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楚頃襄王的如夢人生: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縱觀歷史,有很多帝王在執政前期昏聵無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和損失,後來受到某一事件刺激或遭遇重大的變故,從而幡然悔悟、改過自新,在執政後期施政措施得力,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因自己的過錯給國家和百姓造成的損失,春秋戰國時期齊頃公、楚頃襄王就是這樣的典型。

齊頃公戲弄晉國使者郤克等,執政如同兒戲,後與晉軍交戰險些當了俘虜,母親差點做了人質,最後臣服晉國才免除一場災禍,從此改邪歸正,用心理政、愛護百姓,得到各國的信賴。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是楚頃襄王,戰國末期楚國國君,前298年一前263年在位。楚頃襄王執政前期衝動不理智,寵信庸臣佞臣,驕奢淫逸、不思進取,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國都郢被攻陷,大片國土淪喪。

經過此變故,楚頃襄王痛改前非,遷都陳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終於挽楚國大廈於將傾,也算是將功補過,避免了亡國之痛。楚頃襄王都經歷了什麼事情,才讓他完成了從衝動易怒、固步自封到成熟穩重、積極進取的轉變呢?就從楚頃襄王的父親楚懷王那時說起吧。

一、楚國由盛轉衰,楚懷王、楚頃襄王接連敗家!

楚威王時期國力強盛,楚懷王接班後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不斷髮展壯大,到楚威王時期國力強盛。楚威王死後,其子熊槐,即楚懷王繼位後國勢卻陡然直下,楚國再也不復之前之強盛,逐漸走向衰敗。

楚威王給楚懷王留下來一個強大的楚國,《史記·楚世家》)記載了楚威王時:“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

楚威王培養的昭陽、景翠等將領和一干老臣都留給了懷王,而懷王卻將一首好牌打得稀爛,差點葬送了楚國。

這就不得不說懷王的素質和能力有問題了,楚懷王時期的對外政策毫無遠見,急功近利導致屢屢出現重大錯誤。

首先就是破壞了秦楚近二百年的友誼。楚、秦兩國自建國起就被中原各國看不起,稱之爲“南蠻”和“西戎”,兩國也因此惺惺相惜。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入郢都,楚國國難之際,還是秦國出兵趕走吳國,所以秦國是有恩於楚國的,到楚懷王時期已經近200年了。 近了說秦宣太后原也是楚國人,秦楚友好有很好的基礎,但楚懷王此時早已忘記了秦國的恩情,自恃強大、目中無人,尤其是在公元前318年,楚懷王被推舉爲五國伐秦的縱長,開始進攻秦國。

此舉令秦國萬萬沒有想到,因爲秦國此時並沒有將楚國作爲敵手,主要進攻對象是魏韓趙等國,還是拿楚國當好夥伴來對待的,所以對楚懷王的行爲極爲憤怒,對楚懷王和楚國極爲痛恨,欲一舉滅之而後快。

結果五國聯軍伐秦卻不堪一擊,楚懷王被秦軍的強大嚇破了膽,又要和秦國搞好關係,想腳踏兩條船,既想和其他幾個大國搞好關係,又想拉攏秦國。可惜此時已經時過境遷了,從長遠看,楚秦早晚要翻臉,因爲兩國是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碰撞是難免的,既然已經撕破臉,關係也難以彌補,索性和齊、韓、魏等國一直對付秦國,可懷王自認爲聰明,卻兩頭不落好,結果還得罪了齊、韓、魏三國。

公元前303年,三國因楚國背叛合縱盟約而討伐楚國,懷王讓太子熊橫到秦國作人質請求秦國救援,秦國派軍救楚,三國才退兵。但此時的楚國已經裏外不是人,秦國從心裏恨他,中原各國認爲它是叛徒,楚懷王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第2張

太子熊橫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即後來的楚頃襄王。太子熊橫在秦國作人質期間不好好夾着尾巴做人,衝動惹事,與秦國的一個大臣打架鬥毆,殺死了那個秦國大夫,趁夜逃出秦境回到楚國。

秦國哪能善罷甘休,聯合齊、魏、韓三國共同討伐楚國,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泌水鎮東南)大敗楚軍,楚國南陽以北的領土也被韓、魏兩國佔了,楚國衆多城邑被秦國攻佔,曾經不可一世的楚國,遭遇了慘敗。

