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真實的魏武帝曹操:狡詐卻不失爲漢末英雄能臣

真實的魏武帝曹操:狡詐卻不失爲漢末英雄能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155年7月18日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爲魏王,去世後諡號爲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爲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爲“妙品”。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在碣石海邊(今北戴河)留下的這一“吞吐天地之志”的《龜雖壽》名句,千年間激勵了無數後來者。不過,這位病故時仍是東漢丞相、魏王的古代著名統帥和詩人,在戲劇舞臺上總被刻畫成白臉奸雄,小說《三國演義》中更在他身上添加了諸多妖魔化的故事。蜀漢遺臣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和宋代司馬光主創的《資治通鑑》,對曹操還以其子孫追諡的“魏武帝”尊號相稱,並比較客觀地稱頌了他統一了天下三分之二的雄才大略,從正史記載中作了充分肯定。

真實的魏武帝曹操:狡詐卻不失爲漢末英雄能臣

一些古人論及東漢末至三國史時貶曹尊劉,是出於封建正統觀,認定一家獨佔的龍座轉與他姓便是篡逆。其實按照唯物史觀,判定當權者功過的主要標準是對社會生產力發展起什麼作用,而不是看面南稱孤者姓劉還是姓曹。劉邦身後四百年的不肖孫輩治國無道,閹豎外戚專權,黃巾造反繼之以軍閥混戰,使天下戶口喪亡五分之四以上。腐朽的劉姓王朝大失人心、按封建天命觀也算“氣數已盡”,因而劉備、諸葛亮打出“匡復漢室”旗幟亦應者寥寥,重建北方安定局面的曹魏代漢勢在必然。何況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下,漢獻帝一直是他供養的傀儡,縱然取而代之又何“篡”之有?

189年董卓率軍進京後,曹操作爲校尉追隨袁紹起兵,只有自散家財招募的幾千本鄉兵馬。在十八路討董諸侯中,他卻最具戰略眼光,有最高超的統兵伐謀之術,六年間便發展了10萬軍隊並控制了一片相對安定的青州(今山東)地盤。當時各派軍閥對黃巾造反者大肆屠戮,如皇甫嵩一仗便斬首30萬首級堆積成山稱爲“京觀”,曹操卻在青州安撫收編30萬黃巾部衆,安置老幼後選幾萬精壯組成起家的軍隊。漢獻帝被董卓部將追逐,北方實力最強的袁紹和其他諸侯也不肯收容,在飯食不濟的危難之際被曹操接到許昌。這位得到合法任命的曹丞相便可“挾天子令諸侯”,攻打誰都能用“奉詔討逆”名義,取得最有利的政治地位。

“軍無輜重則亡”。供養軍隊是以經濟實力爲後盾,曹操平定北方的關鍵在於定都許昌後便於196年實行屯田。他的士兵多是從黃巾軍收編的莊稼人,擅長農耕,連年出兵各個擊破呂布、袁紹、劉表等部就此有了糧秣保證。相比之下,在淮南原稱兵多糧足的袁術得到傳國玉璽便忙於稱帝,盡力搜刮所轄兩州的財力大造宮室,結果百姓或逃或亡,經濟崩潰導致軍隊潰散,其本人也在飢餓中吐血而死。曹操掃平袁氏等短見無謀之輩,又在北方全面推行徵收令,讓劫後餘民回鄉生產,殘破荒廢的中原終於恢復了一些生機。他連戰連捷後,受驕傲和急性情緒主導,準備不足和不習水戰時又匆忙南征,結果於208年敗於赤壁,一統天下的願望就此落空。不過曹操的揮戈四方和苦心經營,畢竟爲後來建立魏國在三足鼎立中成爲最強者奠定了基礎。

在東漢末年並起的羣雄中,統軍和戰功最卓著者非曹操莫屬,其才能恰恰由特定的經歷磨鍊而成。以出身“四世三公”自誇的袁紹,曾讓文人陳琳寫檄文罵曹操是“贅閹遺醜”,論據便是其父爲宦官曹騰養子。曹操祖上究竟姓曹還是姓夏侯,時人也稱“莫能審”。出身高層又因家世不正倍受歧視,造就他既自強又自卑的兩重性格,遇事多謀卻也常顯陰毒的一面。曹操年輕時曾任縣令和基層軍官,熟知民間和兵卒的疾苦,又以其很高的文化素質長於臨陣總結,寫下兵書十萬字,又是爲《孫子兵法》加註的第一人。曹操最大的敵人劉備也對這位並列英雄者最爲敬佩,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便說:“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先帝每稱操爲能”。論起詩文,曹氏父子更是大家手筆,其文才武略留下諸多可借鑑的篇章。追思東漢末和三國史蹟以豐富今人思維時,我們更會回想起一代偉人的著名詞章——“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