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 關鍵時候竟犯兩大錯誤

吳三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 關鍵時候竟犯兩大錯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73年11月,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舉兵叛亂,隨後三藩之亂席捲大半個中國,歷時八年之久。最終吳三桂病死,其子孫後裔被清朝滿門抄斬,算是爲這場叛亂畫上句號。其實,吳三桂本有機會推翻清朝的,可關鍵時刻,他犯了兩大致命錯誤!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叛亂之初,吳三桂的軍隊進展神速,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雲南、貴州、湖南、四川四省,而且幾乎是兵不血刃。吳三桂的勝利,激起了連鎖反應,一些不滿清朝統治的地方官、反清人士紛紛發難,甚至連北京都發生了“朱三太子事件”。

吳三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 關鍵時候竟犯兩大錯誤

網絡配圖

此外廣東的尚之信,廣西的孫延齡,福建的耿精忠,陝西的王輔臣紛紛相應吳三桂,臺灣的鄭氏也蠢蠢欲動,蒙古察哈爾王也掀起叛亂,更有甚者,就連朝鮮也準備趁機率領進入東北,幫助“反清復明”。吳三桂大軍此時已經飲馬長江,如果乘勝北上,那麼清朝既有可能被推翻!但此時他卻犯了兩個大錯!

其一,自稱周王,拋棄“反清復明”的旗幟。吳三桂在叛亂之初,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曾打出“興明討虜”的旗幟,哭祭南明永曆帝陵,向世人表示,他是想“反清復明”的。但隨着進軍非常順利,吳三桂逐漸拋棄了“反清復明”的旗幟。

1674年伊始,吳三桂自稱“周王”,改元“利用”。當時就有人想吳三桂提出反對意見,有一個儒生建議,應該奉明朝爲宜,仍稱前朝所封的平西伯,鑑於以往曾對不起明朝,吳三桂應該“縞素待罪,以告天下”。如今吳三桂自立爲王,豈不是瓦解天下人之心!人們看清王的志向不在復明,還有誰還能隨從你呢?

吳三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 關鍵時候竟犯兩大錯誤 第2張

網絡配圖

此外前明朝的少卿李長祥也向吳三桂建議,改定爲大明名號,以收攏人心,然後立崇禎後裔,以鼓舞忠義。不過吳三桂還是沒能接納,他自立爲王,讓許多原明朝的士大夫非常寒心,引起了消極反響,他們寧願隱居避世,也不遠出山輔佐吳三桂。此外,就連朝鮮李氏王朝也對此非常不滿。

其二,頓兵不前,錯失北上燕京的良機。雖然沒有這些人的支持,但此時的吳三桂畢竟還在軍事上佔據優勢。他的大兵抵達長江南岸的鬆滋,此時清軍未集,江北風聲鶴唳。吳三桂只要渡過長江,就能佔據軍事上的主動權,拿下湖北不在話下,華北平原無險可守,很快就能北上燕京!

但吳三桂並沒有這麼做,大軍抵達鬆滋後,竟然在這裏一待就是三個月!手下謀士將領紛紛進言,但吳三桂卻置之不理!這是一個戰略上、軍事上的致命錯誤,雖然吳三桂身經百戰,但他畢竟老了,而且人越老,野心越小。

吳三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 關鍵時候竟犯兩大錯誤 第3張

網絡配圖

吳三桂的算盤是這麼打的,屯兵長江以南,鞏固陣地,站穩腳跟,即使大事不成,尚可“劃江爲國”。另外讓吳三桂牽掛的,還有遠在北京的兒子吳應熊,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強大的軍事壓力,迫清朝就範,釋放自己的兒子,然後與自己議和。吳三桂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吳三桂接二連三給清朝前線將領寫信,同時讓遠在西藏的喇嘛幫助進行調停。但康熙帝非常堅定,他不接受劃江而治,爲了表示自信的決心,他將吳應熊處死,同時調派大軍與吳三桂決戰。吳三桂先後喪失了政治上的旗幟、軍事上的先機,最終必然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