公元前313年,秦相張儀又狠狠坑了楚懷王一把,張儀告訴懷王說只要與齊國絕交,就將商於六百里地送給楚國,楚懷王信以爲真與齊絕交,張儀卻說是懷王聽錯了,其實是商於六裏地。懷王大怒,命楚軍攻秦,結果丹陽、藍田兩次大戰,楚軍損兵折將,還失去漢中,秦軍則窮追猛打,楚國又丟掉數座城池。

楚懷王只好又把太子熊橫送到齊國作人質。熊橫心裏這個苦啊,才逃出虎穴,又進狼窩,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之後硬着頭皮去齊國當人質,使得楚國能和聯軍議和。

後來秦昭王給懷王寫了一封信,要求和他會盟,但懷王害怕呀,知道秦國恨透了自己,怕被騙,但還是去了,結果被秦國軟禁在了咸陽。看到這裏,不要誤會懷王單刀赴會很英勇,實際是秦國軟硬兼施,軍事威逼他去的。楚國國內親秦派的勢力非常強大,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就是其中的代表,就是他這個好兒子一手纔將他送上了絕路。

子蘭認爲不能違背秦的好意,要楚懷王去,楚懷王聽從子蘭的意見,結果被秦國抓起來軟禁,懷王曾逃出秦國,但還是被抓了回去,最後在秦國鬱鬱而終。表面看是子蘭害了楚懷王,其實還是楚懷王不納忠言,楚國不乏能人異士,楚國將領昭睢和屈原都曾警告懷王說,秦是虎狼之國,不能聽信秦王的話,做好防守禦敵纔是根本,可懷王不聽導致自己身陷囹圄。

楚懷王死不得其所,還給楚國蒙羞,楚國可是一等一的大國,一國之君被別國俘虜,讓楚國被列國恥笑,嚴重損害了楚國的威望和國家形象。

二、楚頃襄王受命於楚國危難之際,卻淫逸侈靡、不思進取,楚國社稷墜入黑暗的深淵。

親小人,遠賢臣,貪圖安逸享樂,埋下敗家誤國的禍根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第3張

公元前298年,懷王被秦國扣押後,楚國君臣就商議立新主繼位。此時的太子熊橫還在齊國當人質,他向齊王辭行回國,卻遭到齊王拒絕,要熊橫必須答應,把楚國東邊的五百里土地給齊國才放他走,熊橫急於回國就答應了下來,不過後來齊國也沒有得到這塊地,被太子的師父慎到巧妙阻止了。

太子熊橫繼位,被稱爲楚頃襄王。楚頃襄王繼位後並未改變楚懷王時候的內外政策,政治謀略與決斷能力以及納諫識人的能力都不成熟。

用人方面,楚頃襄王任命其弟子蘭爲令尹,這無疑是一大敗筆,因爲楚人對子蘭極爲反感,將懷王之死歸罪於子蘭,而楚頃襄王卻依然信任重用他,一開始就失去了民心。

楚頃襄王重用子蘭是受到師父慎到的影響。《慎子》曰:“有貴賤之禮,無賢不肖之禮”,又曰:“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贊無君。”就是說慎到認爲人有貴賤之分,子蘭是楚頃襄王的弟弟,地位尊貴。所以頃襄王自然重用子蘭,疏遠屈原等賢臣。子蘭排斥異己,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譭屈原,導致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正如周曇在《春秋戰國門·頃襄王》中所言“頃襄還信子蘭語,忍使江魚葬屈原”。

屈原敢於直諫,忠心耿耿卻屢遭陷害,楚懷王、楚頃襄王都不識金鑲玉,楚國屢敗,屈原有報國之心卻不得志,絕望之中自沉於汨羅江。

楚國國君初立,對秦國說我們立了新主了,你別想拿老國王要挾我們得到巫、黔中之郡。秦昭王馬上就給楚頃襄王來了個下馬威,派軍攻打楚國,斬首楚軍五萬,取析邑及其周圍十五城。

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懷王死於秦地,秦將其歸葬於楚國。此時楚國人悲痛萬分,楚王再昏也是楚人的王,楚人遂對秦國無比痛恨,各國也非常反感指責秦國的做法,秦楚兩國也由此斷交。

