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唐宰相馮道,爲什麼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後唐宰相馮道,爲什麼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後唐宰相馮道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馮道是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他在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後周5個朝代8個皇帝手下做過宰相。他處事圓滑,精通爲官之道,能在亂世風雲中始終立於政治的潮頭,因此自稱“長樂老”。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稱帝后,先升馮道爲翰林學士,滅了後梁又授戶部侍郎。不久馮道父親去世,按禮制回鄉守孝。

後唐宰相馮道,爲什麼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守孝期間,家鄉鬧饑荒,馮道便將自己家裏的財物全部拿出來賙濟鄉親,自己住在茅草屋裏,當地的官吏送來的東西他都沒有接受。當時契丹也素聞馮道大名,想偷襲將他搶走,由於邊境守軍嚴密防備,這纔沒有得逞。守孝期滿後,馮道又回到京城,這時後唐的皇帝已經是明宗李嗣源。李嗣源久聞馮道大名,問近臣安重誨:“先帝時那個馮郎中在哪裏?”安重誨說:“馮道剛復任,在翰林供職。”明宗說道:“朕非常熟悉這個人,是個好宰相!”

因爲李嗣源的賞識,不久馮道便被升爲宰相,馮道也盡心輔佐李嗣源,經常找機會向李嗣源進諫。有一次,李嗣源問起他治國之道,馮道就說:“陛下以德得到天下,應當日慎一日,以答謝天下百姓。臣早年侍奉先皇時,曾奉命出使,過大山的關隘時由於險要,所以非常小心地拉緊繮繩,人和馬都沒有事。

後唐宰相馮道,爲什麼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第2張

但到了平地上,就覺得不用小心了,結果從馬上摔了下來,傷得不輕。此事雖小,但所含的道理很大,所以陛下不要覺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了,就可以鬆懈點,想多享受一些,應該兢兢業業使江山永固。”李嗣源非常贊同地點點頭。

過了幾天,李嗣源又問馮道:“這些年收成不錯,百姓過得好嗎?”馮道說:“谷貴則餓農,谷賤則傷農,這是常理。臣還記得近代舉人聶夷中的一首《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李嗣源說:“此詩甚好。”於是讓侍臣記錄下來,自己經常誦讀,以提醒自己。

後唐宰相馮道,爲什麼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第3張

有一次,李嗣源拿出自己心愛的玉杯給馮道看,上面刻有一行字“傳國寶萬歲杯”,馮道便說:“這是前世有形之寶,王者則有無形之寶。仁義就是帝王之寶,古人說:‘皇帝的寶座叫做位,怎樣守住這個位叫做仁。’”李嗣源基本上是個文盲,他聽不懂馮道這些話,等他走了,找來別的人一問,才明白了馮道在勸諫自己,因而對馮道更加器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