炮的中國升級版。西方人掌握類似的鑄造工藝,還要等到二百年後的美國南北戰爭時。

可是木桶就有短板,孫巡撫搞科研一把好手,打仗是條漢子,偏偏短板也要命:管理水平差點事,部下魚龍混雜不說,爲了幹大事業,更是敞開懷抱,啥有前科不靠譜的角色都照收。袁崇煥殺毛文龍這段公案後,毛文龍的部下孔友德之流沒人要,孫巡撫大包大攬,張開雙手歡迎,歡迎進來的,卻是幾顆定時炸彈。

崇禎四年大淩河戰役爆發,孫元化信心滿滿,派部下孔友德等人,攜帶升級版紅衣大炮赴遼東參戰。誰知孔友德半路叛變,帶兵殺了孫元化一個回馬槍,鬧出了肆虐山東半年多的“登萊軍變”,整個兵變過程裏,憑藉孫元化開發的新產品,孔友德部炮火連天,一次次把前來平叛的明軍轟的稀里嘩啦。而鬧出大簍子的孫元化,也被一怒之下的崇禎帝,以“禍亂之首”罪送上了法場。

但這件事的嚴重後果,卻是持續發酵。明朝好不容易平定了叛亂,孔友德卻帶兵投靠了後金皇太極,然後孫元化辛辛苦苦開發的火炮製造技術,更被孔友德當了見面禮。於是原本見到紅衣大炮就打哆嗦的八旗,此後見了紅衣大炮就興奮。後金很快開發出了獨立的火炮部隊,更憑着紅衣大炮的威力,連續攻克了明朝遼東沿岸的海島據點,斷了明軍的掣肘。慘烈的鬆錦大戰中,已改名爲“清軍”的八旗勁旅,陸續投入六十多門紅衣大炮作戰。照着當時遼東軍將的話說:沒大炮以前,清軍攻城就是硬打,有了大炮,就是一頓猛轟。於是,大明在關外的據點,就這樣一個個悲慘的淪陷。

盤點中國古代三大科學家,建築水利火器卻都死於非命! 第7張

等着崇禎上吊,清軍入關後,面對中原大地滾滾的反抗浪潮,紅衣大炮的作用,更被清軍發揮到極致。與李自成的幾次關鍵戰役,清軍都是大炮開路,轟跨了農民軍。滅南明的揚州之戰,以及嘉定之戰,大炮更成了清軍最後的大殺器。南明與清軍最後一場血戰:磨盤山大戰,也同樣是紅衣大炮衝破了明軍的伏擊圈。孫巡撫領先世界的升級版紅衣大炮,就這樣成了明亡清興的嫁衣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