但沒多久,楚頃襄王就又恢復了和秦國的聯繫。因爲此時楚國發生饑荒,秦國又虎視眈眈,爲了國家利益,頃襄王繼續與秦國交好。

公元前293年,頃襄王娶秦女,與秦國再次通好。公元前285年,楚頃襄王與秦昭襄王會於宛,兩國關係貌似得到了緩和。其實這也是好事,通過這樣楚國可以得到喘息,積極與各諸侯國改善關係,通過改革富國強兵。但楚頃襄王和懷王一樣昏了頭,當太子時就不理智,殺秦國大夫給楚國惹禍,如今成爲一國之主集國恨家仇於一身卻不思進取,仍然安於享樂,不理國政。

經過歷代楚國君王的開疆擴土,楚國地域廣闊、資源豐富,雖然之前與各國交戰屢敗,割掉了一些領土,丟掉了一些城池,但楚頃襄王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楚國還大着呢,還是貪圖享樂、淫逸侈靡。頃襄王喜歡文學,吸引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文人。司馬遷曰:“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國家不好好治理,楚頃襄王卻忙於吟詩作賦,跟後世的宋徽宗何其相似。

楚國別都鄢、都城郢相繼陷落,楚國危在旦夕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第4張

對於頃襄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個叫莊辛的大臣對楚頃襄王說:“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莊辛告誡楚頃襄王不要寵幸這四個花言巧語的人,只知道過着驕奢淫逸生活,而不理國家政事,這樣郢都就會變得很危險。頃襄王不以爲然,說:“先生老悖乎?將以爲楚國妖祥乎?”反而惱怒並譏笑莊辛是老糊塗了,反問莊辛是認爲楚國會有不詳的事情發生嗎?莊辛一看楚頃襄王昏庸到這種地步,也無話可說,請求到趙國避難,以觀局勢發展。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白起再次伐楚,攻城掠地。鄢之戰,格外激烈,秦軍遭到楚人頑強反抗,白起攻城久攻不下,於是引西山長谷水,水潰城東北角,數十萬人被溺死,可見鄢之戰,楚國的方城還是起到了很強的防禦作用,讓白起攻得很辛苦,最後引水灌城才把鄢攻破。

對於此戰,《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曰:“”夷水又東注於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長谷水,即是水也。舊堨去城百許裏,水從城西,灌城東,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爲臭池。”

別都鄢陷落後,郢都此時被孤立起來,莊辛的預言即將成爲現實。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白起還燒燬楚先王陵的夷陵,東攻至競陵(今湖北潛江西北)、安陸等地,南攻至洞庭湖 一帶,設置南郡。楚國大片國土被奪佔,楚國本土所剩無幾。楚項襄王只好灰溜溜的遷都到東北的陳城,楚國從此日薄西山,更加被各國看不起。

郢都陷落的原因,除了頃襄王驕奢淫逸、荒於朝政外,不思進取、不納忠言也是重要的原因。頃襄王沒有意識到一個好的國家體制和重用賢能纔是國家興盛的根本,而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歷代秦王接力執行,秦軍的軍功爵制,激勵了將士的戰鬥力,秦國各方面越來越強。楚國則是處處被動防守,這也是楚國打不過秦國的原因之一。頃襄王從繼位到郢都陷落,這21年除了修了修長城被動禦敵,就是醉於詩詞歌賦,怎麼可能抗住秦國的猛烈攻擊?

楚懷王昏聵無能,導致楚國日益衰敗,楚頃襄王本可以奮發圖強,止住這一不利態勢,但是他安於享樂,消極應對,讓楚國在旋渦中無法自拔,別都鄢、國都郢都被秦國攻佔, 楚國根本沒有了還手之力,本土幾乎丟盡。楚國自立國以來從未被打得如此狼狽,這些都發生在楚頃襄王時期,楚國自此苟延殘喘,不復當年之勇,日薄西山只待秦國收割。

三、知錯就改,保住江山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第5張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牆不回頭,直到公元前278年,楚國國都郢都淪陷,頃襄王纔開始反思檢討自己的罪過,開始了十五年的勵精圖治。郢都淪陷後,頃襄王率殘兵敗將遷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當年楚惠王“殺陳湣公,遂滅陳而有之”,沒想到給後代留下了個優良的避難之所,稍加修葺後,這裏成爲楚國的軍事重地。

