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開唐功臣劉文靜之死: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開唐功臣劉文靜之死: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文靜和後來誣陷他的裴寂一樣都是大唐的開國功臣,裴寂是楊廣設在太原的晉陽宮的副監,而後來的唐高祖李淵就是他的直屬上司。劉文靜是晉陽縣的縣令,豪爽灑脫,與心機頗深的裴寂是好朋友,二人經常在一起飲酒談人生和理想。後來,二人與李淵一起造反,進入長安,在唐朝建立後,兩人以開國功勳的身份被李淵優待。不過,二人的關係隨着不能被李淵平衡而日益惡化。

李淵對裴寂更親近些,據歷史記載,裴寂擔任晉陽宮副監時,“高祖(李淵)留守太原,與寂有舊,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於通宵連日,情忘厭倦”。在造反後,裴寂“進宮女五百人,並上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四十萬領,以供軍用”。進入長安後在登基大典後,李淵對裴寂說:“使我至此,公之力也。”然後就封裴寂爲尚書右僕射,“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尚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視朝時,“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爲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爲比”。由此可見,裴寂是李淵身邊最親信的第一號人物。

劉文靜當然也是李淵太原起兵的主要謀劃者,並且在李淵決定向突厥稱臣的活動中往返於突厥和唐軍之間,其所立下的功勞自然也非等閒。按理,他應該和裴寂一樣受到高祖皇帝的重視纔對,但事實卻是,李淵一味地喜歡裴寂,讓他很不高興。可是身爲臣子,他自然知道這種不高興不能對皇帝李淵直接發作,所以,他把憤懣投向了裴寂。

李淵在給裴寂上述的種種優裕後,劉文靜就對李淵說:“陛下君臨億兆,率土莫非臣,宸極位尊,帝座嚴重,乃使太陽俯同萬物,臣下震恐,無以措身。”

劉文靜這段話當然是有所指,所謂“太陽俯同萬物”是當年晉朝的權臣王導說的,當時,晉元帝招呼他一同來坐那個龍椅,王導就說了那句話。“重臣”自然指的是裴寂。劉文靜的意思是說,天下只有一個君主,君主應該有威嚴,即使大臣功與天高,也不能與皇帝平起平坐。而皇帝您卻總是跟裴寂共同飲食,顯然有損龍威。劉文靜這段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其根由卻是私心重重,撰寫他傳記的人這樣評價他的意圖:“文靜自以才能幹用在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

開唐功臣劉文靜之死: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劉文靜的確有才幹,文能安邦,武能定國。裴寂在軍事上的才幹與他相比明顯遜色許多,這也正是裴寂雖然對劉文靜懷恨在心,卻沒有任何行動的原因。不過,天下沒有常勝將軍,在後來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的戰爭時,由於李世民病重,所以劉文靜指揮了一場戰役,結果大敗。

回到都城後,劉文靜被免職,從前受封的爵位食邑也被剝奪。劉文靜這樣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第二次與薛軍的戰爭打響。李世民再次掛帥出征,劉文靜跟隨左右。

經過幾個月的慘烈之戰,李世民取得了勝利。回長安後,李世民立挺劉文靜,認爲他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立功最大,高祖皇帝只好恢復了劉文靜的爵位封邑,還任命他擔任戶部尚書,兼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不過,他的職位已經遠遠落在裴寂後面了。

劉文靜並非是一個隱忍的人,在恢復爵位後,甚至他自己都不明白爲什麼會把裴寂的名字划進仇人名單中。劉文靜始終認爲裴寂不如他,他的這種論斷自然是以技術服人,從純粹的技術角度而言,劉文靜要遠高於裴寂。李淵起兵時,劉文靜以使者身份入突厥,與突厥做絞盡腦汁的談判,最終使得李淵無後顧之憂,直搗長安,建立唐朝。裴寂雖然始終在李淵左右爲其出謀劃策,但一在內一在外,高下立判。無論是誰,都無法忍受在一個起點上起步卻被人落後許多。

劉文靜開始肆無忌憚地向裴寂傾瀉怒火。當朝臣們討論朝政時,只要裴寂一表達看法,劉文靜就必要唱反調,而且是不管裴寂說得對與錯,都一概反對,偶爾還會用幾句刻薄的話來貶損裴寂。“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在裴寂面前,他是如此地毫無顧忌,在背後,自然更是變本加厲了。有人曾對裴寂說,劉文靜在某次喝酒過量後,將刀拔出猛砍柱子,大聲喊叫:“總有一天,我要砍掉裴寂的腦袋!”裴寂即使有天大的肚量,恐怕也無法忍受這樣的人。即使能忍受,他還擔心有一天劉文靜真的像瘋子一樣把他的腦袋當成柱子。裴寂決定反擊。但裴寂的反擊卻是悄無聲息的,這樣的人要麼不攻擊,一旦攻擊,對手必死無疑。

