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統秦兩漢……兩晉南北朝……兩宋元明清……

這是中國歷史朝代歌裏的三句。有兩漢,西漢和東漢;有兩晉,西晉東晉;兩宋,北宋南宋。爲何沒有兩明,北明和南明呢?

用很多朋友的話說,明朝的抵抗者們,把一手好牌打爛了,導致南明只延續了十八年——若算到鄭克塽投降,也僅僅三十九年——儘管中國歷史上短命朝代不少,如秦、如隋,但一姓分兩朝,基本是存續年代對半開,纔會被以方位來區分——雖然爲方便研究,有南明一說,甚至有一些歷史學者寫出了《南明史》,但它與崇禎皇帝上吊前的明朝相比,太短暫了。不夠格作爲一個朝代與“北明”相提並論。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那麼,南明十八年,本來有哪些好牌呢?

其一,佔有東南半壁

東晉、南宋,均非全國性政權,都是偏居江南。南明當時的形勢,亦是如此。明朝兩京制,在南京,還有一套班子,儘管多爲退休官員的養老職位,可一旦需要,這些人的經驗,卻正好是新朝需要的。若用得好,劃江而治,不是沒有可能。

但,各路官員以及掌權的太監們,在一開始就鬧起了亂子,擁立福王朱由崧還是擁立潞王朱常淓,鬧得不可開交。名留後世的史可法,當時就是擁立潞王一派。福王即位之後,他自然沒有發展空間,於是自請外出督師,最終城破身死。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第2張

弘光帝即位前後,相繼發生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把個尚未穩固的形勢,搞得更加風雨飄搖。

其二、農民軍歸入明軍序列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在忠心的太監王承恩陪伴下自縊。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對陣之中,闖軍大敗。明末戰爭,從農民爲吃一口飯而起義,變成了漢人爲爭一口氣而抗清。

然,弘光朝廷初立之時,確定的是借虜平寇之策,希望與清軍夾擊絞殺李自成、張獻忠的軍隊。結果證明,這是行不通的。

繼起的隆武帝朱聿鍵則務實得多,知道唯有聯合農民軍,才能保東南半壁。於是在兵部尚書、光化伯堵胤錫等的運作之下,大順軍李過、高一功等部改爲“忠貞營”。後來,大西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部,亦加入明軍。聯明抗清形勢,最終形成。且大西軍經營西南十餘年,可算是抗清的絕對主力。與東南沿海的鄭成功部交相輝映。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第3張

其三、降清將領反正

江西總兵金聲桓、廣東提督李成棟均在1645年左右降清。變成清軍之後,他們戰力倍增,攻城略地都算了,同時犯下了無數血債。屠殺漢民,比清軍還厲害。當然咯,這也必須“理解”,投降之人,得用更多的鮮血,才能換得主子的信任。

只可惜,清朝並不信任他們,沒給他們想要的高官厚祿。於是,1648年,兩人先後在江西、廣東反正歸明。當時永曆政權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兩人的歸來,打亂了清軍的部署,給了朱由榔等人喘息之機。各地降清將領紛紛反清復明,抗清形勢一度大好。

其四、清朝兩王戰敗身死,士氣受損。

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桂林被李定國圍困,清朝急派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經湖南打向廣西。孰料,尼堪未到,孔有德已知不免一死,先行自殺,兒子孔廷訓被俘,數年之後,被李定國削了腦袋。只餘下個女兒孔四貞。投降後金二十年的孔家絕後。

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 爲什麼三年之後又反清復明呢 第4張

孔有德死後,尼堪亦未逃過。李定國在衡陽誘敵深入,一戰將之擊潰。有說尼堪被明軍割了首級,有說是被槍打死,反正兩個字,掛了。

數月之內,連殺兩王——尼堪還是整個明清戰爭期間,死掉的清軍最高階將領——受此鼓勵,很多歸隱山林的原明官員,紛紛出來舉起旗幟。這是繼1648年之後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然,我們知道,在各種因素之下,好牌徹底打爛了。南明政權,歸於毀滅。若這些牌能夠打好,說不定,明朝還能夠在江南待續百幾十年,則北明南明就是必然的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