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由校作爲帝王卻不理朝政,他爲什麼會如此偏激?

朱由校作爲帝王卻不理朝政,他爲什麼會如此偏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朱由校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自朱元璋初定明朝,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位帝王,而朱由校便是第十五位皇帝,廟號熹宗。他16歲即位,在位僅僅七年,在二十三歲時因病去世,可謂是短暫而又無功的一生。

朱由校的無功在於什麼呢?在於他不理朝政,只研究自己的興趣,也就是木匠功夫。他雖然自己把木匠研究的出神入化,但是‘術業有專攻’,他作爲一位帝王,不處理朝政,不關心天下社稷,那就是不務正業。

朱由校作爲帝王卻不理朝政,他爲什麼會如此偏激?

更何況,他放任魏忠賢這類宦官專權,殘害了不少以改革朝政爲政見的東林黨人,使得明朝朝政的漸漸衰微。於是在朱由校去世十多年後,明朝後人無法修復已經千瘡百孔的朝政,只能看着它崩塌,被譽爲“治隆唐宋”的輝煌時期就這樣默默而終。

那麼朱由校爲何如此偏激呢?這就不得不說他從小所處的環境了。我們清楚,皇位繼承人都是從小就被當成繼承人培養,學習關於朝政的一切,如此把他們訓練成一位合格的帝王。而朱由校的行爲、性格的形成也是因爲這一點,他的所作所爲,與早期的環境影響是有關係的。

我們現在常說‘贏在起跑線’,而朱由校就是輸在起跑線的人,他因爲自己父親明光宗的疏忽,直到九歲都沒有學習過知識,還停留在簡單的思維認知上,沒有基礎的條理。所以在他即位後,詔書成爲一大突出問題,他只能聽別人的奏表,然後再決策、批改,並且他不愛全盤接受他人的擺佈,往往自己摸索,不懂裝懂,擅自頒佈詔令,弄出文理不通的笑話。

朱由校作爲帝王卻不理朝政,他爲什麼會如此偏激? 第2張

很顯然,當我們對一條路不感興趣的時候,我們會盡可能地偏向另一條自己感興趣的路。而朱由校感興趣的恰恰是木匠手藝,這與他的少年經歷分不開。少時的朱由校,由於無所事事,每天東遊西蕩,等他能時時看見爲修繕遭受火災的木匠後,他漸漸產生了興趣,並且靠自己學會了一些,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他竟然學得了一項好手藝,於是,做木匠活成爲他的主業,處理朝政倒成了他的副業。

朱由校專注於木匠活的後果很明顯,他不理世事,只埋頭於木工活計之中,放心信任着自己身邊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賢,使得客氏和魏忠賢擁有了極大的權力,他們一個獨權後宮,一個獨權朝野。

這一方面是因爲魏忠賢等人的奸詐、貪婪,他通過總是在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時候上奏而引起朱由校的厭煩,藉此使朱由校徹底沉迷於木匠活,自己總攬大權,全權代理朝政,如此就形成了一個空前的宦官專政局面。

朱由校作爲帝王卻不理朝政,他爲什麼會如此偏激? 第3張

另一個方面是朱由校自己的逃避,他渴望用一個藉口來逃避自己不成功的朝政,同時他並不喜歡受人擺佈的感覺,於是,他放飛自我,讓自己沉浸在木匠活中,在自己封鎖起來的小天地中沉浮,而忘了自己身上揹負的社稷責任,就此說來,他是不負責任的。

一朝皇帝一朝臣,要治理天下,就要上下一條心,朱由校早期提拔東林黨人是可讚的,但是他卻沒有一直信任下去,進而錯失了朝政扭轉的關鍵,可惜又可恨。

一代皇帝,就在做木匠活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臨了在病中逝去,留下搖搖欲墜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