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清王朝到了道光朝的時候可謂是江河日下,落寞之態已經盡顯無疑,整個朝野也是死氣沉沉甚至是沆瀣一氣,絲毫沒有了大清之初奮進之活力。

都說大清王朝在道光皇帝手中走向遲暮的原因之一就是所用之人皆是無作爲的平庸之輩,前後兩任軍機首輔,先是曹振鏞,爲官幾十載,清史稿書寫其平生事蹟僅僅七百多字,一生秉承“多磕頭,少說話”的自保之道,我們當然不能說曹文正公(曹振鏞死後諡號“文正”,“文正”乃文臣最高諡號)是奸臣,但是身居要職的他確實對國家的貢獻很有限。另一位穆彰阿那就更是滑頭一名,整天就揣測皇上的想法,永遠是在順着皇上意思的大前提下,儘可能的“搞破壞”,至於他的爲官水平和所作所爲我就不多說了,從咸豐皇帝繼位之後對於人事安排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將穆彰阿“踢出”軍機處並且永不敘用,由此可想而知穆大人的能力和爲人了。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說到底這些庸碌之臣集中出現在道光朝主要責任還是道光皇帝,皇帝老兒信任這類不願意“搞事情”的大臣,正是因爲他們爲官風格基本上和道光皇帝的執政風格相吻合,才能夠身居高位,道光皇帝人事安排之敗筆幾乎毀了整個王朝基業。

難道道光朝所有的朝臣都是如此中庸甚至無能嗎?道光皇帝雖然生性保守,但是他畢竟不是昏君,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道光皇帝還是勇於做出一些改變,啓用一些有能力、有魄力之人以改觀當下之窘境。下面介紹的這位在道光朝被委以重任的封疆大吏,真正是給死氣沉沉的道光朝注入了難得地活力,他就是改革先鋒,官至兩江總督的陶澍。

如果以我國地域之分,晚清政壇人才輩出且影響力最大的地域是哪裏?答案自然是湖南,以胡林翼、曾國藩和左宗棠等傑出人物皆出在湖南,倘若沒有這些湖南大佬的鞠躬盡瘁,大清至少提前半個世紀就得滅亡,而且國家不知道會讓侵略者折騰成什麼樣子。然而最先成爲晚清政壇先鋒的湖南人並不是前面提及的三位人傑,而是這位陶澍。儘管陶澍名氣不及那三位閣老,但是其功績絕非胡、曾之下。

陶澍一生政績頗豐,本文僅撿其主要兩大改革舉措講述,其一爲南糧北調改漕運爲海運,其二爲打破國家鹽業壟斷模式。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第2張

以時間爲順序,先表改漕運爲海運。大清王朝雖然政治中心在北方,但是經濟中心絕對在南方,號稱魚米之鄉的江浙,向來是大清王朝的“大糧庫”,南方所產之糧需要利用運河運送至北京城,這樣京城大佬和百姓纔能有飯吃。這通過運河運輸糧食的工作稱之爲“漕運”。

道光四年,南方雨水不給力,再加之運河常年受泥沙淤積,導致水位過淺根本無法進行漕運作業,糧食遲遲不能運抵京城。道光四年春節剛過,大清王朝記年來到道光五年,望眼欲穿的糧食還是未到,京城糧食供給已經告急,皇帝再也坐不住了。

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改漕爲海的這一顛覆歷史的想法竟然出自道光皇帝。皇帝試探性地提了一下建議,很多一籌莫展的大臣似乎有了靈光,大學士英和上書陳述海運乃當下之必要,並且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道光皇帝決定頂住各方的反對壓力,試行海運漕糧。爲此,特意調安徽巡撫陶澍爲江蘇巡撫和派遣自己愛臣琦善爲兩江總督,看來道光皇帝這次是要來真的了。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第3張

由於之前從來沒有實施過海運漕糧,再加之內陸漕運利益關係盤根錯節,實際真正支持海運的只有陶澍一人,琦善也是搖擺爲難,但是琦善永遠是緊隨皇帝腳步,因此陶澍就大刀闊斧地幹起來。陶澍實施一些列的優惠政策(如減免稅負等)來招募承攬這次漕糧運輸的海運沙船,告示一經張貼報名者爭先恐後接踵而至,很快一千多隻船隻招募完成。道光六年二月,裝載第一批漕糧的沙船魚貫而入駛進大海,僅用半月時間就將漕糧運抵天津口,要知道漕運的運輸時間是4-5個月,並且運輸的成本只有漕運的一半多一點兒。

