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漢戰爭如果項羽贏了,他會推行分封制嗎?

楚漢戰爭如果項羽贏了,他會推行分封制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楚漢戰爭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楚漢戰爭中,如果項羽打敗了劉邦,他會推行周王朝時期那樣的分封制嗎?不大可能。即:假如項羽在楚漢戰爭中笑到最後,他也極有可能選擇以郡縣制爲核心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

當初項羽大舉分封,不是受限於身份和眼界,而是形勢所迫

關於劉項兩人的治國思路區別,時下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

項羽出身貴族,頭腦中維護傳統分封制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滅秦後分封18路諸侯;

劉邦起身於秦朝基層官吏,所以更認同大一統制度,這就是他戰勝項羽後稱帝、延續秦制的原因。

楚漢戰爭如果項羽贏了,他會推行分封制嗎?

這種觀點,其實有混淆時間概念之嫌,這倆人所處的時間節點不同:

如果當初劉邦、項羽對調身份,劉邦是統帥各國聯軍的上將軍,他一樣會分封諸侯,或者維持原狀,而不可能立即稱帝。

這是因爲:滅秦,是當時山東六國貴族後裔的共同行爲,可以理解爲六國再度合縱抗秦。無論劉邦,還是項羽,想依靠自身一方的力量改變這一局面,那都是不可能的。

沒有項羽以及各國諸侯在中原對抗秦軍主力,劉邦不可能殺入關中;

沒有各路諸侯的服從、配合,光憑項羽一支軍隊,即使在鉅鹿獲勝,也不大可能消滅章邯、進入關中;

即使當項羽帶領各路諸侯的數十萬大軍、威風凜凜進入咸陽,此時他的身份,也只是各路諸侯共同認可的“上將軍”,即聯軍統帥;而項羽上面,還有一個楚懷王。

也就是說,此時的項羽,只是帶領大家推翻了秦朝/秦國,他並沒有戰勝身邊的盟友——山東各路諸侯(包括劉邦)。這種形勢下,他哪裏具備稱帝的條件?楚懷王也不可能。任何人此時敢於稱帝,迎來的必定是各方的共同反叛,那就真成了孤家寡人。

因此,接下來項羽以滅秦功勞爲由,大肆分封諸侯,其實是一種較爲現實的做法。畢竟他打破了原有7國的概念,同樣的疆域,分成了18個諸侯,符合後世“衆建諸侯而寡力”的削藩思路;同時還削弱舊貴族、扶植新貴族,自己的部將也分得一杯羹,讓各方互相牽制、短時期難以形成可以對抗自己的力量。

畢竟滅秦只是第一步,第二階段的互相吞併,纔是建立新秩序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此時的舊貴族體系都還在,必須要經過一輪新的洗牌,徹底淘汰這羣人,大一統秩序才能落實。說句難聽點的:對抗秦朝制度的,其實不是老百姓,而是傳統貴族;秦始皇殺的人(指舊貴族)不夠多,纔是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楚漢戰爭如果項羽贏了,他會推行分封制嗎? 第2張

其次,楚漢戰爭,是分封制弊端的活生生演繹,無論誰笑到最後,都不可能任其再度上演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又復立國,是樹兵也

秦始皇的這句話,指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分封必然會帶來戰爭,春秋戰國期間數百年無休止的混戰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項羽分封諸侯後戰火迅速重燃,也是這一真理的再度體現。

什麼,你說項羽分配不公纔是各方爭鬥的根源?

面對利益,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所有人都認爲自己都理應分得更大的一杯羹;況且,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大魚吃小魚是人類社會躲不過的規律。

在戰國時期,秦國誠然志在一吞六合,但東方各國也不是什麼善類,它們不是不想兼併,而是實力不濟罷了;

當初六國爲啥難以形成合縱?各自的小算盤太多了,他們不願意看着秦國強大,但也不希望鄰國變強;君不見,即使弱小如燕國,也曾想趁着趙國長平之敗後捏捏軟柿子。

所以,對於秦國滅亡後的局勢發展,項羽、劉邦等梟雄不可能沒有預料,這也是他們既定的第二輪博弈。項羽最大的失誤在於:被自己的身份與所依靠的力量干擾(楚國名將後裔,手下都是楚人),沒有佔據綜合實力最強、地理條件最優的關中。

當然了,劉邦的手下主體其實也是楚人,這就是入漢初期大量將士逃亡的主因。但他的優勢在於,自己是作爲被項羽打壓的“哀兵”形象出現,佔據了道義優勢;兼併三秦,在輿論上而言,其實也是奪回自己應有的封地,這就是項羽輕易相信張良那句“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的原因。

楚漢戰爭如果項羽贏了,他會推行分封制嗎? 第3張

楚漢戰爭,實際上是對舊貴族的一次清洗與消耗,原六國貴族幾乎被屠戮殆盡,新的勳貴在戰火中確立。

但是,舊貴族爲了利益固然會互相兼併,新的貴族就會煥然一新、高尚許多嗎?當然不是,心滿意足、相安無事只是暫時的,慾望與利益的爭奪纔是永恆的議題,新的戰亂危險已然埋下。

劉邦看似大方的分封,只是權宜之計,他大肆屠戮異姓王,其實並不能被視爲殘忍、心胸狹窄,這是一個負責人政治家的必然選擇。

但以子弟爲諸侯王,並不代表高枕無憂,後來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多次證明了這一點。自從秦始皇確立以郡縣制爲載體的大一統體系後,它已成爲所有政治家眼中最誘人的事物;

所有人都想當秦始皇,只是受制於實力;劉邦固然羨慕秦始皇:“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項羽同樣也有野心:“彼可取而代也”。與其說各國貴族、新舊諸侯反對秦始皇、秦二世,不如說他們痛恨高高在上、主宰天下的人不是自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