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薩都剌:元代詞人之冠,揭祕其生平及作品賞析

薩都剌:元代詞人之冠,揭祕其生平及作品賞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本站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薩都剌,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有這樣一首詞,它將山水描寫、登臨弔古、傷時感世和自嘆身世結合在一起,眼前景物、胸中感慨,交匯於筆端。全詞采用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韻腳,但又稍作改變,蘊含着深沉豪邁又兼有淒涼之悲慨。

這首詞就是有“元代詞人之冠”美譽的薩都剌[là]的代表作《念奴嬌·登石頭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

薩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人(一說蒙古族),元代著名詩人、畫家。他的先祖是西域人,祖父思蘭不花、父阿魯赤曾鎮守雲、代,所以薩都剌出生在雁門(今山西代縣)。

薩都剌善於繪畫,精通書法,尤其擅長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被世人稱爲“雁門才子”。

《念奴嬌·登石頭城》這首詞是薩都剌的訪金陵懷古之作,描寫了世事的變遷,抒發了人生的無限感慨。

《念奴嬌·登石頭城》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鬆徑冷,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薩都剌出任江南諸道行御史臺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在金陵各地遊玩時,看到石頭城的荒涼殘敗,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優秀的詞作。

薩都剌:元代詞人之冠,揭祕其生平及作品賞析

薩都剌登上石頭城,放眼望去,蒼天的盡頭與吳、楚兩國連接在一起,眼前空虛渺茫,昔日六朝勝地的繁華,如今已蕩然無存,只有江河青山依舊。

接下來,回憶當初在這裏發生的戰爭,硝煙不斷,生靈塗炭,白骨遍野如雪。那麼多的英雄將他們的智慧、勇氣乃至生命都消磨在這條江的兩岸。

下片專從南朝繁華的消亡來寫。在金陵的行宮內院,早已變得荒涼寂寞、衰敗不堪。落日後的松樹林空寂冷落,冥火幽幽的時隱時現。

在歌舞酒宴的生活中,自己功業未就,但青絲已經變成了白髮,流逝了一世的青春年華。如今淮河上明月依舊,六朝的繁華卻早已消逝,留下的只有無限的傷感。

薩都剌:元代詞人之冠,揭祕其生平及作品賞析 第2張

薩都剌在詞中由爲古人嘆息而轉爲對自身嗟傷,就像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從懷古轉到感嘆自己:“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此時的元帝國已日漸衰落,眼看就要覆滅。薩都剌在這首詞裏既悲古人,又悲自己,最後流露出兩句悽愴的悲語:“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對全詞的悲情做了一個總結。

明代劉子鍾在《薩天錫詩集序》中評價薩都剌的作品:“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衆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未驟不凡,神蛟混海而隱現莫測,威風儀庭而光彩蹁躚,莫不聳觀而快睹也。”

的確,薩都剌撫今追昔,全詞境界寬廣、自然天成,堪爲豪放派之大作,後人給出如此高的評價也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