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穆公選擇與鄭國結盟是正確的選擇嗎?

秦穆公選擇與鄭國結盟是正確的選擇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發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陳留縣)之戰中,晉文公戰勝楚國,建立了霸業。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晉、周、魯、宋、齊、陳、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陽)會盟,晉國在會上“謀伐鄭”。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晉國和秦國合兵圍鄭。圍鄭對秦國沒有什麼好處,鄭國大夫燭之武看到這點,所以向秦穆公說明利害關係,勸秦穆公退兵,但是晉、秦結盟,讓秦國在鄭國駐軍,秦穆公因此退兵,晉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場戰爭被瓦解了。

那麼,秦穆公爲什麼要選擇與鄭國結盟呢?

秦穆公選擇與鄭國結盟是正確的選擇嗎?

網絡配圖

在筆者看來,秦穆公不滅鄭國的決策是正確的,鄭國處於中原,距離秦國遠而距離晉國近。越境佔地在國力強大的時候還可以維持,一旦形勢有變飛地往往獨立或者被別國吞併。其實秦國一開始就不應該協助晉國圍攻鄭國,完全可以聲援晉國而不出兵。

秦國在春秋時間的外交缺乏方向性和延續性。這一點從崤之戰中可以體現。崤之戰的起因是秦國想與駐守鄭國的秦軍裏應外合滅掉鄭國,在中原地區建立一個根據地,這個軍事行動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難度和風險,在政治上也要承擔很大的道義風險,所以蹇叔和百里奚堅決反對。最後沒到鄭國而是順手把滑國給滅了。就算是成功滅鄭,鄭國與秦國本部之間不僅距離遙遠而且主要通道在晉國的控制之下。秦國的戰略計劃可能是先攻佔鄭國再從東西兩邊對向進攻攻克晉國的南陽之地,這在當時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秦穆公選擇與鄭國結盟是正確的選擇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從晉國假途伐虢之後,到文公平定周室之亂,再到崤之戰晉國已經基本上控制了秦國東出的通道,到崤之戰之後秦晉聯盟崩潰,晉國重點國策之一就是封鎖崤函(另一個聯魯以壓制齊國)最終的目的是集中資源同楚國在中原地區爭霸,控制這塊最肥沃的土地。

且不說秦國當時無論從國力和軍事上都不是晉國的對手,即使後來秦國變法強大,三晉分裂,秦國在打通三川道的過程中也是耗費了很多血汗的。

秦穆公選擇與鄭國結盟是正確的選擇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總而言之,秦穆公雖然在戰略、外交和軍事上都被晉國幾代君臣坑害不淺,但能幫助秦國攝取河西之地併成爲西戎諸國的宗主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爲以後秦國能成爲戰國七雄打下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當孟明視認爲偷襲鄭國不能成功時,就馬上改變了目標,去偷襲滑國,麻雀再小也有肉,撿一個比掉一個強。於是,滑國遭殃了。當天夜裏,秦兵順手牽羊,將滑城一舉擊破。滑君倉惶逃奔狄國去了。秦兵帶着戰利品,打道回府,邊走還邊說,這一趟跑虧了,沒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