爲什麼要遷都於陳,這裏是有多重考慮的,首先這裏交通和商業發達,物產豐富,物質上有保障。再就是便於防禦,陳的東南面是楚的大後方,西北有韓、魏做屏障,西南有召陵、上蔡這些楚的重要軍事據點,加上汝水迂迴其間,構成了一條較牢固的防線,秦國難以輕易打過來。楚頃襄王對內加固城防,招攬賢才,對外積極通過軍事外交等手段解除楚國的危機。

秦將白起攻下郢都,又佔領楚國的巫郡和黔中,設黔中郡。楚頃襄王終於認識到,靠他重用的子蘭和那幾個花言巧語的佞臣治理不好國家,怎麼辦呢?要啓用那些有真本事的人才幫助自己才行,楚頃襄王后期通過任用莊辛和黃歇,政治上變得成熟起來,個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抑制住了不斷下滑的楚國形勢。

楚頃襄王從趙國請來莊辛,向他徵詢如何挽救國家,莊辛勸導楚頃襄王要以國家爲重,亡羊補牢還不晚,鼓勵頃襄王不要喪失鬥志。莊辛說過去的商湯王和周武王都是靠百里大的地方發展起來,如今楚國不是比他們要大得多嗎?只要大王有決心,挽救楚國此時還不晚!楚襄王聽了莊辛一席話後,大受鼓舞賜莊辛爵位,封他爲陽陵君。

先秦的《莊辛論倖臣》記載了此事,莊辛對楚頃襄王雲:“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裏,豈特百里哉?”

面對秦國的攻勢,楚國退無可退,楚頃襄王積極防禦,召集十餘萬士兵,保住銅礦之源,又趁秦將白起攻魏之機,收復了江旁十五邑,歷史文獻也記載了楚頃襄王的這些事蹟。

如《史記·卷四十·楚世家》曰:“(楚頃襄王)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爲 郡,距(拒)秦”。《秦本紀》也記載:“楚人反我江南”

除了被封爲陽陵君的莊辛,頃襄王還重用博學多聞,有辮才之稱的黃歇作爲他的首席外交大臣。

楚頃襄王: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爲楚國續命四十載 第6張

當秦王準備聯合魏、韓攻楚之時,頃襄王派黃歇出使秦國,黃歇以“物至則反,冬夏是也;智至則危,累碁是也”給秦王分析了目前天下的形勢,想要攻打楚國,無異於兩虎相爭,最終讓獵犬佔了便宜,大王倒不如與楚國修好。如今各國都不敢和秦軍交鋒,大王戰功赫赫,這時候如果大王能休兵兩年休整,待時出擊,各國即使合縱聯盟,也無法挽救它們滅亡的命運.....黃歇最終以其出色的辯才說服了秦王放棄攻楚。

頃襄王以黃歇打前站,隨後自己與秦昭襄王會面於襄陵。此時的會晤不再是爲了權宜之計,而是從長計議,與秦國休戰讓楚國老百姓不再受戰爭之苦。爲了表示誠意,讓黃歇陪侍太子熊完到秦國作人質,重新修好於秦。

頃襄王於秦友好的同時,也不忘積極拉攏其他國家,派三萬人幫助三晉伐燕,三晉指的是韓魏兩國,頃襄王借伐燕拉攏於韓魏,搞好周邊關係,還可以與韓魏結成軍事同盟,抗拒秦國。

頃襄王退守陳都後,任用莊辛、黃歇等良臣,思想意識也隨之提高,政治外交上趨於成熟,成功逆轉了楚國將要被秦滅亡的危險局面,是有功於楚國的。

楚頃襄王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人物,從當太子之時就任性不顧大局,給楚國惹下大禍,執政前期的施政是失敗的,他追求安逸享樂,重用庸臣佞臣,導致楚國喪權辱國,大片國土喪失,直到郢都被攻陷,楚國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才幡然悔悟。他率領衆臣遷都到陳後,開始調整內政外交政策,重用莊辛、黃歇等良臣,收復江旁十五邑,將楚太子送往秦國爲人質,改善與秦國關係;派三萬人助韓魏伐燕,拉攏韓魏建立軍事同盟,消除了楚國四面樹敵的不利局面。楚頃襄王一生功過皆有,儘管在他執政的後期採取了很多措施挽救楚國,但此時楚國經過秦國的多次打擊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秦國爭雄,楚頃襄王死後僅四十年,楚國就被秦所滅。