機會重要來了。劉文靜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劉文靜家某段時間突然鬧起鬼來。劉家上下坐臥不寧,劉文靜就請了幾個法師來捉鬼。這些法師就在夜晚於劉文靜家中披散着頭髮,嘴上叼着大刀來驅鬼。

中國古代雖然迷信盛行,但迷信也是有規定的。尤其是帝國的臣子們,倘若大行法事,一旦操作失誤被皇帝聽了去,就會被冠以謀反的帽子。這是因爲皇帝尤其迷信,他們認爲?術可以使人喪失性命,而劉文靜的這次捉鬼就有這種傾向。劉文靜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他的小妾認爲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至少在這個小妾看來,可以藉此事向劉文靜不再寵愛自己的事實做一個報復。她指使人向朝廷報告,說劉文靜要謀反。

李淵似乎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得知消息後,立即下令拘捕劉文靜,並且令劉文靜心中的仇人裴寂帶着兩位大臣去親自審理此案。劉文靜一看到裴寂,悵然若失。他並沒有向李淵解釋自己謀反一事,而是抱怨:“當初晉陽起兵的時候,我和裴寂職位相當。可現在呢?裴寂官居僕射,我的官銜卻很普通。想當初我東征西討,把老母留在京師,風風雨雨無所庇護,代價何其大!後來立下大功,卻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心中確實有些不滿。”然後他話鋒一轉,“我曾經因爲喝醉了酒,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才口出怨言說要殺了裴寂。但僅此而已!要說我有謀反的想法,那肯定是沒有的。”劉文靜這個時候是相當聰明的,他主動交代自己說要殺裴寂一事,是想堵住裴寂的嘴。但李淵已經很厭惡他了,由不得他施展這樣的計謀,他對諸臣說:“聽劉文靜這番話,顯然是要謀反了。”可下面有臣子反對,認爲劉文靜的確有情緒,但的確沒有謀反的意思。

李世民也站出來爲劉文靜說情,但李淵不爲所動。劉文靜在李淵心中是必須要被切除的,首先劉文靜在朝堂上常與裴寂唱反調,使得朝堂之上很不和諧;其次,當初劉文靜出使突厥,李淵稱臣突厥的歷史不想再被自己想起;最後,李世民的勢力日益龐大,想要平衡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就必須削弱李世民的勢力。那麼,作爲李世民勢力的中堅,劉文靜不可能被留在朝中。

但現在有人反對了,李淵不得不重新審視,他的原意也並非要劉文靜去死。可裴寂這個時候卻落井下石了。他站出來說:“大家都知道,劉文靜的才智謀略天下無出其右者,可他的性情更是粗疏險惡。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是禍患。”

落井下石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此,先是“揚”:劉文靜的才智謀略相當高;然後“抑”:可他的性情更是粗疏險惡。然後把“揚”的再“抑”下去:他的才智高,而現在天下未定,一旦被別人得了去,肯定是我們的大敵。

也就是說,劉文靜必須要死。這就是裴寂,劉文靜的忠貞有目共睹,但他卻枉自猜測劉文靜如果不死,必會效忠他人。這就是誣陷。而其誣陷中“落井下石”最狠毒的一句話就是:“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是禍患”。

當時的形勢是,李淵建立的唐朝只有半壁江山,還有民變首領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在與唐朝叫板。李淵自然深知這樣的形勢,所以當裴寂把那句落井下石的話一說出來,他立即同意將劉文靜處死。

武德二年九月初六,劉文靜被處死,家產全部沒收入官。據說,劉文靜在刑場上冷笑數聲,然後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逝,良弓藏。果真如此!”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劉文靜安靜一點,對裴寂的憤怒之情隱藏起一半,那麼,他的下場不可能是這樣的。他雖然直接死於裴寂的落井下石,但真正害死他的是他的情緒,他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態,更不能學裴寂那樣一擊必中,而總是在那裏大叫大嚷着不公正,這無疑就是在向皇帝李淵問罪。所以被人誣陷而立即被皇帝接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