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太祖朱元璋功成名就不忘家鄉, 反而讓它經濟倒退

明太祖朱元璋功成名就不忘家鄉, 反而讓它經濟倒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縣”,說到鳳陽縣中國人立馬想起鳳陽縣小崗村。沒錯此鳳陽縣就是彼鳳陽縣。爲什麼說朱元璋的關愛卻給家鄉帶來災難?不得不說中國有個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衣錦還鄉”歷朝歷代都如此,中國人對家鄉總會懷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打了勝仗自然回來將自己的家鄉,相親父老帶起來。於是乎朱元璋自然而然的就跑回來搞建設了。

第一、大移民,要建設首先得有人,沒人幹什麼建設?於是當時不過十三萬人口的鳳陽府一下子翻了三倍有餘。

第二、減免賦稅,俗話說大家好纔是真的好,我當了皇帝,自然我的鄉人也要得到優待。直接免了鳳陽、臨淮兩縣十年賦稅。

第三、興修水利,特別派過去兩個侯爵督工去了。

第四、發展交通開闢了從鳳陽到南京的驛站,設二十站。

朱元璋帶了頭,在他的家鄉上修皇陵,十四妃墳、龍興寺……。其他官員一看肯定要“擇帝而息”啊!跟着皇帝走沒事還能拍拍龍屁。於是當時鳳陽土地最好的部分基本被勳貴圈佔了下來。住不下也要買,買買買有錢任性啊,把地買下來住不下的以後死了就當墳地。那麼人口一下子激增瞭如此多的人,地又給權貴買了去,土地不夠怎麼辦啊?還能怎麼辦,開荒砍樹啊,這下好了山上的樹全部給它砍砍光了,地下又給他挖墳,這土地自從朱元璋回來那天起便一再被破壞。

明太祖朱元璋功成名就不忘家鄉, 反而讓它經濟倒退

就舉個例子,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墳墓,由於害怕洪水淹沒導致“王氣中泄”,所以自明中期淮患日益嚴重之後,明政府下了這樣的治水策略:“首慮祖陵,次慮運道,再慮民生”好吧,中國最沒尊嚴的動物果然還是“老百姓”啊。

就這麼一搞,很快,鳳陽周圍漸漸變成荒山禿嶺,森林損壞殆盡,湖泊淤塞,淮河經常氾濫,水災頻繁之下民不聊生,人口不斷流失或是死與水災,到了中國近代,改革開放前期,小崗村竟然只剩下了十三戶人家,其中還有兩戶單身男女。

明太祖朱元璋功成名就不忘家鄉, 反而讓它經濟倒退 第2張

後面雖然,“家庭聯產承保責任制”使得鳳陽縣有點起色,不過再也回不到朱元璋那個年代的輝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