海運成功的消息傳至道光皇帝,皇帝十分高興,對陶澍之能力格外賞識,對陶澍更加信賴。相比陶澍個人成就,這次海運成功之意義就更加非凡,它不但開啓了中國大規模海運之先河,更是開啓了民商督辦公辦的現代化商業模式,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一次劃時代之舉。可惜的是,由於漕運背後牽扯利益太大,海運在道光朝並沒有得到長足發展,道光皇帝終究還是一位缺乏魄力的平庸君主。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第4張

說完海運我們再來看鹽業改革。

看過《大清鹽商》這部電視劇的朋友會對鹽商有所瞭解,這些人壟斷國家鹽業,巨大的利潤使得鹽商富可敵國。但是,到了道光年間鹽商不再如此風光,一方面是私鹽氾濫,以高品質低價格佔據大片市場,同時鹽商是世襲產業,後世繼承者早已沒有了先祖們的精氣神和經營頭腦,面對銷量銳減,利潤一減再減的鹽業生意,他們能夠相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在鹽中摻入更多的沙子,如此一來,鹽業凋敝實屬必然。國家鹽業凋敝將會直接影響國家稅收,所以此時道光皇帝比那些敗家子的鹽商後人更着急鹽業問題,危難之際他啓用了陶澍。

道光十年,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開始對大清鹽業進行改革。陶澍改革的第一把火就是懲治鹽梟,打破世襲壟斷的鹽業制度。既然現在的鹽商們不思進取,不想好好經營,那就將經營權轉交給那些想好好幹的人。陶澍決定改革先從波及面相對較小的淮北鹽場開始,他的改革方式並不是傳統地打壓私鹽販賣,因爲陶澍深知靠“打”是絕對不會長久的,反倒會浪費更多精力和成本,他的做法是將代表合法經營鹽業權的鹽引賣給那些私鹽經營商,這樣那些私鹽經營商會對政府感恩戴德,這樣既有效遏制私鹽對國家鹽業的衝擊,同時又能夠快速的增加國家稅收,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可謂是一勞永逸、事半功倍。

那些之前的鹽梟很不甘心自己的產業眼睜睜地被人瓜分,他們動用關係企圖彈劾陶澍,但是面對鹽業改革不可逆轉的大勢,和蒸蒸日上的成績,很多人已經被陶澍的政績所折服。就連當時的首輔,以鹽業起家的曹振鏞都置個人家族利益與不顧,大力支持陶澍的改革,爲此他說了一句流傳至今的佳句:“天底下還能有被餓死的宰相嗎?”言外之意,陶澍你放手幹吧,老夫挺你!當然這可能也是曹文正公一生就被後人讚許的政績了。

名氣不大但功績很深的晚清名臣穆彰阿,後人對他評價如何? 第5張

陶澍一生爲官清廉,一直致力於摒除疲敝而政績斐然,最後也是病逝在兩江總督之任上,當道光皇帝聞訊陶澍病逝十分悲傷,特追贈太子太保銜,諡號“文毅”,這是對陶澍一生功勳之肯定。

而陶澍與左宗棠這忘年之交更是一段佳話,官至兩江總督的陶澍與當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左宗棠十分交好並且成爲兒女親家(陶澍之子陶桄娶左宗棠長女左孝瑜)。陶澍不介門第之差成就了陶、左兩家幾代人之情意,更是慧眼識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成就一代中興名臣左宗棠。所以說陶澍真不愧爲湖湘名臣第一人!

咸豐帝:穆彰阿身任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僞學僞才,揣摩以逢主意。從前夷務之興,傾排異己,深堪痛恨!如達洪阿、姚瑩之盡忠盡力,有礙於己,必欲陷之;耆英之無恥喪良,同惡相濟,盡力全之。固寵竊權,不可枚舉。

趙爾巽:守成之世,治尚綜覈,而振敝舉衰,非拘守繩墨者所克任也。況運會平陂相乘,非常之變,往往當承平既久,萌櫱蠢兆於其間,馭之無術,措置張皇,而庸佞之輩,轉以彌縫迎合售其欺,其召亂可倖免哉?宣宗初政,一倚曹振鏞,兢兢文法;及穆彰阿柄用,和戰遊移,遂成外患。一代安危,斯其關鍵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